东海扬波,千帆竞发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东海,战略,报告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6-20 18:34
5 月15 日,丙纶产业链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博韬2025)在著名的“水晶之都”——江苏东海召开。有关领导嘉宾以及来自国内主要丙纶产业链上下游的近300 位代表参会。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江苏博韬新材料有限公司和中国丙纶网主办,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丙纶分会承办。
以产业优势引领新质发展
当前丙纶行业呈现“产量稳增、出口扩大、应用多元”三大特征,以广东蒙泰、博韬合纤、江苏海邦为代表的企业,在制造规模、生产技术、产品开发方面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引领了行业的新质发展。针对丙纶行业的发展特点和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建议:一是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丙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二是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三是要注重智能制造、绿色发展,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四是要注重品牌建设,积极参与相关标准制定,提升品牌的行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五是要积极应对贸易环境的变化,主动开拓多元化市场,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潜力和中国经济增长的高韧性,激活市场活力。
丙纶以其轻质、高强、耐腐蚀、可回收等优异特性,在纺织、医疗、汽车、建筑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湖北博韬合纤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世韬表示,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低碳、可循环的丙纶产品市场前景广阔;通过材料创新,功能性丙纶的应用边界将持续拓宽;在全球化、智能化的浪潮中,丙纶行业必将以更强的竞争力走向世界舞台。博韬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深耕差异化、高性能丙纶产品;践行绿色制造,打造从原料到成品的低碳产业链;开放合作,与产业链上下游伙伴携手构建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未来,博韬公司将继续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东海经济开发区党委委员、副主任邓庆梅致辞表示,东海经济开发区重点打造高分子材料、硅材料、高端食品三大产业集群。其中高分子材料产业集聚了博韬新材料、柏德纺织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高端纺织纤维、功能性薄膜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区秉持“亲商安商”理念,提供“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实行项目专员全程跟踪服务机制。
湖北博韬合纤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丙纶短纤的代表企业,研发创新一直走在行业前列,除生产丙纶外,还生产涤纶、聚乙烯、聚乳酸纤维。会上,湖北博韬合纤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世韬与扬州惠通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雄代表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启高耐候性纤维级聚乳酸短纤的开发。
在革新中积聚信心与力量
2025 年,纺织行业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复杂严峻,但凭借产业体系完备,先进性突出,出口市场格局多元,仍能展现发展韧性。当前,纺织行业处于量稳质升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纺联产业部处长张倩表示,纺织行业将以“科技、时尚、绿色、健康”新质态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把握内需市场消费变革机遇,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纺织企业创新空间广阔,应以“新产品、新模式、新赛道”为着力点,在结构变化中寻求发展空间,持续为全球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纺织服装产品和衍生服务。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吴文静介绍了当前化纤行业运行情况。2024 年以来,中国化纤行业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主要运行指标实现积极变化,行业运行质量有所改善。进入2025 年,受美国加征关税影响,中国化纤行业面临一定压力。化纤产量增速、利润增速均有所放缓,而在“抢出口”效应下化纤出口较快增长。面对价格下跌、后续订单减少以及市场的不确定性,企业经营压力加大。
她表示,国际格局正经历深刻调整,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我国化纤行业面临外部需求冲击和内部结构调整的双重挑战,政策层面将继续支持行业高质量发展,并且中国纺织行业具备完整高效的产业体系和丰富多元优质的产品优势,行业企业要保持信心,加强技术创新,推进绿色转型,以应对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动丙纶性能更强、应用更广
在当前汽车产业不断追求高性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各类新型材料的应用至关重要。丙纶短纤凭借轻质高强、耐化学腐蚀和易加工成型的优异性能,在汽车领域的应用逐渐广泛且深入,不仅为汽车内饰、零部件制造等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也凭借其不断发展的特性为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湖北博韬合纤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刘衡举例指出,发泡丙纶和中空丙纶等新型材料的开发,将助力汽车低碳发展,提升其在汽车零部件中的使用比例,也将为丙纶短纤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多机遇。
聚丙烯纤维材料以其独特的质轻、保暖、疏水、抗老化等特性在基建、汽车、医卫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同时也存在无极性、表面光滑、易燃等缺陷,需要开发简单高效的技术弥补。东华大学研究员陈龙技术团队采用共混改性方法,利用共混组分性质的差异和纺丝过程的非均匀流场,通过系统研究分散相在成形过程的形变机理,构筑了特殊表面结构(如凹凸、沟槽、微纤等)的纤维,改善纤维间和纤维与基体间的作用力,以期提升其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性能和功能。
扬州惠通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雄表示,通过技术创新,惠通生物已成功开发出性能更优的纤维级聚乳酸切片,解决了部分关键问题。为推进聚乳酸纤维的市场应用,惠通生物还配合后道企业共同开发和提供“聚乳酸纺织应用解决方案”。
我国是化纤油剂生产和使用大国,近年来国产化纤油剂在品种、质量、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国产丙纶油剂在常规品种中表现良好,但在高端市场如高速、高温、超细旦纤维等领域存在不足,如热辊结焦、断头率高、纤维黄变等问题。天津工大纺织助剂有限公司、天津市先进功能纤维助剂创新中心主任徐进云从丙纶长丝、短丝的纺丝、织造、非织造等工序对油剂的性能要求出发,讨论了油剂的平滑性、抱合性、抗静电性、耐热性、抗黄变性、季节适应性、区域适应性、绿色环保性、安全性、经济性等应用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