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丽媛:歌声、人气和爱心赢得了世界

  • 来源:世纪人物
  • 关键字:彭丽媛,民歌,世卫,亲善大使
  • 发布时间:2011-08-23 13:15
  不久前,著名歌唱家、总政歌舞团团长彭丽媛被世界卫生组织聘为“抗击结核病和艾滋病亲善大使”,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她曾是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中国民歌天后。近几年,彭丽媛虽极少在公众场合露面,但却并非真正“淡出”,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公益事业上。此次,彭丽媛出任世卫组织亲善大使,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她走向更辉煌的人生阶段的一个标志。她用自己的歌声、人气和爱心赢得了世界,也为自己赢得了一份荣誉,增添了一份责任。

  小时候,她曾跟着妈妈坐剧团的牛车“四处漂泊”

  在郓城县文化馆,工作人员专程请来了老书记魏中平,让他给记者讲述“彭丽媛的故事”。他和彭丽媛的父亲是单位里的老搭档,两家又是多年的邻居,互相非常了解。

  彭丽媛的老家,在郓城东南20多里的黄堆集乡彭庄村。她的父亲彭龙坤,是村里少有的高中生,早年当过村夜校的校长,专门负责扫盲工作。他“文革”前调到县剧团工作,后来又调到文化馆工作。在这两个单位期间,彭龙坤和魏中平有时是正副职的关系,有时一个是团长(馆长),一个当书记。

  彭魏两家的关系一直较为亲密,家庭状况也差不多。魏中平说,他的爱人和彭丽媛的母亲一样,早年都是县剧团的主要演员。两家都有3个孩子,彭丽媛是老大,1962年出生。她有一个妹妹叫彭丽娟,一个弟弟叫彭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彭龙坤夫妇和魏中平夫妇,月工资都是三四十元左右,所以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

  彭丽媛的童年,很多时光是在县剧团的牛车上度过的。妈妈随团到乡下去演出,彭丽媛也跟着坐剧团的牛车“四处漂泊”,经常饥一顿饱一顿。

  彭丽媛9岁那年,父亲彭龙坤被罚劳动改造。她和母亲隔一段时间去探望爸爸一次,主要去送换洗的衣服,有时也带上几斤粮票和一两元钱。从那时起,幼小的彭丽媛渐渐体会到生活的艰辛。

  “文革”后,彭龙坤被调到县工业局工作。上世纪80年代初,他又被派往郓城驻福州办事处,任主任。后来,回到郓城,他被聘为县政府顾问,彭丽媛家的日子也随之慢慢好起来。

  拜师“学艺”刻苦用功

  2011年6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郓城一中,专访了彭丽媛的启蒙老师高承本。

  在高老师家的客厅正墙上,挂着一面牌匾,上写“恩重情深”几个大字。这是新中国成立50周年暨高老师从事声乐教学40周年时,学生们送给他的一份礼物。学生署名正中间一位,就是彭丽媛。高老师的老伴苑老师,当年曾是彭丽媛小学时的老师。说起彭丽媛,老两口赞不绝口。

  受妈妈影响,彭丽媛从小爱唱爱跳。到了上中学的年龄,彭龙坤想着给女儿找个专业的老师。“我和彭龙坤原来就很熟。记得是1974年夏的一天,他找到我说:让我们家丽丽跟你学唱歌吧。我说行啊,就给学校说了说,让她初一开学时就来。”高老师告诉记者,他们一直叫彭丽媛的小名“丽丽”。

  一入学,彭丽媛就进了学校的宣传队。高老师从识谱开始教彭丽媛乐理知识和发声基本功。高老师的爱人苑老师说,教了一辈子学,就没见过多少个像彭丽媛这样有志气又刻苦用功的孩子。

  “丽丽是家里的老大,一直很懂事,又肯吃苦,所以进步非常快。为了演节目,宣传队也给队员们上一些舞蹈课。比如练劈叉,练下腰等,都需要下苦功夫。丽丽在宣传队是最用功的学生,整天不分白天晚上地练,我看着有时候都心痛。”高老师接着老伴的话茬说。彭丽媛共在高老师手下学习了3年。

  1976年下半年,山东省歌舞团等有关方面组成的“学大寨工作团”来到郓城县,高老师乘机向他们推荐了自己的“得意门生”彭丽媛。有“山东民歌王子”之称的杨松山,是工作团的团长,他对彭丽媛欣赏有加,就向省歌舞团领导建议,将彭丽媛招进工作团。但当时彭丽媛才14岁,年龄太小,不符合工作的条件。于是大家便建议她先去考省五七艺术学校。

  “1977年9月,我带着丽丽到济宁师专(省艺校考点)去参加考试。”高老师至今清晰地记得这件事,“当时菏泽地区没有考点,只能到邻近的济宁地区考试。于是高老师便自费带彭丽媛到了济宁考试,最终彭丽媛被录取到山东省“五七”艺术学校中专部。同年底,该校改名为山东艺术学院。

  她被誉为“山谷幽兰”

  进入山东艺术学院学习,彭丽媛真正走上了艺术之路。当时,这所学校虽算不上什么有名的高等学府,但彭丽媛却遇到了一位鼎鼎有名的声乐教育家老师——王音璇。自1978年起,彭丽媛拜在王教授门下潜心学习了近3年。在这段时间里,彭丽媛不仅汲取了演唱的专业营养,也逐步走出了山东、走向了全国。

  1979年,王教授带着彭丽媛到山东淄博参加全省民歌会演。彭丽媛以一曲《赶牛山》引起轰动。从此,山东歌坛升起了一颗新星。1980年,王教授带着彭丽媛到北京参加全国民族民间唱法(民族唱法的一种)会演。彭丽媛演唱的《清蓝蓝的河》、《微山湖荡起采莲船》和《包楞调》等民歌,轰动了京城。一些报刊评价说:彭丽媛的歌声清脆甜美,吐字清晰,运腔自如;用山东民歌特有的唱法,加上恰到好处的身段、眼神,真是清溜巧俏,如珠落玉盘。有的人称她为牡丹之乡菏泽来的“牡丹仙子”,有的人则将她比喻为带着泥土芳香的“山谷幽兰”。

  这一年,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来山东艺术学院招演员,作为应届毕业生,彭丽媛被一眼相中。从小向往军营的她,终于实现了穿军装的梦想。到了部队,彭丽媛随代表团赴欧洲6国访问演出。她那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演唱,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金教授“最得意的学生”

  在中国音乐学院,彭丽媛被安排到刚刚从中央乐团调来任教的金铁霖班里,继续跟他学民族声乐。在金铁霖的细心雕琢和精心指导下,彭丽媛又有了快速进步。

  1982年,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文艺晚会上,彭丽媛以《在希望的田野上》和《我爱你,塞北的雪》这两首歌,开始为中国亿万观众所熟识。然而,她并不满足。为了进一步学习声乐理论,她又有了考本科的想法。几经周折,终在1983年如愿以偿。没想到这一学就是7年。不仅完成了声乐本科的学业,还创造了一项纪录——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

  彭丽媛的勤奋与坚持不懈,在业内外都受到了一致好评。一次,有记者问金铁霖教授:“您培养了这么多的明星,最得意的学生是谁?”金教授说:“我想是彭丽媛吧,她特别勤奋用功。她中午从来不睡午觉,把所有的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琢磨自己的演唱技巧。”

  在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14年后,2004年9月,彭丽媛又被母校聘为客座教授。她说要像自己的老师那样,继续为发展我国的民族声乐尽一份心力。

  喂艾滋病孤儿吃饺子,去医院看望结核病人

  作为演艺名人,彭丽媛的公众形象满意度非常高,这一点与她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分不开。

  2006年初,43岁的彭丽媛欣然接受卫生部的邀请,成为一名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她说:“这是一份最好的新年礼物。既然佩戴了‘防艾’红丝带,我今后就要用心做这个事情。”从此,彭丽媛一刻都没有离开过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在与这些孩子接触的过程中,彭丽媛没有丝毫顾虑,与他们一起画画、唱歌、做游戏。她还专门跑到孩子们上学的地方,看他们是否有平等的就学机会,鼓励他们要好好学习。有个小朋友特别喜欢唱歌,彭丽媛就把她领到宾馆去,亲自辅导。

  阜阳艾滋病贫困儿童救助协会会长张颖告诉记者,有个叫高俊的孩子一直管彭丽媛叫“彭妈妈”,经常念叨想念“彭妈妈”。“高俊的父母都因感染艾滋病去世了,高俊也是艾滋病患儿,此前被叔叔婶婶圈养在猪圈里。彭丽媛第一次见到这个孩子、听到他的遭遇时,眼角都湿润了。她特别心疼高俊,把他抱在怀里,喂饺子给他吃。”

  除了防治艾滋病、关爱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彭丽媛还非常关心控烟和结核病防治工作。同时担任了“控烟形象大使”与“全国结核病防治宣传形象大使”。她曾于2009年在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的政府广场上,给农民上“防止科普课”。她说:“我想通过提问的方式,告诉大家我了解的知识,并通过他们,与周围的人口口相传。”

  而生活中的彭丽媛更看重家庭,她曾坦言:“若叫我因为事业,不要家庭、不要孩子,我会觉得不可理解。家庭是女人的靠山,是平静的港湾。我的家庭同所有老百姓一样,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一个幸福的家庭。”

  本刊记者/陈小娇

  责任编辑/林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