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团队在中国乡村酿出未来

  • 来源:今日中国
  • 关键字:中国,乡村,未来
  • 发布时间:2025-06-20 20:40

  文| 本刊记者 崔小琴

  在宁夏贺兰山东麓的青铜峡鸽子山遗址附近,红腿长尾闾、鸳鸯……各种鸟类在西鸽湖湖面上掠过,湖边是一片三万余亩葡萄园形成的“绿岛”,这里就是西鸽酒庄。仅仅八年时间,这座不断扩大的“绿岛”从荒无人烟到生机盎然,醇醇的酒香也飘向远方,成为代表中国宁夏葡萄酒的一张靓丽名片。

  2025年6月9-12日,第32届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将在银川举办。从葡萄种植起步到产出驰名中外的佳酿,宁夏通过打造“紫色产业”,把戈壁荒滩培育成绿色宝库。

  法国姑娘陈仙妮:向世界介绍中国葡萄酒

  每天清晨,陈仙妮都会带着马尔贝克和黑皮诺,从宁夏首府银川市驱车一个小时,经过几十万亩连绵起伏的葡萄园,来到西鸽酒庄。她是酒庄的全球品牌形象大使,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七年。马尔贝克和黑皮诺是陈仙妮收养的两条狗的名字,热爱葡萄酒的她用了自己喜爱的酿酒葡萄品种给它们命名。

  陈仙妮,典型的中国名字,却是一个来自世界重要葡萄酒产区法国勃艮第大区的年轻人。“大家都以为这是一个法国酿酒师在中国的故事”,仙妮笑着说道,“其实我只是卖酒的,这是一个法国姑娘卖中国葡萄酒的故事”。陈仙妮的确是“卖葡萄酒”的专家,她已经将西鸽葡萄酒卖到了东南亚、澳大利亚,甚至欧洲。陈仙妮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大部分时光都与葡萄酒有关。2011年,从四川大学毕业后,她开始在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工作,其中大部分事务是跟葡萄酒相关的商务合作。几年后,爱上葡萄酒产业的陈仙妮开始为一家法国酒庄开拓中国市场,认识了当时做法国葡萄酒进口贸易的张言志,后者邀请她一起在宁夏创办中国葡萄酒酒庄。

  2018年,仙妮来到宁夏考察,看看这个梦想实现的机会有多大。仙妮告诉记者,当时那漫天的风沙的确让她望而却步,朋友也纷纷劝她不要冲动,深圳的事业发展得很好,离开国际大都市到中国的大西北创业,这太疯狂了。

  但是陈仙妮看到了机遇,“宁夏是世界公认的酿酒葡萄种植黄金地带,这里可以生产出高品质葡萄酒,一定会成为世界级的产区,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机会;加上中国庞大的市场,这一定是个巨大的机遇”。于是,她把所有的行李打包从深圳寄到宁夏,开始从零起步参与当地葡萄酒产业建设。

  如今仙妮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她感谢自己当时的决断。作为全球品牌大使,陈仙妮要熟悉葡萄酒生产的所有过程。种植采摘期,她会和工人们一起在葡萄园忙碌;酿造阶段,她在车间里跟师傅们交流;到了推广季,她奔波在各地出差,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如果你们9-12月来酒庄,可能就很难见到我了,因为那时候我会满世界出差,推荐中国葡萄酒”。仙妮对目前的状态非常满意,“我很感谢我的合伙人,是他对葡萄酒的热忱打动了我,让我选择了一份对的事业,一个对的地方”。

  现在,宁夏有包括西鸽在内的81家风格不同的酒庄。截至2024年,宁夏的酿酒葡萄种植和开发面积已超过60万亩,年产葡萄酒1.4亿瓶,不少产品屡获国际大奖。仙妮见证更参与了葡萄酒产业在宁夏的崛起。

  中国酿酒师张言志:做中国自己的葡萄酒

  仙妮不是专业酿酒师,而打动她选择宁夏的西鸽酒庄创始人张言志却是“科班出身”。张言志毕业于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学院,是波尔多葡萄酒学会的首位中国籍成员。他的初衷是酿造一款被专业人士喜爱、行销世界的“中国葡萄酒”。

  从法国学成归国后,张言志一直从事法国葡萄酒进口贸易,事业发展顺利的他却一直梦想建一个酒庄,生产中国特色的葡萄酒。2017年,他带着投资人来到将来要建设西鸽酒庄的鸽子山,“我站在一个小山头上给他们指,酒庄未来要建在那里,葡萄园未来要这样规划……说话间突然刮起了大风,扬尘漫天,瞬间周围的能见度就只剩下几米”,就是这一场风,把六千万元的投资“刮没了”。张言志也很理解,“在这样一个地方,要投资这么多钱去建设一个酒庄,他们看不到未来。”

  但张言志留下来了,还把同样对葡萄酒产业充满热爱的陈仙妮拉入创业团队。后来,他每年近300天扎根这里,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希望在我们这代人手里创造出行销世界的中国葡萄酒品牌。”他相信,在中国古老大地上酿出世界级中国葡萄酒的目标不需要一百年。

  张言志成功了,西鸽生产的中国美学葡萄酒在国际上屡屡获奖。在法国时,他曾师从世界葡萄酒大师Denis Dubourdieu教授,因此,酒庄从建庄之初就非常重视西方的先进经验,聘请了两位法国酿酒顾问:一位来自葡萄酒世家,其家族拥有五家法国名庄;另一位是法国波尔多大学的教授,是70多家酒庄的顾问。“他们每年来两次,对酒庄进行技术指导、风格和品质的把控。”

  2025年5月15日,新西兰马尔堡大区区长纳迪恩·泰勒率政府考察团一行到访西鸽酒庄。宁夏和马尔堡分别是中国和新西兰重要的葡萄酒产区。两地于2017年9月建立友好省区关系,同期西鸽被两地政府命名为“新-中马尔堡培训示范酒庄”。酒庄和新西兰的合作由来已久,酒庄用的VinWizard智能化酿造系统就来自新西兰。双方在人才培养、技术交流等方面都有着密切合作。

  “政府一直鼓励外资企业加大力度投资中国,对民营企业也有着不少支持政策,这对双方未来的合作来说是最有力的保障”。

  “紫色经济”酿出新生活

  每年的9-12月是葡萄酒生产的传统榨季,酒庄迎来最忙碌和欢乐的时间。丰收的葡萄经过酒精发酵、苹果酸-乳酸发酵变成葡萄酒,这是酿造高品质葡萄酒的第一步。

  当天采摘的葡萄必须当天加工完毕,因为新鲜的葡萄可以给葡萄酒带来更多的果香。所以每年这个时候,杨叶翠都特别紧张,“每天都想着能带领大家多抢收一点葡萄,多酿一瓶好葡萄酒”。杨叶翠是酒庄的一名葡萄园园长,负责一个数百亩葡萄园的日常管护。

  种植采摘期,和工人们一起在葡萄园忙碌的时候,仙妮常常和杨叶翠这些中国员工聊天。董驻兵也是酒庄的一名葡萄园园长,他的老家在宁夏南部山区的西海固,那里曾被联合国专家评为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区。受益于政府的东西部协作扶贫政策,董驻兵全家从西海固搬到闽宁镇。来到酒庄工作后,他学会了开拖拉机,也学会了葡萄种植技术,如今他带领20多名工人管护着一个800多亩的葡萄园。

  在仙妮看来,这是一个奇迹。“随着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很多人从西海固这些偏远地区搬到银川,搬到葡萄园附近,他们在酒庄找到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葡萄酒产业逐渐成为中国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通过将葡萄酒产业与黄河滩区治理及生态恢复相结合,宁夏成功打造了长达200公里的酿酒葡萄种植长廊,将昔日的戈壁沙滩变成了葡萄绿洲。截至2023年底,宁夏的葡萄酒产业综合产值突破了400亿元人民币大关,为周边农户带来12万个工作岗位。

  杨叶翠给记者展示了她手机里的一个APP,她每天都要查阅上面及时更新的温度、湿度、霜降指数等数据,再根据这些数据判断葡萄园的埋藤、挖藤时间,安排采收进度等工作。每到收获季节,杨叶翠一整天都在葡萄园带领大家抢收葡萄,戈壁滩的风沙令她的眼睛经常迎风流泪,“采摘季确实非常辛苦,但是每次看到绿色的叶子下挂满紫红的果实,漂亮极了,那一刻,觉得一年的辛苦都值了。”

  “在这里,人人都在奋斗,处处都有梦想。美好生活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陈仙妮说,这就是她在这里看到的中国。一个热爱中国的法国姑娘、一个致力于将中国葡萄酒推向世界的中国企业家、一批从西海固搬迁来的村民、还有无数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当地人,这样一群人因为葡萄酒聚到一起,通过辛勤的工作将“种树比养孩子还要难”的戈壁滩蜕变成一片片绿洲。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在全球都难得”的葡萄酒产业热土,一家家酒庄破土生长,很多人的命运因产业兴起而改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