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 广州的一盘棋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物联网,广州,智慧城市,云计算
  • 发布时间:2012-04-11 15:13

  3月8日,一场瓢泼大雨将闷热的广州城冲个透心凉。

  “经过了亚运会,广州的确变得非常漂亮,可以说今非昔比。”

  在途经黄埔大道前往东风路省政府大院的出租车上,开了15年出租的李师傅向记者感叹广州的变化。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广东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副处长肖良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省的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非常具有前瞻性,尤其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方面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一千家一千亿

  “物联网发展空间巨大,在这方面,广东要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肖良颜对记者表示。

  “我认为,我省物联网发展重在普及和应用。”这是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广东经信委编写的《广东省物联网发展与应用2009~2010年度报告》上所作的批示。由此可见,作为我国物联网先行地之一,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智慧城市中的物联网应用非常重视。

  广东省在《关于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广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12年,全省物联网产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000家。到2015年,在重点设备制造领域建成一批产业集群,形成国内重要的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系统集成企业,扶持一批具有创新商业模式的网络运营服务企业,聚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占领技术高端的创新型企业。

  根据《广东省物联网发展2011年度报告》显示,2011年广东省物联网产业产值突破了1000亿元,同比增长了30%;规模以上企业达900家,部分已经提前完成了计划。

  “广东省2004年就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广东经济发达,又是物流大省,再加上广东靠近东南亚、毗邻港澳,地域优势比较好,有利于物联网的发展。”肖良颜向《计算机世界》报记者表示:“广东物联网的产业基础好,产业链比较完善,但企业规模都比较小。”

  广州作为亚运城市、广东的省会城市,在广东经信委的支持下,广州成为国内物联网核心城市之一。《广州市物联网发展规划》明确了物联网建设的十大工程、六大重点、三大核心区以及两大基础设施。在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广州新一代通信设施和终端产业基地、广州物联网基地、广州数字家庭产业基地以及广州天河软件产业基地在列。

  在RFID技术标准推广方面,广州也走在前列。2010年,广州物联网基地落户萝岗区,被纳入“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经过一年的建设,基地在智能识别技术、下一代网络通信技术、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等物联网产业领域初步形成了规模聚焦,规模以上的相关企业产值达到了132亿元。

  在产业推动方面,广州市集聚物联网芯片设计、设备制造、移动通信、软件开放、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企业800家,产值估计300亿元,为建设智慧广州奠定了基础。

  一片网全城互联

  “物联网在广州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体现在交通、环保、安全监控、应急指挥、现代制造、现代物流等方面。”肖颜良告诉《计算机世界》报记者,如今广州市机器对机器(M2M)终端数量近40万个。在研发方面,RFID、卫星导航、传感器节点、中间件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岭南通”作为广东省统一、使用方便、经济实惠的交通智能卡系统,不仅全面应用于全省公交、地铁、出租、城际轨道交通、道路客运及轮渡等公共交通工具,还扩展到便利店、超市、咪表及停车场等公共服务领域,并最终实现与港澳地区交通智能卡系统的并网互认,为老百姓提供最便利的公共出行服务。

  广东经信委的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底,“岭南通”发卡2560万张,而采用岭南通技术标准的羊城通自2002年发行至今,发行量已超过了2300万张,日均交易量近500万笔,覆盖公共交通、电子支付、信息管理等领域,成为国内最大型应用最成功的一卡通收费系统之一。

  在广州,出门无论是乘坐公交还是地铁、打的,“羊城通”都成为市民仅次于银行卡出行购物“通行证”。

  “业务办理时间从原来5.6个小时降至15分钟,车辆卡口放行时间从10分钟减少到1分钟,平均通关速度提高了30%,每单业务办理成本节约50元。”广州电子口岸货运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口岸物流通过RFID车牌识别、电子卡口管理等服务,利用物联网技术推进物流从传统货运成功地向现代物流进行了转型。

  无独有偶。广州港务局通过视频监控、AIS船舶识别等技术,有效地提高了调度管理的能力和效率。

  广州智能交通涵盖了7000多台公交车监控调度、1.8万辆出租车管理、4000台危险货车和1200多台散体物料运输车辆监管、6500多台重点营运车辆安全监管和运营。

  广州市今年还将继续推进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社保、智慧食品等智慧民生工程应用。并新增100项政府服务网上办理事项,新增发行社会保障卡300万张。

  无线城市的“隐形翅膀”

  “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在打造智慧城市,建设数字广东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广东经信委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在打造无线广州,数字广州的宏伟蓝图下,三大电信运营商以打造“智慧广州”、“幸福广州”城市发展为目标,推动了广州信息化建设。

  “广州联通率先开通HSPA+服务,其3G网络覆盖和网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国联通广东公司数据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广州部分医院利用联通3G技术,通过视频画面直播医疗过程。2011年10月17日,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调研时,对广州联通承建的医院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和远程社区医疗监护系统给予了高度肯定。记者了解到,早在2009年,广州市政府就与中国联通广东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5年时间,中国联通广东公司在广州投资70亿元,助力广州全面构建“电子政府、信息经济、网络社会、数字家园”。

  广东经信委的数据显示,广州市已经完成80%的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WLAN)免费服务,中国移动建成了TD-LTE基站254个。中国移动广东公司面向广州大学城高校师生推出的“手机宝通”一卡通发展到18.20万用户,涵盖师生校园生活的绝大部分。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手机通宝已应用于民生、消费、金融安全等领域。除了具备羊城通地铁、公交刷卡、办公考勤、小区门禁等服务外,在广州百佳、万家、宏成超市等80个门店可以消费。

  通过以“WLAN+3G”模式的多层次城市无线建设,中国电信广东公司将无线覆盖到机场、汽车站、码头、地铁、购物中心、三甲医院以及成熟的小区等区域。在亚运会期间,中国电信广东公司打造的“光网城市”,全面覆盖媒体村、官员村和运动员村,为86栋楼宇、8248套房间提供最先进的新一代宽带互联网综合业务系统,实现10G进亚运村,1000M进场馆/楼,100M到桌面,为无线广州增色。

  记者从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获悉,2011年,广州实施光纤到户工程覆盖50万用户、接入20万户,建成WLAN无线接入点13万个,开通了41个热点区域367个无线接入点的政府免费无线上网服务。今年计划将广州光纤到户突破100万户,并完成政府和公共场所无线上网覆盖,完成WLAN接入点17万个;推进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建设,中国移动南方基地三期、中国电信广州数据中心、亚洲脉络云计算中。

  记者观察

  无线地铁的美中不足

  3月9日,星期五。刚刚经历了一场春雨的沐浴,蓝天白云,绿树草坪,整个羊城陶醉在南国的春暖花开之中。

  这天,记者刚刚参加了中国联通广东分公司的“红微博”之夜论坛,准备前往机场。“路面太堵,最好是乘坐地铁。”听取了当地人的建议,记者进入了广东地铁岗顶站。

  跟随着川流不息的人群,记者经过了安检,开始购票。看到很多人都在排队,记者便跟随在其后。“到白云机场”,记者边说着将10元钱塞进售票窗口。谁知,一分钟之后售票员给了记者8个1元硬币和2张一元纸币。“这么多硬币不好带,我要纸币。”后面排队的不耐烦地说:“这是换硬币的窗口,买票需要另行排队到售票机前购买。”

  于是,记者来到自动售票机前,发现5台机器前排着长长的队伍。终于到了跟前,放入硬币,选择站点之后,售票机掉出一个圆形绿币,这就是票。

  记者小心翼翼地将圆币攥在手里,生怕掉进了电梯或找不到了。在飞机从广州机场起飞前,记者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今天体验了广州地铁,15:30从岗顶入站,排队换硬币,再排队换绿币。16:40到白云机场。告知飞机已经关仓门,改签18:00,被告知飞机晚点半小时。手机一直有信号,却上不了网。绿色城市、亚运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梦想城市,就这样被地铁公司抹黑了。”

  其实,早在2008年奥运前夕,全国首张“手机地铁票”就在广州面世,市民坐地铁不但更方便,还能享受9.5折优惠。当时报道称,“手机地铁票”关键在于手机内装置了“手机支付卡”,目前这种卡只限于全球通用户,市民只要去中国移动服务厅办理或更换具有支付功能的新卡即可。在2010年亚运会期间,广州地铁手机购票实现了广泛应用。

  但记者在岗顶地铁站里却发现,按照地铁公司与中国移动的协议,手机地铁票已经在2012年1月13日停止。看来,随着奥运、亚运的结束,地铁手机票并不能长久运营。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地铁中,手机信号一直是满格,但是却不能打电话和上网。可见无线城市的“最后一公里”仍然没有打通。(文/毛启盈)

  本报记者 毛启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