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信收费“雷倒”谁

  飞信的收费举措,好似惊雷一下子戳到了IM行业的心窝子。运营商的“雷人举措”能否颠覆IM的固有模式?

  8月初,正如中国移动飞信官网此前发布的“雷人”公告所称,中国移动对飞信会员服务真的开始收费了。对于吃惯了IM“免费大餐”的用户来说,飞信收费就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在一些传统IM业者眼中,中国移动干了他们一辈子想干,但没干成的事。

  飞信的收费举措,好似惊雷一下子戳到了IM行业的心窝子。用户、同业者,以及专家如过了电一样,迅即做出反应,有人批评、有人叫好、有人冷静分析,还有人冷眼旁观。然而,中国移动看似漫不经心的这一招,却没那么简单。IM到底能不能收费?中国移动打着怎样的如意算盘?运营商的雷人举措能否颠覆IM的固有模式?

  用户:反对但还在用

  “如果飞信收费了,你还会用吗?”

  近几天,这样的帖子传遍了各大论坛。截止发稿前,记者在百度搜索到的相关网页已经将近6000页。仅在天涯论坛里,每一个相关讨论话题的跟帖都达到数十条。铺天盖地的帖子里,几乎没有人对此表示认可,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哪怕你收一毛钱,我也坚决不用了!”甚至,一位网友在跟帖中写到,“先是免费让消费者用,等到用的人多了就收费,这是中国移动一成不变的做法。”飞信的收费举措显然在用户中趟到了“雷”。

  然而,网民的愤怒爆发,或许是因“收费”这样的字眼触动了他们敏感的神经而引发的群体性反映。可是运营商的雷人举措却没那么简单。

  冷静观察,记者发现所谓“收费”,只是飞信针对继续使用会员服务的用户收取每月5元的包月费,而用户在成为飞信会员后,享有积分加速、好友扩充、创建群特权、加入群特权、会员标志、排名靠前、会员靓号和专项内容在内的8大特权。而关键是,受到用户普遍青睐的从电脑上给手机发短信的服务,依旧免费。

  据记者调查发现,实质上这样的“会员收费”方式,并没有对飞信的使用情况造成多大的影响。

  “我是在7月中旬升级成会员的,感觉比较特别的是排名靠前。” 一位曾免费试用过飞信会员服务的用户对记者说,当他收到短信通知说“要收费”后,就不用会员服务了,感觉普通的应用也没受到影响。甚至,很多普通用户竟然表示,完全不知道有收费这回事。

  “只要电脑上发短信不收费就行。”很多言辞激烈的抨击收费举措的普通用户,在得知一般使用依然免费后,也平静的表示对这样的收费并不在意。

  更出乎意料的是,很多高端用户竟对此次收费甚至有些欢迎,他们纷纷期待着飞信推出更成熟的会员服务。“我愿意为飞信付钱的原因是,飞信可以当电话号码薄用,还可以在电脑上给手机发短信,找号码、联系朋友比以前方便多了。成为会员以后,我能添加的好友和群就更多了。”一位用户对记者表示,他每月的话费常在几百元左右,他更在意的是高质量的服务,而不是计较每月5元的会员费。

  专家:会员收费可行

  面对中国移动的“雷人举措”,专家们倒是表现得较为冷静。

  “运营IM本身需要占用成本,飞信难以做到长期免费。”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认为,飞信的收费不是一时兴起的临时举措,中国移动应该早有打算。推广阶段没有推出收费服务也是事出有因。

  “2007年飞信推出之时,QQ占据着IM行业的绝对优势,其他IM软件也已经相对成熟,无论品牌还是市场份额都有一定的竞争力,飞信要想迅速吸纳用户就必须采取免费的方式以便推广。”曾剑秋指出,经过三年多的免费推广,现在的飞信已经成熟,到了可以盈利的时候。

  资深电信专家项立刚也认为,在大量普通消费者进入后,飞信的收费是必然的。

  项立刚自称是最早的飞信用户,在他看来,飞信之所以敢于推出会员收费服务,原因有两个:其一是飞信已经具有了上亿规模的用户量;其二是将广大用户分为普通用户和会员,能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根据易观国际近日发布的《2009年第2季度中国手机IM市场季度监测》数据,飞信用户已经达到1.7亿,很多人对飞信已经有了依赖感。估计中国移动也感到在此时候推出收费服务,时机已经成熟,用户的抵触情绪不会太大。

  事实上,随着用户总量的增多,飞信用户群体的差异性已经逐步显现,自然的飞信需要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推出不同的服务。“对于大量普通消费者,基础的短信服务就可以满足。而对于希望得到更多服务的会员,飞信将对他们单独收费。”项立刚指出,推出收费服务以后,飞信的服务质量一定会得到加强,不但不会引起用户的反感,反而可以尽快增强用户对飞信的认同感。

  “如果可以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收费也是件好事”。曾剑秋以“校信通”为例对会员收费的可行性做了说明。校信通刚开始也是免费推广的,小孩子上学时到了校门口只要一刷卡,父母就能收到信息,家长们对此非常欢迎。“当时我们进行过调查,如果‘校信通’开始收费,家长也愿意继续使用。飞信对会员的收费也是如此,只要提供能够吸引用户的增值服务,用户不介意为此买单。”

  那么接下来中国移动会怎么做?它会启动飞信的全面收费吗?对此曾剑秋认为,飞信不会全面收费,无论运营商还是传统IM企业,整个行业都不能全面收费,大量的免费用户是IM相关增值业务盈利的前提。

  何况腾讯等IM先行者已经在收费的尺度上做过试验了。腾讯于2002年至2003年间,一度对新注册QQ账号用户收取每月2元的月租费,同时减少了免费账号的发布量,强制用户付费注册账号。这些收费政策在为腾讯带来短期收益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用户流失。从长远看,这种做法无异于“破巢取卵”。

  而且,中国移动也没这个必要。“目前看来,中国移动只对会员收费就够了。试想下,如果飞信的用户达到2亿,每月有1/10的用户交5块钱,中国移动一个月在飞信上的收入就是1个亿(元)。”分析人士指出。

  业界:碰撞不可避免

  近日,在IM业内低调的沉默中,网上突然传出了移动拟于11月将向联通和电信用户开放飞信业务的消息。考虑到全中国6亿多的手机用户市场,禁不住让人猜测,移动想要做最大的IM?这则消息足以“雷倒”国内所有IM企业。

  2007年飞信正式推出时,中国移动将飞信定位为“中国移动的综合通讯服务”,并制定了“以电信和通信领域的应用为主,互联网应用为辅,不与QQ、MSN短兵相接”的策略。然而,在重组并获得3G拍照之后,中国移动已经把自身的定位调整为,“做一个互联网公司”。随着飞信的飞一般的快速成长,和QQ、MSN的“碰撞”已经不可避免。

  腾讯QQ首当其冲。“QQ是免费IM,它的基础服务是完全免费的,我们只对QQ基础上的增值服务收费。腾讯的收入主要由互联网增值服务、互动娱乐、无线增值服务以及网络广告四部分组成。”腾讯公司公关部负责人宋旸这样解释QQ的盈利模式。

  在业内人士看来,飞信会员将与QQ会员具有相似的盈利模式,不同之处在于,与QQ、MSN等竞争对手相比,飞信有中国移动庞大的网络、资源和资金上的支持,能够实现手机和互联网的紧密结合。这在未来的3G时代,具有先天优势。

  对于运营商发展IM的优势,项立刚指出,与传统IM相比,飞信还有助于巩固中国移动的现有用户,并吸引更多用户加入,从而不断“加固”飞信在增值服务上的用户基础。

  飞信会员收费政策的推出,或许是中国移动进一步拓展互联网和无线增值服务的信号。在未来3G时代的IM大战中,能够实现手机和互联网的紧密结合,并基于此开发适合的增值服务,或许将成为赢得竞争的最大优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