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循环续用——你能接受吗?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资产,循环,续用,接受
  • 发布时间:2011-07-27 16:29
  某公司的业务部门对IT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IT系统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但由于资金有限,IT的投入一直跟不上业务部门的发展,愁煞了IT部门的负责人。

  而在另一家公司的数据中心,其核心设备全部都采用Unix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并构建了完备的容灾体系,可IT投入比例与上一家公司差不多,其中的秘密就是利用再制造产品来升级改造整个IT基础设施,达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这就是目前正在被关注的话题——IT资产的循环续用,也就是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有效利用。而在整个可持续发展经济的研究中,对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思考和研究是一个重点方向。

  “6Re哲学”与

  资产循环续用

  产品生命周期考量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资源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提升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整个社会的效率,并由此产生了“6 Re哲学”,即Re-think, 再思考产品及其功能;Re-duce,在产品生命周期中降低能耗和材料的消耗;Re-place,用环保材料替代环境有害材料;Re-cycle,选择可以循环使用的材料,设计制造容易拆毁并再次循环利用的产品;Re-use,设计制造部件可以循环重用的产品;Re-pair,设计制造容易维修的产品,极大地降低替换需求。

  这些新的思想是针对过去造成社会环境极大负担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改进。信息技术是最近几十年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先进的信息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同时消耗了大量的能源,产生了大量的弃用电脑,生产制造过程也严重地污染着环境。

  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行动相对较早。美国早在1976年就颁布实施了《资源保护回收法》,目前有半数以上的州制定了不同形式的再生循环法规。法国、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相继颁布和实施了有关弃用物减量化、再利用和安全处置的法律。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具备了成熟的资源再利用的运作机制,例如,IBM全球资产续用部门有22处循环利用设备处理机构,再制造设备保证与新产品一样的20年预期使用寿命。资产续用业务每年都保持15%?20%的持续增长。

  在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已于今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但条例所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处理活动,是指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进行拆解,从中提取物质作为原材料或者燃料,并不包括产品维修、翻新以及经维修、翻新后作为旧货再使用的活动。

  降低消耗 循环续用

  在“6Re哲学”中,对于Re-use,即资产循环续用,在中国市场还相对落后,其理念尚未被广泛接受。其实在成熟的欧美市场,设备的流动性非常高。以IBM为例,其全球资产续用服务部门2009年的营收达到18亿美元,而其系统和技术部门全年的营业额不到162亿美元,资产续用所占比例超过10%。在IBM,资产循环续用主要以大型系统为主,包括Z系列主机和P系列Unix服务器及存储设备,考虑到X系列PC服务器的营收已经占到IBM总体硬件营收几乎一半的比例,我们有理由推断高端设备的流动性已经超过20%。可以看出,其资产循环续用已经非常发达和成熟。

  但在中国市场,按需使用和租赁、资产循环续用的模式鲜有案例。这就造成了用户业务迅速发展与资产投入预算的矛盾。不少企事业单位迫切需要资产循环续用带来的投入产出效益和商务操作的便利,从而降低财务压力,提升企业IT基础设施的强壮性,支持企业IT应用的发展,并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一些国内厂商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像天玑科技,依托自己的专业服务能力和大量的整机备件资源,与厂商的资产续用部门合作形成了完整的服务价值链,提供IT基础设施的按需使用服务,为中国的资产循环续用开辟了一条道路。

  通过对已经采用资产循环续用的十几家典型用户的研究,天玑科技发现,资产循环续用更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形:

  ● 应用环境复杂,新操作系统和设备的测试验证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而关键性应用需要的是一个稳定可靠、经过验证的应用环境;

  ● 需要提升系统的强壮性,构建高可用平台或容灾平台;

  ● 复杂和不断变化发展的应用,需要大量开发测试设备;

  ● 应用变化多端,发展速度难以预期,设备需要按需动态提供,先期无法大量投入;

  ● 企业需要降低资产比例、降低财务压力,加强资产的利用效率。

  经验表明,资产循环续用的解决方案简化了用户采购程序,并可以根据企业的现金流、设备需求和财务状况确定灵活的操作方式。设备可购可租,租用期满后返还供应商,企业不需要考虑其账面价值,也不需要为其承担处置费用。由于将一次性的资本支出转化为相对固定的运营成本,减轻了资本预算分配的压力,为用户进行日常经营或解决紧急的IT应用需求节省了现金。

  资产循环续用是用户、社会和服务商三赢的业务操作模式。大量用户一旦接受,便会不断扩大应用范围,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效益。

  上海天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解决方案中心总经理 彭玉龙

  作者简介

  彭玉龙 上海天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解决方案中心总经理。曾在中国惠普工作近17年,全面负责惠普公司在企业客户及公共事业市场的售前技术支持。拥有25年高新技术和IT行业经验,对中国IT应用与趋势发展有敏锐的洞察力,致力于将IT技术与中国企业用户的需求实现完美结合,帮助用户构建和管理适应性IT基础架构。加入天玑科技后,他专注于企业数据中心的第三方外包服务,促进企事业单位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为提升社会整体信息化能力做了大量的工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