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减排:经济利益新格局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09-11-23 10:24
虽然,对于中国的投资者来说,低碳经济还只存在于媒体的封面上,似乎感觉还是和我们的实际生活关系不大,但走出国门看看,碳减排已经离我们很近了。
低碳重新分配经济利益
在欧洲,低碳已经早已融入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机制,欧盟从2005年起就开始实行了碳排放交易计划,通过用经济刺激的手段来控制污染。根据该计划,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机构、企业都必须监测自己的年排放量,并缴纳相应的排放许可,如果要排放超过限额的二氧化碳,则需要付费向排放少于限额的机构购买节省下来的排放许可。
长期以来,二氧化碳的排放都是免费的,与经济利益也无关。今天,虽然我们还不能完全把握低碳概念下的经济会如何发展,但是已经可以确认的是,低碳会影响经济利益的分配。
再比如,澳洲作为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现在政治上最热的话题也是碳排放交易计划。原先政府推出的碳排放交易计划一直在国会受阻,最近陆克文政府妥协,将农业部门永久的排除在交易计划之外,从而可望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前能通过此计划,提升澳大利亚在大会中的地位。
什么导致澳洲朝野两党围绕计划激烈争夺?巨大的利益分配!即使大方向明确,一个细节安排都会对各行各业影响很深。政府最新的让步,得到了澳洲农民协会的欢迎,也是他们游说的重大胜利。而工业界大为沮丧,澳洲工业集团协会的首席执行官海瑟?雷迪奥表示,这意味着工业界承担的碳减排责任要增加20%,而这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
中国减排支付或超千亿美元
从国家战略层面上说,现在发达国家希望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然而西方的分析人士也认为,发达国家在使用廉价的化石燃料完成了工业化的进程后,却反过来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责任,如果发达国家不在技术和资金上做出资助发展中国家减排的切实计划,双方利益将很难平衡。
最近几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中国减排压力很大,而各国对中国的期望也很大。世界能源机构最近发布了2009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提出了将大气中温室气体长期浓度控制在450ppm(百万分之)。如果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全球碳排放量比按现有模式继续发展要减少38亿吨,而中国要减少12亿吨,接近总减排的1/3。
针对气候变化,中国已经提出了减少单位gdp碳排放的观点。但实际上,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望,远远超出中国的能力。
即使根据世界能源机构450ppm的情形,从2007年到2020年,世界gdp约增长53%,而碳排放量增长7%。平均下来,每年单位gdp的碳排放水平大约要降低2.5%。
我们估计2008~2010年这3年,中国gdp增速能接近9%,2011~2015年平均为8%,2016~2020年平均为7%。如果中国的减排力度大一些,每年单位gdp碳排放水平下降3%,那到2020年的总排放量应达到111亿吨,比世界能源机构预测的84亿吨要多27亿吨。而按照世界能源机构预测,到时每吨碳排放的价格约为50美元,那意味着中国需要135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来达到更低的排放目标。
《京都协议书》之后,美国一直没有签署该协议。现在美国的态度有了很大改变,从不积极参与到希望控制主导权,建立由自己主导的减排机制。但是美国国内的气候能源法案还陷在国会两院,哥本哈根会议之前是难以期望。
美国在国际上的高调与国内的慢步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通过低碳经济,美国希望找到自己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对他国发展进行限制。
哥本哈根只是个开始
近期的奥巴马访华,国际社会曾期待中美之间能达成一个气候变化协议,可以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协议范本带到下个月的会议之上。
但是目前看来,由于各方准备不足,下个月的哥本哈根会议很有可能并不能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而只是形成一些共识,形成公约的时间会推后。
虽然说达成协议还要时间,但是低碳经济已经是投资者不可回避的趋势。长期看,低碳的道路更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从中短期看,从粗放式经济到低碳经济,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调整会很困难。可能部分行业会有很好的增长机会,但经济整体增速会放慢些,对于市场整体来看也许会有影响。
国内的低碳政策将是投资者长期关注重点,而其中哪怕是细节安排,也牵涉到巨大的利益分配。希望各个利益群体,尤其是民间的声音都能在政策制定中得到体现,而不仅仅是部分利益势力垄断全部的利益。
就像世界关贸谈判谈了几十年,一轮又一轮,话题不断,而碳减排的重要性不在关贸谈判之下,可以预计,未来碳减排的谈判至少要持续几十年甚至更长,而哥本哈根可能只是个开始。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