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点燃乡村教育的科技火种

  • 来源:今日中国
  • 关键字:数字,技术,科技
  • 发布时间:2025-06-20 20:14

  文| 本刊记者 张 霄

  临近“六一”国际儿童节,青海省玉树州红旗学校的操场上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火箭制作比赛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当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水火箭成功升空,孩子们心中的科技梦想也在飞向远方。

  点燃科技梦想

  看着同学们快乐的笑脸,本次大赛的组织者,红旗学校的科学老师杨飞凡觉得特别欣慰。其实早在一年前,得益于“飞象双师课堂”(以下简称“双师课堂”)的帮助,杨飞凡便成功带领四年级的学生开展了一次充满挑战与趣味的科学实验—航天事业探秘与水火箭制作。

  “双师课堂是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双师结合的方式,线上老师负责讲授专业知识、互动设计及指令发出;线下本地老师配合负责课堂节奏把控,对实时生成性成果进行评价。学生除了收听线上老师讲授知识,其余大量时间会使用课程随材进行动手实践练习、小组交流、大屏互动。”据杨飞凡介绍,在航天事业探秘与水火箭制作实验课堂上,他通过双师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们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详细讲解了航天科学的基础原理和中国在航天领域的重大突破。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视频,孩子们仿佛置身于航天发射现场。

  在掌握了基础的航天知识后,杨飞凡带领学生们动手制作水火箭。通过亲身参与水火箭的组装与发射,学生们不仅理解了空气压缩、动能转换等物理原理,还在实践中感受到了科学实验的魅力。水火箭的成功发射,凝聚了学生们对科学的热情与探索精神。

  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对中国航天事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还激发了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红旗学校四年级学生松杰加措在回忆起最初制作水火箭的过程时说道:“比如需要对瓶子进行打孔,但是我们手上没有专业的打孔设备,所以我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将薄的刀片用酒精灯烧热后在瓶子上钻小孔,然后再用剪刀钻一个大孔。比较细心的同学负责钻小孔,力气比较大的同学负责钻大孔。”

  “还有制作降落伞,怎么保证降落伞能够平稳落下来呢?”松杰加措的同学扎西松保也说道:“最开始我们没有注意细节,绳子和棍子都不是一样的长度,然后就发现降落的时候会歪歪扭扭,甚至降落伞都不是完整撑开的状态,后面经过小组同学多次反复的实践,降落伞才能够顺利平稳降落。”

  杨飞凡说,双师课堂上,学生们不仅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更在动手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科学素养,培养了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均衡优质资源

  “在上个学期,我和三年级的学生一起开展了一个学期的科学探索之旅。通过一系列充满趣味与挑战的科学实验,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深入了解了人体、物理以及自然界的一些基本科学原理。”同样作为红旗学校科学老师的卓玛措毛,则利用双师课堂开展了一系列趣味实验,带领同学们一起揭秘人体结构。据卓玛措毛介绍,之所以选择这个科学实验活动,一是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二是为了配合五年级科学课程中将要涉及的人体课程。

  比如在上个学期初,卓玛措毛和同学们进行了一项关于“最大器官是如何守护我们”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们了解到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如何发挥防护作用,保护我们的内脏免受外界的伤害。通过细致的实验步骤,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人体结构的认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如今,通过双师课堂,卓玛措毛继续带领着红旗学校五年级的同学们一起探索人体的奥秘。五年级学生拉巴卓玛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许多人体知识:“我们主要是结合了飞象课程的《人体奥秘》这一门课程来进行学习,比如课程第一讲《跑步不简单》,学习了以后我们知道了跑步这个行为需要人体内多个器官的配合,能够围绕‘准备长跑’进行方案设计。”

  拉巴卓玛还说道:“原本我们以前看到人体骨骼是害怕的,但是学习了课程以后,我们使用人体骨骼模拟材料进行人体骨骼的拼接,就变得没那么害怕了,也知道了骨骼健康对身体的重要性,了解了保护骨骼的方法。”

  “双师课堂提供的线上教师资源和实验器材支持,极大地丰富了这些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基本素养,还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能力。”谈及双师课堂带来的影响,卓玛措毛认为,这种跨地域的知识共享为学生打开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在均衡教育资源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正如卓玛措毛所言,数字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打破时空壁垒。如今,线上名师课堂只需要一块大屏幕,就能让乡村学生享受和城市学生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云计算与5G技术构建的“虚拟实验室”,让乡村学生可远程操控城市学校的精密仪器,彻底改变“黑板上做实验”的困境……据数据显示,数字教育覆盖地区的学生科学素养达标率提升2.3倍,城乡认知差距显著缩小。助力教育振兴

  在过去一段时间,受地理和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偏远乡村等欠发达地区师资匮乏、课程单一、数字素养薄弱,这些问题堪称是横亘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路上的“大山”,曾长期制约着孩子们的成长。但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一场以科技弥合城乡教育鸿沟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2024年9月,北京猿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猿力科技”)将旗下“飞象双师课堂”项目以试点形式引入玉树州,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赋能+学校落地”的三维模式,覆盖了玉树州6个区县的7所小学,共计5705名小学生受益,开创了科技支教新范式。生动有趣的课程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开眼界、涨知识,扎实的技术能力让老师们无负担开展丰富课程、提升教学能力。“飞象双师课堂”项目提供的16门素质课程覆盖思维训练、艺术启蒙等领域。如今,玉树州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北京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孩子们健康全面发展。

  无独有偶,2024年末,作业帮携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发起“与AI同行 云南省弥渡县牛街乡木掌完全小学学习力帮扶计划”公益活动,共同捐建了一间AI智慧教室。他们带来了30台作业帮学习机、20套作业帮AI学习桌椅、70块智能儿童电话手表、20个电子单词卡、书包以及现金等。来自作业帮的志愿者代表,还与孩子们进行了科学、编程等兴趣分享。而中兴公益的“有间兴教室”项目通过一根网线,连接了城市志愿者与山区孩子。企业员工利用下班时间,为孩子们带来生动的科学实验课。高清摄像头、专业麦克风与实验材料包组成的“线上+线下”课堂,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动手操作器材、探索科学原理。

  此外,全国首个乡村“AI科技馆”也落地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何市镇中心小学,馆内设有AI语音作画、AR元宇宙、3D月壤展览等互动项目。开馆半年,“AI未来科技馆”已成为当地科技教育标杆,所有内容向公众免费开放,通过线上嘉宾公开课、志愿者探访讲座以及与国际项目联动等方式,全方位帮助科技馆长线运营,帮助当地孩子们不断接触新鲜知识,认识全新世界,修水县12万中小学生也将从中受益。

  数字技术的持续革新正在突破时空界限,将智慧教育的星火撒向偏远山乡,那些跃动的知识光点不仅点亮了乡村学子的精神原野,更将以燎原之势助力乡村教育的振兴。这场打破地域阻隔、消弭资源鸿沟的教育数字化变革,正以技术之力构筑起机会均等、人人可及的未来图景。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