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恢复,你有信心吗?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灾难恢复,数据,信心,调研
  • 发布时间:2012-04-11 15:35

  “2012全球灾难恢复指数”是由灾难恢复和数据保护解决方案提供商Acronis公司委托PonemonInstitute进行的一项调研。PonemonInstitute是一家国际性研究公司,在研究数据保护趋势方面享有声誉。此次调研采用多项选择和习惯抽样调查方法等综合形式,调查对象是来自不同行业的中小型企业(人员规模不超过1000人)的IT从业人员,共有18个国家的6000名中小型企业IT从业人员参与了调查。

  该调研以11个与备份及灾难恢复准备、能力和实务操作相关的问题为基础,根据所得到的综合答案为每个国家或地区排名。IT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这些问题来评估企业基于以下方面的灾难恢复信心度:引进新技术的能力和主动性、对其程序和策略的信心度、主管支持度和预算/资源、宕机后快速恢复的能力。

  全球整体信心提升

  近几年,灾难频生,面对随时可能降临的灾难,作为一家企业的CIO,你是否想过,当企业的IT系统在灾难来临、轰然倒塌之后,你还能将其恢复吗?你需要多长时间恢复?

  有调查显示,在遭遇了严重的数据遗失后,很少能有企业在没有完整备份与灾难恢复策略的情况下幸存。因此,企业需要重新评估备份及灾难恢复策略,为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做打算,制定相应的计划,并准备应对意外情况的发生。

  在Acronis所做的调查中发现,当前一个典型的中小企业,其内部管理着100台以上的服务器、台式机和手提电脑,且每年产生的全新数据高达40TB,所要保护的数据量十分庞大。

  不过,调查显示,全球企业对其备份和灾难恢复的信心在过去12个月中提高了14%。而信心增长的显著原因是由于企业拥有足够的资源(工具与环境),并采取了正确的技术来应对灾难的发生。但仍有32%的企业担心其备份与灾难恢复系统会在事故发生时不能正常运作,而34%的企业则认为他们会因此而遭受相当长时间的停机。对于备份与灾难恢复系统而言,2/5的受访者表示,最大的问题仍是预算和资源不足,这是阻碍成功实现灾难恢复的主要原因。

  在指数排行榜上,全球平均指数为1,14,排在首位的是德国,指数为2.1。印度的表现非常抢眼,以1.21的指数成为榜单的第九名。

  中国企业信心不足

  在此次调研中,Acronis首次将中国列为调研对象。不过,调查结果显示,面对灾难事件后的数据和IT系统恢复,大多数中国的中小企业信心不足,与世界先进国家差距明显,其平均信心指数仅为0.17,位居18个国家中的倒数第五。

  调查显示,当严重灾难或事件发生时,有43%的中国企业担心其备份与灾难恢复系统不能正常运作,仅有36%的中国企业认为自己能从容应对备份和灾难恢复问题,近半数企业(48%)表示担心由此引发长时间的停机。这些数字表明了为什么中国企业的总体信心指数较低。

  在调查中,对于备份和灾难恢复方面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有31%的中国企业认为,由于此前并没有数据丢失的糟糕经历,因此,企业的最大困扰来自对备份和灾难恢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另外,企业高管的支持力度不够也制约了企业对灾备的重视、投入和应用。

  对于国内中小企业的灾难恢复信心不足,记者认为,首先,由于我国灾难恢复的相关规定大多是针对一些大中型企业中的关键业务,而对中小企业并无强制性要求;其次,即使企业构建了灾难恢复系统,也有相当部分的企业从没有进行过实际演练,试问,没有经过实际演练过的灾难恢复系统,有谁能保证当灾难来临时,它一定能万无一失地恢复运行?而所谓的信心又从何而来呢?

  不过,调查显示,国内中小企业对虚拟化应用持非常乐观的态度,有51%的中国企业认为2012年将有超过半数的生产服务器会实现虚拟化,同时,对于虚拟机备份,采取每天备份和使用一种备份解决方案的比例分别高达40%和5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另外,云计算的热潮在此次调查中也有所体现,有35%的中国企业预期其IT基础架构有一半以上将在2012年进入云端,而这一点全球的平均水平仅为26%。同时调查发现,除了费用和空间的考量外,人员精简和高质量的架构也是企业采用云备份与灾难恢复的主要原因。

  本报记者 郭平

  链接

  灾难恢复的六大全球趋势

  通过Acronis委托进行的2012全球灾难恢复指数调查,总结出以下六大全球趋势:

  1.2012年中小企业将比大型企业更快采用虚拟化应用。

  2.虚拟数据的风险高于实体数据。

  3.云环境正在兴起,但离普及相差甚远。

  4.异地备份策略仍然不明。

  5.系统停机时间每年平均耗费每家企业高达36.6万美元,人为错误是其中最大的原因。

  6.企业仍无法整合其备份与灾难恢复工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