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品牌女性”杨佳:父爱助我凿穿黑暗

  她曾是上天的宠儿,15岁考上大学,19岁留校任教,22岁考入中科院研究生院,24岁成为中科院研究生院最年轻的讲师,丈夫有才、女儿聪明,人生幸福得像一个传奇。

  然而, 29岁时,她鲜亮的生活被无情清空:她的世界突然与光明无缘。艰难时刻,丈夫丢下“你不配当妈妈”的责备,带着心爱的女儿离她而去……

  生命就这样断成两截吗?在父爱的引领下,她擦干眼泪,向着梦想的出口飞奔,续写另一段生命传奇:她成为中科院教授,成为第一位获哈佛大学MPA学位的外国盲人,获得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校友成就奖,成为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委员会副主席,被评为“2010年中国十大品牌女性”。

  这位心怀阳光的传奇女性叫杨佳。

  幸福的人生被清空: 中科院最年轻的讲师突然失明

  杨佳196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父亲杨中信是中南大学的教授。杨佳自小天资聪慧,抱负远大,15岁上高一就考上郑州大学,19岁大学毕业就留校任教,22岁就考入中科院研究生院,24岁晋升为讲师,成为该院最年轻的讲师。幸运的杨佳还有一份美满的婚姻,丈夫刘华毅是她的大学同学,高大英俊,女儿小小乖巧漂亮。可正当杨佳沐浴着命运的恩泽向着教授的目标努力时,命运之手竟狠狠地将她从巅峰推入谷底。

  1992年3月,新学期刚开学,杨佳像往常一样登上讲台讲课,书上的字忽然变得越来越模糊。杨佳以为是长时间熬夜的缘故,没有太在意。可是此后,像舞台的大幕徐徐向中间合拢一样,杨佳的视野竟越来越窄。杨佳忐忑不安地到医院检查,她竟然患上了罕见的黄斑变性导致的视神经萎缩。此病无法治愈,失明将不可逆转。

  得知病情,杨佳伤心地扑进母亲的怀里痛哭:“我的生活刚刚开始,女儿才3岁,我不能没有眼睛呀!”

  这年8月的一天早晨,闹钟将杨佳闹醒,往常这个时候已经天亮了,可是这天早上,她醒来后,眼前却一片漆黑;她又躺下睡了一觉,醒来,天还是没亮。她打开床头柜的灯,可是开关反复按了几下,灯也不亮。她大声地喊:“妈妈,是不是停电了?”母亲侯成瑞跑进女儿卧室,说:“有电的,你房间里的灯是亮的!”杨佳顿时打了个冷颤。

  从那天开始,阳光再也没照进杨佳美丽的眼睛。杨佳整日以泪洗面,对女儿的呼喊、哭泣也置若罔闻。面对父母的眼泪和劝慰,杨佳冷冷地回答:“我都这样了,活下去还有什么用?”

  在外地工作的丈夫刘华毅回到北京,百般劝慰也没能把杨佳的心从绝望中拉出来。最终,他失去了耐心,责备杨佳:“你这个样子,不配当小小的妈妈,只会给她带来阴影。”继而丈夫提出离婚,并坚决要带走小小。杨佳近乎麻木地同意了离婚。她整日躺在床上,谁也不见,情绪极度低落。

  杨中信心如刀绞,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到北京照顾女儿。他整天陪在女儿身边开导她:“佳佳,生命本来就无常,除了坚强面对,我们别无选择呀!”

  一天,杨佳起身上洗手间,结果走偏了方向,撞到客厅里的一把椅子,脚下一滑,身体随之往下倒去。“佳佳!”杨佳先听到了父亲惊慌的叫喊,然后,她感到身体将要摔到地上,结果却是重重地摔在另一个人——她父亲的身体上……后来,母亲告诉她:父亲每天都坐在她的房门外,她起身到哪里,他就在后面悄悄跟着,眼见她要摔倒,父亲连忙扑到地上准备接她,结果因为太急,头撞到了墙角,撞出了一道口子,鲜血直流……

  杨佳听后,久久无言。母亲察觉到女儿神情的变化,语重心长地说:“失明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放弃自己!”

  那晚杨佳敞开心扉,与父亲进行了失明之后的第一次长谈。仿佛走过了狭长的甬道,终于找到方向一样,她告诉父亲:“不想被黑暗吞没,就得把黑暗撕破……爸,我想重返讲台!”

  折断的人生再启航: 黑暗里奔向另一个梦想殿堂——哈佛

  重返讲台、不在黑暗里沉沦的愿望和决心,成为杨佳心中的明灯。

  实现生活自理是杨佳的第一要务。杨佳像个孩子,学穿衣、学吃饭、学走路,一切从头学起。盲杖探路是全新的尝试,她把心静成一片如镜的湖,细细品味盲杖碰到不同物体时手的感觉,细细聆听盲杖敲击物体的声音,像过去学知识一样,把每一个细微的感觉都牢记于心。

  杨佳开始学习盲文。她从ABC开始,用手指摸来代替过去的眼睛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太难,“cabbage(大白菜)”这个简单的英文单词,她过去写起来不过一秒钟,用手摸,却足足摸了一个小时。在这样日夜不停的摸索中,杨佳居然三个月就学会了盲文板书。

  杨佳无比振奋,她越来越相信父亲的话:只要不放弃,希望就永远在眼前。

  经过一年多艰苦卓绝的努力后,1994年9月,又一个学年开始之时,离开讲台近两年的杨佳再次走上了讲台——她知道,自己翻开了人生新的篇章。

  虽然看不见学生的模样,站在一群孩子面前娓娓道来的感觉却让她如此眷念。她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女儿小小。杨佳不想再去打扰父女俩的平静生活,只好把对女儿的想念转移到学生们身上。

  讲台上的杨佳内心仿佛有一团燃烧着的火焰,她希望把这火焰的温度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她每一课都讲得用心而且生动。课堂上,杨佳喜欢多提问,她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先自报姓名,她用心记住他们的声音和方位,几堂课下来,她居然听声音就知道学生是谁……很多学生居然没发现她是盲人。

  重新执教的快乐和充实让杨佳愈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不放弃希望,向着梦想飞奔。除了教学,杨佳开始尝试用新的电脑语音软件进行写作。不到两年,她先后出版了《研究生英语写作》、《研究生英语阅读》两本专著。1996年底,杨佳因为教学成绩突出,晋升为中科院研究生院副教授。

  1999年,杨佳萌生了一个念头,她想到美国哈佛大学读书。

  对身体健全的人来说,考哈佛大学就是一种挑战,而对失明的杨佳来说,更是对生命的极度挑战。她不能用眼睛看书,只能用耳朵听书,这给备考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此,她购买了扫描仪,让父亲将复习资料一页一页扫描进电脑,之后再通过语音软件把内容读出来,自己听着复习。

  下班回来,杨佳就打开电脑,坐在电脑前“听”书,每天都“听”得很晚。父亲心疼,叫她早点休息,杨佳却说:“我和别人身体条件不同,必须比别人多付出十倍的努力,才能赶上和超过别人!”

  苍天不负有心人,2000年7月,失明8年已是37岁的杨佳,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攻读世界排名第一的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师从全球化理论权威、《软实力》一书的作者约瑟夫·奈。

  杨佳的美国之行异常艰难。为了不给别人增加负担,到哈佛之后,杨佳就让同学牵着她在哈佛校园里来回地走。从宿舍到食堂、到教室、到图书馆的路,她一遍遍地迈着脚步数,一遍遍地记牢方位和盲杖传来的感觉……

  生活的问题解决了,学习上遇到的难处却不少。因为老师上课时都在黑板上板书,杨佳看不见,只好全靠耳朵听课。为了记住课上的内容,老师讲课时,她还像速记员一样飞快地敲击键盘,将授课内容完整地记录下来。课后,她通过计算机软件听书、复习巩固。老师每天布置的阅读书目多达500页,同学们都叫苦不迭,杨佳就更难了。她必须把资料一页一页地扫描到电脑,再通过语音软件把内容读出来。这样一折腾,浪费了大量时间。为了跟上进度,她将软件读书的速度从每分钟听200多个英文单词提速到每分钟400个词,几乎就是录音机快进时变了调的语速。尽管这样,她每天都要学习到凌晨两三点才能完成任务。

  杨佳凭着惊人的毅力征服了哈佛。她不仅完成了规定的学科,而且多学了三门课,哈佛同学把对杨佳的专访“变黑暗为光明”挂到哈佛校园网上,称杨佳是他们的骄傲、他们的榜样!她的毕业论文《论邓小平的领导艺术》被定为肯尼迪学院的范文。

  毕业时,30岁便进入白宫,曾效力于尼克松、里根、克林顿等数位美国总统的哈佛顶尖教授大卫·戈根,为杨佳破例打了哈佛最高分“A+”,她成为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惟一一位获全院课程最高分A+的学生,也成为哈佛大学建校300多年来第一位获得MPA学位的外国盲人学生。院长约瑟夫·奈将毕业证书颁发给杨佳,说:“祝贺你!佳,你是中国的软实力!”

  站在高高的庆典台上,杨佳不禁喜极而泣。如果说29岁之前,她的辉煌是上天的眷顾;那么,她现在的成绩则是与不可一视的命运顽强抗争的产物。

  撕裂黑暗续写传奇, 那片明媚的春光永藏心底

  2001年7月11日,杨佳从美国洛杉机飞回祖国,在浩瀚的蓝天上,她感慨地对坐在身边的父亲说:“回忆走过的一幕幕,如果没有您的鼓励和帮助,我肯定走不到今天。您原本可以安享晚年,可为了女儿您忙碌到现在都不能停歇,女儿不知怎么回报您呀!”

  女儿的这番话让杨中信心里暖暖的,他对女儿说:“爸爸原来在想,退休了干什么呢?如果没事做,肯定会很孤寂!想不到命运安排让我退休后照顾女儿,看到你劫后余生,成为哈佛硕士,爸爸很高兴!回国后,女儿能做出一番事业,就是对父亲的最大感恩了!这也许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

  父亲的这番话让杨佳深有感悟,那是父亲对女儿的深情呀!而她对多年不曾谋面的小小惟一能做的,就是将梦想进行到底。如果有朝一日母女重逢,女儿不会怨她没有看到自己的成长,不会因她的失明而羞怯,只会为妈妈这一路走来的精彩而骄傲。

  回国后,杨佳变得更加自信、乐观了。再度走上中科院研究生院的讲台,她利用自己在哈佛学到的知识,结合中国刚刚加入世贸组织的实情,开设了《经济全球化》、《沟通艺术》课程,将哈佛MPA课程本土化,这在中国属于首创,深受同事和学生的欢迎。

  后来,杨佳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内容,课程被挂到网上,创下了中科院研究生院“空中课堂”点击量第一的纪录,她所讲授的课程被评为“优秀课程”。短短5年间,由于教学成绩突出,杨佳晋升为教授,并被评为中科院研究生院“杰出贡献教师”和中国科学院“创新文化建设先进个人”。

  2008年初,杨佳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她将这一喜讯告诉父亲。杨中信语重心长地对她说:“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也是沉甸甸的责任呀!”杨佳自信地对父亲说:“爸,您放心,我更看中的是责任!女儿不会让爸爸丢脸!”

  2008年3月5日,杨佳参加“两会”,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邀请她直播为期两周的“杨佳日记”栏目,开创了全国政协委员用英语全程对外宣传“两会”亲身经历的先河。节目播出后反响强烈,颇受好评,成为CRI品牌栏目。

  2008年10月中旬,杨佳代表中国政府赴纽约竞选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委员会委员。这是联合国历史上最为激烈的一次官员竞选,41个缔约国参加投票,从23名候选人中选出12名委员。早在一个月前,许多国家的候选人已在联合国总部进行游说了,而杨佳这时才赶来,对于自己能否当选她感到没有把握。

  为了发挥“后发优势”,杨佳在工作人员陪伴下,整天活跃在会场内外,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热情地同各缔约国代表互致问候、交谈。作为曾经的健康人,杨佳更能理解残疾人内心那份得到认同的渴盼和脆弱。杨佳的真诚与执著感动了各国代表。11月3日,联合国总部正式开始投票,杨佳在第一轮就高票胜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委员。

  十多年来穿越茫茫黑夜,杨佳的内心渐渐地强大起来,身上凝聚了一股不服输的劲。2009年2月,杨佳参加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首次会议,她发现委员会领导层中,惟独没有亚洲人。杨佳站出来据理力争:“委员会口口声声谈人权,世界哪个国家残疾人最多?中国!哪个洲残疾人最多?亚洲!可是在委员会领导层中为什么没有亚洲人选?”她的勇气、她的演讲赢得了满堂喝彩,她终于得到委员会提名,最终当选为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在2010年年度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领导人选举中,杨佳又以突出的表现,再次被选举连任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成为四位官员中惟一的连任者。

  眼看着杨佳差点折断的人生航船越走越远,杨中信非常欣慰。他想方设法与已经再婚的刘华毅取得了联系,希望他能将杨佳的情况告诉小小。刘华毅得知杨佳的情况后非常震惊,他一直记得杨佳当年的绝望,这些年不与杨佳联系也是不想让女儿在这种不健康的环境里变得消极。不想,杨佳竟在失明后迸发出如此强大的力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巅峰,刘华毅既感动又愧疚,给杨佳发去短信,为当年的言语表示了歉意。杨佳收到短信后也是百感交集。因为刘华毅一直未曾对小小提起过杨佳的情况,小小自幼与母亲分开,也对母亲毫无记忆,刘华毅希望等小小长大时再与杨佳相认,到时,他一定会告诉女儿,她有一位多么出色的妈妈。

  时光裹挟着遗憾和喜悦滚滚前行。虽然五彩缤纷的世界在杨佳眼前已变成漫长的黑夜,但杨佳的路却越走越宽,越走越亮堂! 2011年4月22日,她登上了“2010中国十大品牌女性”领奖台;5月14日,荣获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校友成就奖;7月3日,被中国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光荣称号。

  在事迹报告会上,杨佳情不自禁地说:“我要感谢我的父亲,在我失明19年,与黑暗博弈的6000多个日日夜夜里,是不离不弃的老父亲陪伴着我;我要感谢我的女儿,作为母亲,我是如此不称职,这么多年来,我未曾见过她,但不让她以我为羞愧是我永远的力量;我还感谢命运的波澜,没有它,我永远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为了他们,为了生命,我还将带着内心明媚的春光继续前行!”

  (责编/陶仁友)

  E-mail:taorenyou@163.com

  文/杜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