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微软的企业文化

  微软二字已经不单单代表着一个软件公司,它更像是一个技术和人才交相辉映的时代的象征。从2009年1月5日起,《互联网周刊》将连续推出针对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系列报道,带领读者领略微软的技术创新,寻找微软的企业文化,挖掘微软亚洲研究院背后的故事。

  在这个遍布数字与创新的时代,研究院是微软对未来的投资,也是微软文化的缩影。

  一切商业交易行为都放置在网络上,软件和数据无处不在,一个个的信息孤岛最终被打破,终端设备通过搜索就可以检索到任何它所需要的信息,软件和数据从方方面面驱动应用,人类经济的发展将在数字化和计算的驱动下以光速般推进……

  这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马维英博士对未来互联网经济模式的预期,也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努力的方向。十年前,比尔·盖茨一定不会想到,他在中国北京投下的智慧火种能以燎原之势发展成为“世界上最火的计算机实验室”,也难以想象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员们创造出超出他预计的惊人智慧和财富,尽管他在1997年访华的时候,就捕捉到了中国经济必然会喷薄发展的讯息。

  有人说,微软是一家没有企业文化的公司,但走进希格玛大厦,和那些被认为“最聪明”的人攀谈,你会发现,微软亚洲研究院就好像一所自由开放的大学,“老师”儒雅却不乏激情,“学生”勤奋又敢于冒险,而微软的文化就在他们的言谈举止间逐一流露出来。

  砖瓦房旁的希格玛大厦

  中国之行,让比尔·盖茨这个传说中的计算机天才,发现了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蕴含着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第二年,也就是1998年,微软把它基础研究的智囊团投放在被称为“中国硅谷”的中关村的希格玛大厦,微软中国研究院成立。从那时起,微软开始了其在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智慧布局。

  “吸引我们回国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三个词:中国、微软、研究”,马维英笑着对记者说,从他的描述中似乎还能找到当时的激情。1998~2001年,当大批的海外人才纷纷把目光投向国内,开始在这片充满潜力的土地上自行创业的时候,张亚勤、沈向洋, 郭百宁和马维英等一批技术精英选择了微软在中国的基础研究团队。

  就在这个团队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微软中国研究院也在2001年11月升级成为微软亚洲研究院。

  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八年了,马维英对当时的面试场景依然记忆犹新,而最令他感触深刻的,还属希格玛大厦旁边的一排排砖瓦房。略显落后的建筑让刚刚回国的马维英有些失望,但希格玛大厦内的朝气和研究氛围深深的吸引了他,马维英相信,他的选择并没有错。

  刚回国的时候,研究院里12个单一领域的研究小组已经成立,马维英和无法被分入这些小组的成员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杂牌军”。不同的专业背景让这只特别的“军队”很难找到自己的方向,而急于自我证明的想法让这支年轻的团队背负了巨大的压力,睡不安枕加上水土不服,初到北京的马维英一连病了好几个月。

  穷则变、变则通。既然在原有的领域内找不到方向,为什么不开辟一个新的方向呢?把所有人的优势综合起来,马维英选择了搜索。尽管大家对这个领域都很陌生,但尝试给了研究员们新的机会。2003年,互联网搜索的相会,让微软亚洲研究院离世界顶级的研究院又近了一步。

  这么看来,“变”是微软体内第一个元素,这种文化或许还可以被称之为“冒险”,微软鼓励冒险。

  IT领域的“黄埔军校”

  微软在中国一直被誉为IT界的“黄埔军校”,这不仅在于微软的产品横扫了国内大部分桌面,还在于从微软走出的人大部分都成为IT或者互联网领域的领军人物。

  为什么能取得如此成就?微软珍惜人才,这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表现的尤为明显。马维英博士把微软的人才战略比作一个循环系统,从第一批世界级的研究员被微软亚洲研究院吸引回来之后,他们就充当着微软的“磁石”。“做研究常常是围绕着‘人’展开的,最优秀的人才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人才的良性循环”。

  马维英喜欢研究,喜欢和最聪明的人在一起,因此他常常和自己所带领的学生在一起探讨问题。每次,马博士都对学生“很客气”,用他的话来说,“我的学生是全中国最优秀的,我相信他们好多都是潜在的CEO、CTO,将来的成就一定在我之上,我们之间通常都会相互学习”。也正因为如此,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学术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近几年来,马维英所领导的团队被SIGIR(国际信息检索大会),这个历来被学术界公认的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大会所采纳的论文量已稳定在所有获选文章10%左右,这比微软其他研究院获选论文量的总和还要多。

  “I have the ideal job in the world (我从事着最理想的工作)”马维英常常这样和别人说。因为在这里,马维英的科研热情得到了良好的释放,并能和世界上最优秀的人一起做脑力激荡,激发灵感,最重要的是微软亚洲研究院为研究提供了一个完全自由的空间。这是一套自下而上的创新机制,研究员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想要从事的研究方向,而不会受到任何来自外界的干扰,“研究院是微软对未来的投资”,马维英说。

  “惜才”是微软的又一元素,对人才的尊重、保护和培养是微软亚洲研究院乃至微软公司文化中重重的一笔。

  赚后天的钱

  微软内部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销售部门赚今天的钱,产品部门赚明天的钱,而研究院赚后天的钱。

  诸如微软之类的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够基业长青,与其瞄准“后天”的战略眼光不无关系。微软亚洲研究院就是微软后天的一个储备,而微软亚洲研究院里的人才就是微软为后天积累的财富。

  为了不断积累“财富”,微软亚洲研究院每年都会到全国各大拥有计算机学院的高校举办学术访问,并和大中华地区的十所高校建立了联合实验室,甚至派专家到高校授课,帮助微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对于人才近乎“变态”的追求和保护,微软亚洲研究院已经有别于其他的研究院,它更像是研究人员自我实现的“梦工场”。盖茨、鲍尔默他们知道,研究员的梦想,就是微软的未来。

  马维英坚信,“云+端”计算将进一步让互联网成为一个无缝计算的平台,以数据中心,软件服务和智能计算驱动经济、教育、医疗等人类一切领域,数字经济将以光速发展。而马维英和他的团队正在利用搜索技术来铸造以光速演进的数字经济引擎。

  “创造未来”是微软的期望,是微软作为世界级企业的义务,同时是微软在其研究员心中烙下的烙印……

  本刊记者 武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