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美玲
“ 良知” 一词出自《孟子》:“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后来, 王阳明继承孟子的良能良知学说, 将其发展为良知之学, 即良知与致良知。他认为, 人的是非之心, 无须思虑便可知道, 无须学习便能具备, 这就是良知。在王阳明看来,良知是天生的,是一个人对自己和外界良好的判断能力。
《舌华录》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学生跟着王阳明学习, 第一次听到“ 良知” 一词时感到不解, 突然站起来提问:“‘ 良知’ 是什么东西, 黑色的还是白色的?” 在座的其他弟子被这个提问逗乐了, 大笑不止。面对众人的耻笑, 提问的学生感到惭愧, 脸色不由自主地变红了。王阳明见状, 一字一句地回答:“‘ 良知’ 非白非黑, 其色正赤。”
良知不是白色的也不是黑色的, 它的颜色是红色, 是被众人耻笑时脸上显露的颜色,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生出的颜色。这就是王阳明的答案。
( 田宇轩摘自《好日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