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冬天里成长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09-02-23 10:17
泛美开发银行集团是世界上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地区性政府间开发金融机构,中国2009年1月12日刚刚成为该集团第48个成员国,2月3日,莫雷诺就开始了他的中国之行。
国际交往中,往往是实力决定了彼此的地位。现在的周小川,在国际金融界理应享有这样的地位。路透社最新公布的全球银行市值排行榜显示,排名前10位的依次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汇丰控股、美国摩根大通银行、美国富国银行、西班牙国际银行、日本三菱UFJ银行、美国高盛公司和中国交通银行。
在全球银行的排名榜上,第一次有4家中资银行一同跻身前十。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我们的银行在2008年乘上“神七”,而是始于美国的金融海啸席卷了欧美,昔日的西方银行巨头“威风”不再;而中国的银行业,在危机之中并没有“伤筋动骨”,反而在保增长的过程中迎来了一轮新的发展机会。
中外银行此消彼长
一场金融危机袭来,中外银行之间此消彼长的态势已经显露无疑。
以目前的股价计算,工行的市值约为1.31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920亿美元),相当于汇丰控股和摩根大通两家市值的总和,相当于9个花旗银行。
花旗银行曾长期占据全球最大市值银行的位置,但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花旗银行的股价持续剧烈下跌。市场公开资料显示,花旗银行最新的市值约为210亿美元,和两年前相比缩水约92%,早已跌出了全球前十名的行列。曾一度与花旗银行争夺榜首位置的美国银行,目前其市值约为307亿美元,前十名中也没了踪迹。
在金融危机之下,西方老牌金融机构自身资产负债表的金融损失及其客户组合的不良发展,使那些曾经巨大无比的大银行辉煌不再,当前中国的金融家们正在谋划的也许是,战略性海外收购、抢占国际金融人才。
业内人士表示,长远来看,金融危机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机会远远要大于危险。就比如,西方的大银行都在忙于去杠杆化以逃离灭顶之灾,可中国的银行,完全还有再杠杆化的较大空间。
新的黄金期
横向比较,中外银行此消彼长,纵向比较,中国银行业现在已经步入历史最佳时期。央行副行长易纲去年12月26日在出席由中国金融学会主办的“2008中国金融论坛”时就直言,目前中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处在历史高点,不良资产率在历史的低点,盈利水平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据银监会初步统计,截至2008年12月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为62.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6%,负债总额58.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2%。
作为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最高领导,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应该是很惬意地度过了牛年的春节。银监会对银行的监管要求,最为核心的就两条,一是审慎经营,二是风险防范。1月16日,从银监会召开的2009年第一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传出的数据是,到2008年末资本充足率达标的银行已有193家,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资本充足率全部达标,达标资产占整个银行业总资产的99.5%。
从风险防范的角度看,2008年称得上是中国银行业的转折之年。由于农业银行的资产重组完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全年史无前例地下降了7002亿元,整个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5682亿元,不良贷款率2.45%,比年初下降3.71个百分点。
总体看,中国的商业银行已经不存在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缺口。
保增长是最大机会
世界金融危机,全球经济衰退,中国的宏观经济正在经受一场考验,但由此断定中国银行业2009年业绩就此出现大幅度下滑则未必。中国强有力的保增长举措能帮助我们拨开危机的迷雾。越来越多的数据分析与论证,都在指向一个无须为银行业绩下滑担忧的前景:中国经济要“保八”,4万亿元投资拉动已经出笼,而“经济恢复增长首先要靠银行信贷拉动”的常识告诉我们,保增长对中国的银行业而言,其实更多的是机会。
中国银行业在2009年1月的信贷井喷,1.62万亿元的新增贷款天量向人们昭示:银行利润有保证。
工商银行1月各项贷款增加1171亿元,其中693亿元投入电网、铁路、核电、公路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大项目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例近六成。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政府投资对银行信贷的带动。
不可否认,在国际金融风暴加剧、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的双重夹击之下,大多数行业的景气度肯定要逊于往年,商业银行谋利的门路显然也会有所收窄。但我们不应该忽略的一个事实是,大家都承认银行业是与宏观经济高度正相关的行业,为何银行的发放贷款同比居然还能翻番?
关键还是政府的大投资引发。为了“保八”,必须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这等于是为银行巨额放贷打开了一条康庄大道。银行是最讲规模效应的,有规模才有钱赚。现阶段,中国银行业的利润主要是贷款利息收入。市场普遍预测2009年贷款增量会在6万亿元以上,坚信这点,银行的业绩出现大规模下滑之说就是无稽之谈了。
至于贷款的风险,那就只能以一种悖论来看待了:如果强力刺激之下中国宏观经济迅速好转,各行各业都会是万象更新,银行贷款的整体风险绝对不会攀高;假若宏观经济继续下行,这种大投入则会持续,银行放贷也会越来越多,只要有大量的“新鲜血液”补充进来,贷款潜在的风险相应也就冲淡了。
此际,银行放贷有功,不放为过,它的业绩又能差到哪儿去呢?
《投资者报》记者 华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