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18亿 上创业板干嘛?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09-09-28 10:29
  这还是创业板吗?

  看到最近一周过会的创业板上市公司陆续公布的发行价,没有一家公司融资额低于两亿元,甚至一家公司首发募集就高达18亿元,还有创业板原本给人的“Mini”感觉吗?

  如此,创业板与中小企业板存在何种差别?不过是一个以10元价格发行4000万股的中小企业板公司,与一个以40元发行价发行1000万股的创业板公司,将故事编成不同版本而已。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批公司首发募集的资金量甚至超出不少公司高管的预期,到手的钱怎么花出去对他们来说是种挑战,无形中也加剧了未来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借鉴香港创业板失败的教训,如何引导这批高管摆正经营心态、同时尽快对高管套现设置严格的标准,不要让创业板成为全民财富向部分小众倾斜的工具,将挑战监管层的管理智慧。

  改头换面的创业板公司

  以第一批过会、目前券商最看好的神州泰岳为例,发行3160万股,发行价格58元,以此估算,这只股票将募集资金18亿元。这一融资额和多少年来所有机构预言“创业板企业每家融资不过一两亿元”,差别何其之大。

  此融资额比目前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也巨大很多。比如,2009年9月3日上市的宇顺电子,发行1850万股,发行价格15.88元,融资额2.9亿元;8月11日在中小板上市的久其软件,与神州泰岳同处软件行业,融资额也不过10亿元。

  9月24日披露的10家创业板的发行市盈率,没有一家低于40倍,考虑到创业板的新鲜劲儿,这种高市盈率状况多少在预料之中,但我们的计算结果也显示,它们中间没有一家融资额低于2亿元。

  同时,其中一些公司极善于变脸。仍以神州泰岳为例,在2008年7月14日证监会第101次发审会上,神州泰岳曾申请在中小板上市,但未获通过。时隔14个月,这家公司却幸运的成为创业板的第一批上市公司。至于为何中小板不成、创业板却可以,至今未能看到任何解释。

  看到这批公司,不得不让人感叹: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在沙滩上。

  过往的10多年中,多数中小型企业都没有熬到“解放”炮声的到来。10年前,中国股市就开始筹备创业板,那时就有络绎不绝的企业想跻身其中,但现实是,创业得越早,“死”得越快。看看如今过会的创业板公司名单,及已被证监会受理的100多家公司名单会发现,这些企业在10年前大多没听说过。

  记得10年前,大鹏证券名噪一时,将大量资金以战略投资者的角色押宝在准备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结果由于创业板推出根本没有时间表,这些资金全部“沉没”,进而拖累“大鹏”还没起飞便折戟沉沙。如果创业板早开10年,大鹏证券的命运就会重写。

  借鉴香港创业板失败教训

  当前,对于创业板第一批公司的争论很多,其实,在创业板即将运作之前,我们可以参考香港的教训。

  在A股创业板10年前酝酿伊始时,香港创业板才呱呱落地,当时网络科技股浪潮席卷全球,也让香港创业板瞬间红极一时,但随着网络股泡沫破灭,香港创业板由盛转衰,至今天甚至发展停滞。不仅投资者参与热情低,交易不活跃,新上市的企业也寥寥无几。

  其最根本原因在于,整个市场上市企业质量下降,优质企业不断转去主板,同时,又无新的成长型企业上市补充。

  为何新企业不愿去香港创业板上市?有融资的平台何以不用?

  一是二级市场成交量萎缩、交易极不活跃。不活跃的二级市场必然影响一级市场的首发融资,影响企业的投资收益率。此外,二级市场市盈率偏低,使一级市场无法以较高的价格发行,进一步让企业难以达到预期的融资目标,企业自然不愿前往。

  申银万国期货有限公司研究员糜韩杰的统计显示,2004~2008年,香港创业板的市盈率分别为28.65倍、22.94倍、21.86倍、44.91倍、8.01倍,5年时间41家企业上市。

  除此之外,还有再融资困难。由于香港创业板对上市公司再融资有较高的门槛设置,也使得很多企业打消了在创业板上市的念头。

  这些问题有何值得借鉴?我们认为,首先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限制爆炒。脱离基本面的暴涨之后的暴跌,必然使投资者损失惨重,一段时期内不敢再入市。因此,加大对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的打击力度,遏制过度的投机行为甚为重要。

  从监管部门历年对主板公司的监管处罚看,处罚结果常是隔靴搔痒,希望在投资风险更大的创业板,可以有更严厉的处罚以儆效尤。

  需严设高管套现标准

  当前巨大的融资额超出一些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预期的事实,也在警醒我们不要陷入当年香港创业板的怪圈。

  随着过会的创业板企业路演启动,投资者得以详细窥见其公司概况、股东情况等,这些高管暴富后会有怎样的行为?在香港市场,由于上市监管过于宽松,使得高管频繁套现离场,造成许多高管“做一把就走人”,极大的挫伤投资者信心和热情。

  尽管我们此前已谏言监管层需从各环节加强对创业板上市企业高管的监督,我们依然想进一步重申:务必加强对上市企业的监管,尤其需对高管套现设置严格的标准,不要让创业板成为全民财富向部分小众倾斜的工具。

  此外,我们也期待创业板逐渐运行后,监管部门能进一步完善保荐人制度,强化保荐人对上市企业的后续监管。香港创业板的运作思路是买者自负,这加大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而在英国创业板市场,最为人称道的是严格的保荐人机制,投行承担起监管上市公司的职责,而非交易所或证券监管部门,一旦上市公司出事,投行也将名誉扫地。因此,投行监管上市公司的动力巨大,这能大大降低整个市场的运行风险和投资风险。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