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正式登陆中国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09-10-26 16:34
  创业板经历了十年磨一剑的准备,一经推出即有几十家企业上市,券商、基金的研究员和股民分身乏术,叫苦不迭,机构这一仗打得似乎仍然是措手不及。

  创业板推出首批28家企业

  “我们今天早上一进公司,就被老板叫过去,说今天有三家(创业板)公司(招股会),你们分分吧。”北京一券商研究员对记者诉苦,作为汽车行业的研究员,他分到了做检测服务的华测检测。

  在参加完爱尔眼科的路演会,一个投资者深有感触,“会上的问题太专业,不知道的人,肯定会以为在医学研讨会上。”

  旨在帮助中国创新型中小企业腾飞的创业板要想得偿所愿,似乎应考虑放缓步伐,给投资者时间和空间来接受和研究新兴行业。

  最初的28家创业板企业虽然行业各异,但国内投资者对医疗等传统行业的青睐未改。

  设立创业板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培养出自己的谷歌,是要为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渠道,但目前推出的企业,大多专注于传统行业,业务模式也已成熟,和此前中小板差别甚微,这可能更应该是监管层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

  “请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收益情况如何?请问上市后主要持股人会不会抛售?”这些问题,成为创业板拟上市企业老板们共同面对的相似问题。

  无疑,在创业板公司获得巨额资金后,这两个问题显得至关重要:投资方向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成败,是企业生命力的奠基;创业者持股时间的长短,则是企业所有者信心大小的见证。

  美国耶鲁大学的终身华人教授陈志武对小企业上市发展有过深刻的阐述。他认为,通过创业板上市所累积的财富效应,能让这些真正的创业者们释放创业激情,激发创业动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最佳渠道。正如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的微软。

  成功的纳斯达克

  从1971年纳斯达克开市到现在,38年来,创业板成功案例很少,几乎就一个纳斯达克,韩国的科斯达克算没有失败而已。而日本,中国香港的创业板市场,交易非常惨淡,几乎是徘徊在死亡线上,而德国的创业板则干脆于2003年被迫关闭。当前,基本上算活跃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只有纳斯达克,科斯达克,英国AIM三家,其中,纳斯达克算是成功的。

  纳斯达克是世界最大的股票电子交易市场,自1971年2月8日启动以来,以宽松的上市条件和快捷的电子报价系统,受到新兴中小企业的青睐,聚集了全球出色的高科技公司,其中不乏微软、英特尔等明星企业。

  纳斯达克经历了两次改革,已非传统意义上的二板市场。它虽以美国的高科技企业为主,但同时也成为其他高成长性企业和外国企业融资的“乐土”。从行业比重看,计算机行业市值超过40%,但工业、金融、电信等行业也占据了半壁江山,呈现出典型的多元化特征,不再拘泥于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可见,纳斯达克有结构多元化、行业多元化等特点,将各种鱼龙混杂分开,吸收更多优质公司,市场整体具有较高投资价值,使得流动性大大增强,另外,将各行业聚集,增强抗风险能力。

  而香港的创业板市场,定位于区域内(港、澳、台地区和内地)的高科技、民营和中小型企业。结构单一,行业单一,更多聚集于科技股,难以吸引更多优质的上成长性企业。由于其招募区域主要定位在内地的中小企业,与深圳中小板发生冲突;诸多好企业也更多选择纳斯达克等创业板市场,逃离香港创业板市场,于是,也最终失败。香港创业板的失败更多应当归咎于本身并不是十分适合搞创业板,如同小庙容不下大菩萨一样,既然已经强行实施,最好还是只经营小庙的小本生意,如果再想贪外面的,战线拉长而难以掌控,只会失败。

  从制度上防止暴炒

  然而,我们的市场,在新事物面前,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就是经验不足)令人担心。

  首先是面对炒作问题。中国的金融市场,似乎游资机构、大中小散户、私募主力等的博弈更多,究竟能炒多凶、炒多猛、跌多深,谁将暴富、谁将粉身碎骨?其次是与主板关系。纳斯达克的走势几乎与道琼斯是同步的,我们的市场是中国特色的市场,流动性导致的资金在庞大的A股市场上无法投机时,一旦涌入创业板市场,创业板会不会走出投机的独立行情?再次是与中小板的冲突问题。当更多的小公司发现创业板可以更多圈钱时,放弃上中小板的目标,想办法闯入创业板,将会带来什么后果,而已经在中小板上市的小企业会不会在未来想方设法逃离主板?针对以上问题,创业板制度与规则的主要设计者、现任中国证监会发行二部副部长李量博士对《小康·财智》记者表示:“创业板的设立既着眼于控制系统性风险,又体现支持自主创新成长性企业发展的服务要求;既要立足多层次市场总体战略规划,又针对创业板独立层次的特点,并考虑创业板可持续发展。”

  李量表示,证监会设置适当的发行人准入门槛,着力于在最低底线之上要求发行人具备成长性和自主创新能力。针对创业板企业的天然弱点或风险特征,提出公司主体规范要求,要求发行人及实际控制人具备主体诚信规范的基础,对创业板企业募集资金安排、未来发展和规划进行规范引导,进一步强化发行人可持续发展。与发行条件和规范要求相配套,IPO办法建立科学适当的配套监管体制。

  据记者了解,创业板企业准入设置“两道门槛”,并设置资产、股本规模及其他定量指标,与之相联系在创业板发行人设立时间、业绩连续计算以及董事高管、实际控制人连续性和稳定性等方面作出规定。在定量指标之上,设置发行条件的定性规范要求,体现创业板定位和监管理念:创业板企业的业务内涵(产品或服务)及其模式创新;创业板企业的成长性及其持续盈利能力的维持;创业板企业的技术、自主创新及其维持创新机制(一条创业板监管导向的无形主线);创业板企业募集资金投向、盈利预测、管理层分析及其未来发展规划;构建公司持续发展的发行人主体及其组织基础;创业板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诚信合规底线。

  “通过以上规则的规范,相信中国的创业板能朝积极的方向发展。能给股民一个交代。”李量说。

  中国创业板有望超纳斯达克

  中国证监会分管创业板的副主席姚刚对《小康·财智》记者说:“我们对上市企业会严格把关,首先看材料是否按照标准完备。受理时会严格按照规定对照申报材料,材料存在瑕疵的肯定不行。其次申报企业是否适合上创业板。可以从所处行业、业务模式、发展阶段等方面综合判断,比如还真有人打算将小钢厂或者小煤窑拿去创业板上市,比如有新闻报道兰州50家拉面馆打算每人出50万去创业板上市,这是对创业板的误解也是对企业本身的不负责任。”

  姚刚还表示,处在行业发展早期的企业就不在创业板的视野之中。根据相关统计,中国企业大部分都是在三年之内死的,三年之后就基本度过了“死亡谷”阶段,营业规模和市场份额也有了一定的优势,这样的企业才是符合创业板要求的。这也就是姚刚在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时一再强调的:可以要求创业板两年盈利,但是必须要有三年的经营记录。

  中国的创业板市场虽还未正式开盘,但从目前来看,是会成功的。首先,我们的市场足够庞大,当前的中国社会,正成长着许多高成长性,发展良好,非常有前途的小企业,这部分企业是迫切需要资金的,是有着非常好的发展潜力的,我们很多的企业迫于无奈才选择纳斯达克,如果国内有良好健康的创业板市场,在当今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和势态下,大多的企业更多愿意在国内融资,毕竟,我国的经济复苏目前乐观于其他国家。其次,虽然没有更多的经验验证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下的创业板是否结构合理,但是从当前的证券市场来看,“主板(沪深中小)+创业板”的格局还是合理的,创业板本身的结构需要在未来发展中去根据不同情况和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方式与合理方案,我们政府在应对这方面具有充足的经验,未来,创业板本身的结构也将非常合理和到位。另外,从目前准备上市的企业来看,行业涉及很多,科技、制造、医药等等,抵御风险能力比较强,未来的公司也必然会这样,不存在某一行业崩溃则全局失败的可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