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个“儿女”拯救破碎的家

  • 来源:廉政瞭望
  • 关键字:26 个,儿女,拯救,破碎
  • 发布时间:2011-06-03 14:23
  幸福家庭厄运接踵而至

  十多年前,河北省承德县农民李维贺原本幸福的家突然厄运连连。

  大儿子刚刚21岁那年,患上了扩张性心肌病。李维贺四处筹钱,一心想要治好儿子的病。可大儿子在病床上坚持了两年,最终离开了人世。

  此后,李维贺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二儿子李宝元身上。李宝元顺利考上了河北农业大学,这给原本沉浸于丧子之痛的李维贺夫妇带来了一丝安慰。

  1995年11月的一天下午,李维贺接到学校辅导员寄来的信。信上说李宝元在两天前上课时突然晕倒,紧急送往了医院,需要家属立刻赶过去。

  李维贺仿如当头棒喝,慌慌张张地朝保定赶去。在保定市第一人民医院,李维贺看见了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的儿子。原来,李宝元患上了和他哥哥一样的病。

  “爸,我没什么事。多亏了我的这些同学,我这几天吃得好睡得好。”李宝元转眼看看周围的人,虚弱的神情中流露出几许安然。

  李维贺这才注意到病房里的其他几名青年,都在为儿子忙前忙后。大家见李维贺回过头来,这才停下手中的活向他打着招呼。

  “大叔,不用担心,李宝元有我们几个照顾,不会有事的。”

  几名年轻人的安慰让原本心急如焚的李维贺稍微放下心来。接过他们递来的热水和食物,一阵暖流流过李维贺的心底。

  “你们都是宝元的同学啊?这几天多亏你们照料宝元,真是谢谢你们了。”李维贺感激地说。

  “对啊,爸,我来给你介绍一下,他叫牛树起,这个是赵高峰、杜彦敏、宋彩霞、时翠平……”李宝元从左到右挨个给父亲介绍着,“他们这几天都轮流陪床,给我擦身体,喂我吃饭……比我还辛苦。”

  李维贺一一打量着这些善良的孩子们,眼眶里噙满了泪花。他哪里想到,彼此的缘分才刚刚开始。

  命运浩劫中站出26个“仗义儿女”为了能够治好儿子的病,李维贺立即回到承德四处奔波筹钱。李维贺不在医院的那段时间,李宝元全由同学们轮番照顾。

  然而,巨额的手术费和治疗费很快令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家徒四壁。周围的亲戚朋友都借了个遍,最后实在拿不出钱了,李宝元不忍心看着父亲这么劳累和痛苦,最终劝动了父亲接自己出院回家养病。

  1996年初,李维贺无奈之下替儿子办了休学手续,将儿子接回老家保守治疗。

  临走那天,李宝元的同学一一来与他道别。有的同学忍不住当场哭了起来,反倒是李宝元坚强地安慰他们:“你们放心,我一定会……回来的。”

  自从他们回到承德老家后,李宝元的同学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寄来一封信。读着同学们书信上那些诚挚的话语,李宝元的信心就增强了一点,李维贺的伤心就少了一些。

  1996年10月1日,是李维贺最不愿意记住的一天,这一天李宝元没有睁开眼睛,心跳停止了。

  因为接受不了连续痛失两个儿子的打击,妻子在第二天吞了大量安眠药,准备一死了之,这无疑令李维贺沉痛的心情雪上加霜。好在妻子通过医生抢救,7天之后总算从昏迷中清醒过来。

  李维贺一家人的遭遇让亲朋邻里都叹息不已,在大家看来,这个家庭似乎没有任何希望可言了。原本幸福的四口之家,如今只剩下两位白发老人,李维贺夫妇失去了对生活的勇气。

  半个月后,李维贺又一次收到李宝元同学们的来信,他这才想起,那些善良的同学都还不知道李宝元已经去世的事情。读着信上祝福的话语,李维贺含着泪水,将儿子不幸去世的消息写在了回寄的书信里。

  一个星期后,班长杜彦敏像往常一样从收发室里取到了李维贺寄来的信件。那天他照例在班里对着所有同学念完这封信,每个人在听到这个震惊的消息后都陷入了沉默,有的女生忍不住悄悄抹起了眼泪。

  “李宝元就这样说没就没了,但我们依然要一如既往地坚持给李大叔写信……”班长杜彦敏提议道。他的这个提议很快就得到了同学们的支持,“宝元的爸爸妈妈接连失去了两个儿子,他们一定很痛苦,我们应该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

  “没错,宝元的爸妈咱们得管。每年春节,我们给老人寄点钱吧;手头不宽裕的同学,就给老人写封信。”杜彦敏继续建议说。

  那一刻,没有表白、没有誓言,全班同学只是默默地将李维贺家的地址抄在纸上,写在手上,记在心中。

  两个星期后,李维贺就收到了好几封李宝元生前的大学同学寄来的信。这些信温暖了两颗支离破碎的心。

  自此,老人和儿子生前的26名同学的通信再没有中断过。

  在阅读信件的过程中,原本寂寞悲伤的老两口逐渐走出了丧子的阴影,他们从一句句鼓励的话语中看到了希望。在和同学们的书信往来中,李维贺和妻子觉得日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熬了。

  这年春节,李维贺竟然收到了好几张汇款单。看着汇款单上面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李维贺泪如雨下,这些孩子可还没毕业呀,寄来的每一分钱都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在这个原本显得有些凄凉的节日里,李维贺感觉到了人世间最真诚的关心。

  转眼到了1997年6月,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93级(1)班的同学迎来了毕业的日子。毕业联欢会上,大家竟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离去的同学李宝元,并约定一起用爱来守护他的父母。

  这份爱自此绵延。

  56封“家书”拯救破碎的心“大爷、大娘,我今天领到了第一份工资,家里现在怎么样?我给您寄去100元,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就算给您添一件新衣服吧。时翠平”。

  “大爷、大娘,您二老可好,岁月匆匆,一切都在变化,真正没有变化的只有一样:人世间的真情是永恒的。可惜政武现在力浅势薄,起不了什么作用,只有寄上300元略尽心意。政武。”

  看着这些信件,李维贺一次又一次地湿润了眼睛。

  “老伴啊,这些才刚刚工作的孩子都那么尽心尽力地帮助我们,要是我们再不振作起来,就太对不起他们了。”看完那些信以后,妻子感叹道。

  当初,为了给两个儿子治病,夫妇俩不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7万多元外债,生活本已黯淡无光,可孩子们的鼓励点亮了他们心中的火苗。夫妻俩决定努力生活,不能让那些没有血缘的“儿女们”担心和失望。不久,李维贺重新在镇上找了一份工作,而体弱多病的妻子则在家里养鸡喂猪,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

  李维贺依旧经常收到孩子们的来信,阅读信件成了老两口生活中最有乐趣的事。在之后的5000多个日日夜夜,孩子们的信一直没有间断。而每年的春节,孩子们的汇款单也是雷打不动,金额从100元、500元再到1000元,不断增长着、变化着。

  孩子们的关心成了李维贺生活下去的最大动力。他每天早出晚归,进城打工,虽然每月只能挣600元钱,但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快还清所有的债务,不愿给那些孩子们丢脸。每个月领到工资后,李维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去还钱。

  在26个孩子的热心援助和李维贺夫妇的辛勤劳动下,2011年初,他们终于还掉了因儿子看病所欠下的全部欠款。而时间已经过去了15年,李维贺共收到26个孩子寄来的56封信。

  15年过去了,李维贺从命运峡谷中走了出来,如今,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看看这些自己早已把他们当作闺女和儿子的孩子们。

  李维贺的老板李文全在得知这段人间真情后,也被深深感动了。2011年3月25日,在李文全的帮助下,66岁的李维贺顺利来到了保定市。

  “没咋变,没咋变,那个高高胖胖的肯定是牛树起。”在保定公共车站,李维贺刚刚走下车,一眼就认出了等候在路边的几个熟悉面孔。

  “大爷——”见到李维贺,几个人奔了上来,紧紧地握住了李维贺那双粗糙的大手。

  李维贺喉结一动一动的,却发不出声音,泪水不断滚落下来。当年风华正茂的孩子们已不再年轻,多了几分成熟和稳重,每个人的眼里都盈满了泪光。

  “儿子!闺女啊!”良久,李维贺才叫出声来。李维贺一个一个地叫着他们的名字:牛树起、杜彦敏、李景刚、时翠平、祁业凤……

  这天,在吃团圆饭前,李维贺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纸念了起来,这是他写给孩子们的信。

  “我的好孩子,你们都有双方父母和家室子女,可是却一直记挂着两个跟你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老人。宝元不能做到的,你们都替他做到了,在我心中,你们就是我的闺女、儿子……宝元,你听见了吗?”(本文拒绝转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