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凯投资姚继平:和企业搞好关系的高手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普凯投资,姚继平,投资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9-05 12:50
姚继平的休息时间总是短暂的。
8月22日,在上海市淮海路瑞安广场写字楼的办公室里,普凯投资基金(下称“普凯投资”)创始兼主管合伙人姚继平度过了忙碌的上午。短暂的休息过后,下午2点,他在会议室里接受《投资者报》记者的采访,紧接着还有其他会议要主持。
他头上日益增多的白发成为紧张和忙碌最好的见证。
事实上,自从2003年投身PE,他的生活就被不断的出差所充斥,在多次被评为“最佳投资人”背后,是他八年来孤独的坚持。由于经常出差,他的家庭多年来没法在固定的地方落脚,直到2009年,全家人才最终团聚在上海。
姚继平的投资风格,有别于很多投资人,从他的讲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投资独特的另一面。
不改善就赎回投资
姚继平20世纪90年代初就来到大陆,为德派克集团在中国寻找投资的机会。在2003年以前,他并没有想过做私募股权投资。如果说跟投资有关联的事情,那就是想在中国买一些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不过,当时的客观环境改变了他的想法。
“那时候,中国的职业经理人还很缺乏,我们很难找到合适的管理人才,而只能做少数股权的投资。”姚继平回忆说。或许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最终,他们发现,股权投资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随后,他与德派克的创始人一起成立了普凯投资,将投资的目光对准了消费品行业和制造业。
一脚踏入投资的大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一干就是八年。“在这几年里,我们平均每年有2~3个投资项目。”在风投行业整体十几年的发展时间内,成立八年的普凯投资可以说是前辈,然而,拥有丰富经验的他们,却没有在近两年跟随PE的火热而疯狂投资。
有人说:“他们做得很一般,过于保守。”
不过,姚继平并不在乎。“我们的想法是,投资量不要很多,三个到四个,因为我们的投后管理团队同时会管理几个公司,因此,我们投资的速度取决于投后管理的能力。”他有理由做出这个选择,因为他知道普凯投资的“底蕴”及对投资质量的追求。
风险无处不在,掌控风险,对于每一家投资机构来说都是首要任务,普凯投资的做法就是在选择企业方面花费大量精力,并全力协助其成为能持续成长、永续经营的好企业。
“首先,在尽职调查过程中,我们会将企业需要跟踪改善的事情列一个单子出来,然后再跟企业交流,要求管理层在特定时间段内改正。”姚继平告诉记者,如果企业表示同意且愿意配合,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会进行投资,并且将这些内容作为投资条款签订在投资协议当中,“如果老板不接受改善意见,通常我们就不会进行投资,这在我们决定是否要投的要件中,占很重要的比例,如果没有信心,我们就不投了。”
不过,在具体帮企业改善的过程当中,这不过是初级阶段,更深入的磨合及建立互信的基础,集中在他们投资企业后的第一年内。
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一面是在投资以后,企业改正了第一个阶段的问题,然而你会发现其更多经营管理上的问题,然后就必须协助企业针对新的问题来改善;另一面,则是企业在第一个阶段,根本就没有任何改正,普凯投资的资金投入可能产生风险。
对此,普凯投资会认真考虑资金的赎回。
“如果遇到企业在我们投资之后的一段时间之内,没有真正执行投资条款里的有关同意或保证事项,我们有权利要求赎回,这在投资条款里面有规定。”姚继平告诉记者。
与企业搞好关系的技巧
在姚继平眼里,投资是体力与智力的挑战,需要投资人付出很多辛劳。
“在中国做生意,无论你合约设计得多么完美,然而在具体执行当中,总是存在一定困难,你还是受制于企业主的想法和他为人处事的态度,方方面面都要顾虑到。”这是姚继平从事投资八年来的亲身感受,如果你对企业一直保持距离,那么,投资人可能很难有效地介入企业的经营;而如果投资人很强势,或者使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话,投资人和企业的关系就可能会很糟糕。典型案例,莫过于近期沸沸扬扬的俏江南(微博)与鼎晖投资之间的故事。
资料显示,2008年12月,俏江南曾公开宣布,向鼎晖投资和中金公司出让10%股份,融资3亿元。其融资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在金融危机当中,缓解现金压力,抄底购入一些物业。
时隔三年之后,2011年8月,俏江南董事长张兰公开表示:“引进他们(鼎晖)是俏江南最大的失误,毫无意义。民营企业家交学费呗,他们什么也没给我们带来,那么少的钱稀释了那么大的股份。”张说,她早就想清退这笔投资,但鼎晖要求翻倍回报,双方没有谈拢。
二者后续如何演绎无法预料。但是,这在姚继平看来,投资人如果要投资成功的话,还是要尽量跟企业搞好关系,“当你要动用合约里任何一项条款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一个失败的投资案例了。”
如何与被投资企业搞好关系,这需要技巧。
“在投资的时候,我们有个前提,就是双方有一定的互信基础,有一定影响力,即使投资人只拥有少数股权,但是因为我们和企业主是好朋友,所以我们的建议他们会听。”姚继平透露说,普凯投资的秘诀之一就是在投资之后尽量用实际行动来帮助企业,保持与企业的和谐关系。
在这方面,其实对普凯投资来说,他们有着天然的优势——普凯投资的几位主要合伙人都是企业背景出身。
作为基金的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Jose Luis Artiga在中国拥有15年的从商经验,曾担任德派克集团(德派克集团是一家跨国纸业集团,工厂遍布美国、中国大陆等)首席执行官,拥有二十余年的管理经验。
Fernando R. Vila为普凯投资的创始人兼首席财务官,其加入普凯投资之前,自1985年起就担任伊比利亚瓷砖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也有二十余年的管理经验。
姚继平自1989年起就担任德派克集团董事和执行副总裁,此前,他曾在通用电器和RCA公司拥有16年的管理经验。
作为普凯房地产基金的主要合伙人及负责人,甘美兰也曾供职于房地产公司。2000年至2005年,她担任亚洲房地产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众安地产集团总经理,成功开发了大型综合物业及高尚住宅项目。
“这的确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坐过他们的位置,了解企业家的想法,很容易与他们沟通。同时,我们有资源从现实层面帮助企业的发展,不管是市场还是渠道开发、品牌建立、团队强化等,这都是我们以前做过的事情,因此,如果企业遇到类似问题,我们很容易找到解决的办法。”对比金融背景出身的投资人,虽然不是行家出身,然而,姚继平也找到了自身优势——利用之前的企业经验帮助企业改善问题,然后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加深感情,“投资以后,我们会先帮企业做内控系统的改善工作,这样,双方的感情就会更深入,关系也更密切。”
“害怕基金规模太大”
扩大规模,然后赚取更多的管理费,这是很多基金的心愿,不过,普凯投资却不这么想。
“我们害怕基金规模太大。”姚继平说。扩大规模,在别人看来是一件好事,不过,姚继平却担心,基金规模扩大会改变普凯的投资理念——普凯投资并不是依靠管理费来获利的基金,“现在,我们的利益与LP(有限合伙人,即投资人)保持一致,就是通过投资的回报来获取收益。”
可以这样理解,普凯投资追求的利润目标为与LP共同分享的投资分成,即基金结束后,GP(管理合伙人)和LP按照约定分享整个基金的投资收益,如果基金规模增大,则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变化:
第一种就是随着基金规模扩大,管理费会增加,这会让基金的GP满足于赚取管理费,从而在投资过程当中,不重视投资回报,影响LP的利益;第二种变化,则是基金规模增大对于GP来说,会产生投资压力,如果在高压状态下进行投资,他们的投资标准很容易降低,导致投资风险增加。
“如果量大了,你的投资规格就会下降,这样投资质量就会有问题,可能成败现在看不到,只有基金八年结束清算的时候才知道结果。”这是姚继平的观点,同时也是普凯投资的选择,在“变与不变”当中,他们选择了“以不变应万变”。
《投资者报》记者 王月平
……
8月22日,在上海市淮海路瑞安广场写字楼的办公室里,普凯投资基金(下称“普凯投资”)创始兼主管合伙人姚继平度过了忙碌的上午。短暂的休息过后,下午2点,他在会议室里接受《投资者报》记者的采访,紧接着还有其他会议要主持。
他头上日益增多的白发成为紧张和忙碌最好的见证。
事实上,自从2003年投身PE,他的生活就被不断的出差所充斥,在多次被评为“最佳投资人”背后,是他八年来孤独的坚持。由于经常出差,他的家庭多年来没法在固定的地方落脚,直到2009年,全家人才最终团聚在上海。
姚继平的投资风格,有别于很多投资人,从他的讲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投资独特的另一面。
不改善就赎回投资
姚继平20世纪90年代初就来到大陆,为德派克集团在中国寻找投资的机会。在2003年以前,他并没有想过做私募股权投资。如果说跟投资有关联的事情,那就是想在中国买一些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不过,当时的客观环境改变了他的想法。
“那时候,中国的职业经理人还很缺乏,我们很难找到合适的管理人才,而只能做少数股权的投资。”姚继平回忆说。或许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最终,他们发现,股权投资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随后,他与德派克的创始人一起成立了普凯投资,将投资的目光对准了消费品行业和制造业。
一脚踏入投资的大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一干就是八年。“在这几年里,我们平均每年有2~3个投资项目。”在风投行业整体十几年的发展时间内,成立八年的普凯投资可以说是前辈,然而,拥有丰富经验的他们,却没有在近两年跟随PE的火热而疯狂投资。
有人说:“他们做得很一般,过于保守。”
不过,姚继平并不在乎。“我们的想法是,投资量不要很多,三个到四个,因为我们的投后管理团队同时会管理几个公司,因此,我们投资的速度取决于投后管理的能力。”他有理由做出这个选择,因为他知道普凯投资的“底蕴”及对投资质量的追求。
风险无处不在,掌控风险,对于每一家投资机构来说都是首要任务,普凯投资的做法就是在选择企业方面花费大量精力,并全力协助其成为能持续成长、永续经营的好企业。
“首先,在尽职调查过程中,我们会将企业需要跟踪改善的事情列一个单子出来,然后再跟企业交流,要求管理层在特定时间段内改正。”姚继平告诉记者,如果企业表示同意且愿意配合,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会进行投资,并且将这些内容作为投资条款签订在投资协议当中,“如果老板不接受改善意见,通常我们就不会进行投资,这在我们决定是否要投的要件中,占很重要的比例,如果没有信心,我们就不投了。”
不过,在具体帮企业改善的过程当中,这不过是初级阶段,更深入的磨合及建立互信的基础,集中在他们投资企业后的第一年内。
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一面是在投资以后,企业改正了第一个阶段的问题,然而你会发现其更多经营管理上的问题,然后就必须协助企业针对新的问题来改善;另一面,则是企业在第一个阶段,根本就没有任何改正,普凯投资的资金投入可能产生风险。
对此,普凯投资会认真考虑资金的赎回。
“如果遇到企业在我们投资之后的一段时间之内,没有真正执行投资条款里的有关同意或保证事项,我们有权利要求赎回,这在投资条款里面有规定。”姚继平告诉记者。
与企业搞好关系的技巧
在姚继平眼里,投资是体力与智力的挑战,需要投资人付出很多辛劳。
“在中国做生意,无论你合约设计得多么完美,然而在具体执行当中,总是存在一定困难,你还是受制于企业主的想法和他为人处事的态度,方方面面都要顾虑到。”这是姚继平从事投资八年来的亲身感受,如果你对企业一直保持距离,那么,投资人可能很难有效地介入企业的经营;而如果投资人很强势,或者使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话,投资人和企业的关系就可能会很糟糕。典型案例,莫过于近期沸沸扬扬的俏江南(微博)与鼎晖投资之间的故事。
资料显示,2008年12月,俏江南曾公开宣布,向鼎晖投资和中金公司出让10%股份,融资3亿元。其融资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在金融危机当中,缓解现金压力,抄底购入一些物业。
时隔三年之后,2011年8月,俏江南董事长张兰公开表示:“引进他们(鼎晖)是俏江南最大的失误,毫无意义。民营企业家交学费呗,他们什么也没给我们带来,那么少的钱稀释了那么大的股份。”张说,她早就想清退这笔投资,但鼎晖要求翻倍回报,双方没有谈拢。
二者后续如何演绎无法预料。但是,这在姚继平看来,投资人如果要投资成功的话,还是要尽量跟企业搞好关系,“当你要动用合约里任何一项条款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一个失败的投资案例了。”
如何与被投资企业搞好关系,这需要技巧。
“在投资的时候,我们有个前提,就是双方有一定的互信基础,有一定影响力,即使投资人只拥有少数股权,但是因为我们和企业主是好朋友,所以我们的建议他们会听。”姚继平透露说,普凯投资的秘诀之一就是在投资之后尽量用实际行动来帮助企业,保持与企业的和谐关系。
在这方面,其实对普凯投资来说,他们有着天然的优势——普凯投资的几位主要合伙人都是企业背景出身。
作为基金的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Jose Luis Artiga在中国拥有15年的从商经验,曾担任德派克集团(德派克集团是一家跨国纸业集团,工厂遍布美国、中国大陆等)首席执行官,拥有二十余年的管理经验。
Fernando R. Vila为普凯投资的创始人兼首席财务官,其加入普凯投资之前,自1985年起就担任伊比利亚瓷砖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也有二十余年的管理经验。
姚继平自1989年起就担任德派克集团董事和执行副总裁,此前,他曾在通用电器和RCA公司拥有16年的管理经验。
作为普凯房地产基金的主要合伙人及负责人,甘美兰也曾供职于房地产公司。2000年至2005年,她担任亚洲房地产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众安地产集团总经理,成功开发了大型综合物业及高尚住宅项目。
“这的确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坐过他们的位置,了解企业家的想法,很容易与他们沟通。同时,我们有资源从现实层面帮助企业的发展,不管是市场还是渠道开发、品牌建立、团队强化等,这都是我们以前做过的事情,因此,如果企业遇到类似问题,我们很容易找到解决的办法。”对比金融背景出身的投资人,虽然不是行家出身,然而,姚继平也找到了自身优势——利用之前的企业经验帮助企业改善问题,然后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加深感情,“投资以后,我们会先帮企业做内控系统的改善工作,这样,双方的感情就会更深入,关系也更密切。”
“害怕基金规模太大”
扩大规模,然后赚取更多的管理费,这是很多基金的心愿,不过,普凯投资却不这么想。
“我们害怕基金规模太大。”姚继平说。扩大规模,在别人看来是一件好事,不过,姚继平却担心,基金规模扩大会改变普凯的投资理念——普凯投资并不是依靠管理费来获利的基金,“现在,我们的利益与LP(有限合伙人,即投资人)保持一致,就是通过投资的回报来获取收益。”
可以这样理解,普凯投资追求的利润目标为与LP共同分享的投资分成,即基金结束后,GP(管理合伙人)和LP按照约定分享整个基金的投资收益,如果基金规模增大,则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变化:
第一种就是随着基金规模扩大,管理费会增加,这会让基金的GP满足于赚取管理费,从而在投资过程当中,不重视投资回报,影响LP的利益;第二种变化,则是基金规模增大对于GP来说,会产生投资压力,如果在高压状态下进行投资,他们的投资标准很容易降低,导致投资风险增加。
“如果量大了,你的投资规格就会下降,这样投资质量就会有问题,可能成败现在看不到,只有基金八年结束清算的时候才知道结果。”这是姚继平的观点,同时也是普凯投资的选择,在“变与不变”当中,他们选择了“以不变应万变”。
《投资者报》记者 王月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