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其田:宁可现在听骂声 不要将来听哭声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南水北调,治污,文物保护,征地搬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7-05 13:29
炎炎夏日,北京刚刚进入用水高峰期,河北省石家庄境内的水库已经开始进行又一次的调水,准备将清澈的水流输送到南水北调京石段工程总干渠。
2008年以来,南水北调京石段工程已累计为北京供水11亿方,供水高峰时段,日供水量占北京城区自来水日供应总量的一半以上。
而这样的供应量对于北京的缺水现实来说,仍显不足。因此2013年底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通水更加受到公众的关注和期待。眼下,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主体工程已全面开工。
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办透露,截至目前,东线、中线一期工程155个设计单元工程中,已批复的有154项,开工147项,累计完成投资1430多亿元,占在建设计单元工程总投资的65%以上。
另外,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可研阶段总投资为2546亿元,因为物价变动、政策调整等因素,工程建设投资还有一定数量的增加,可能在500亿左右。
南水北调相关的大型配套工程,也在数额庞大的资金支持下获取快速建设的时机。就在不久前的5月31日,国开行牵头54亿元贷款支持南水北调北京配套工程。
大手笔投入的国家工程,“如何确保工程质量”成为不容回避的焦点话题。2012年6月13日,本刊记者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工程建设举报中心副主任袁其田就此展开对话。
“南水北调是一项投资巨额、规模宏大的战略基础设施。自开工以来,特别是去年工程建设进入高峰期以来,工程质量管理面临重大考验,形成了一种高压态势。”袁其田说。
这么大的项目集群,到处是裂缝怎么行!
进入关键冲刺期的南水北调一期工程,穿越了7个省市。目前,在干线总长度将近3000公里的东线、中线工程沿线,参建单位近300多家,每天有近10万建设者在施工。作为解决北方缺水困境的战略性设施,南水北调工程的质量管理从一开始就有自身的特殊性。
袁其田告诉本刊记者,南水北调工程战线拉得很长,不可避免地要与工程沿线的城市乡村、经济社会密切接触,不能像一般单一的大型水利工程那样进行封闭管理、封闭建设,在工程质量管理上,有一种开放性,需要与地方政府密切配合,否则寸步难行。
《瞭望东方周刊》:要从哪些角度与地方政府进行配合?
袁其田: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必须与治污、征地搬迁、文物保护等一系列社会管理同步。
比如,截污导流工程主要分布在东线一些泵站,由山东、江苏境内的两家项目法人来建设。该工程建设时,国务院提出一个要求:治污与建设同步。两家项目法人直接受南水北调办的行业指导,而负责治污的是地方政府,如果地方政府不配合,治污速度跟不上,截污导流工程即使建好,效果也大打折扣。
《瞭望东方周刊》:南水北调工程不仅涉及面宽量大的工程技术和建设管理,还涉及复杂的社会管理层面,当下的社会环境对工程管理有何影响?
袁其田: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处于比较复杂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改革攻坚期,随着社会主体利益的多元化,多年沉积的矛盾错综复杂,难免影响到工程建设。南水北调沿线通过的城市,各地方都会提出自己的要求,特别是穿过城市的郊区,地方政府总是希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和地方经济规划结合起来。比如,一些地方就提出给当地多建几座交通桥,一旦答应建桥,地方又从原来要求的20米宽,变成要求40米。
《瞭望东方周刊》:这是否意味着一些地区的局部利益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整体目标有时不一致?
袁其田:应该说,一些地区、行业的局部利益与南水北调提高工程质量、实现综合效益的目标不适应,给加强南水北调质量管理带来严峻挑战。为此,我们一直在强化南水北调工程监管手段。
2011年以来,南水北调工程进入施工建设高峰期,随着大规模的工程陆续展开,一些工程质量问题,比如混凝土裂缝、蜂窝麻面等常见病、多发病屡查屡现,一些参建单位的质量违规行为屡禁不止。这对我们触动很大。这么大的项目集群,到处是裂缝怎么行?!一定要把这种苗头压下去。
为此,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提出:宁可现在听骂声,不要将来听哭声。要求下大力气查问题、究原因,对发现的问题,从严从重处罚,保证每个工程断面都要固若金汤。
2011年底,我们会同水利部、国资委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共同部署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根据工程建设发生的具体问题,依法需对企业资质和人员资格进行处理的,由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提出建议,水利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依法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责任单位企业工商登记事项的监督管理;国资委系统加强对所出资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建设质量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突击飞检”的稽查大队
从2011年开始,一支神出鬼没的突击检查小分队开始活跃在南水北调沿线的各施工地段。这支小分队通常只有三四名成员,总是不打一声招呼就来到施工现场暗查工程质量问题。
到达现场,来“突袭”的检查队员亮出一张南水北调办的工作证,凭此证件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现场,把施工的各个细节查个底朝天。
《瞭望东方周刊》:怎么想起组建这么一支稽查队伍?
袁其田:“突袭队员”来自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组建的一支稽查大队。稽查大队有40多个人,都是年富力强且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南水北调办监督司一名副司长兼任大队长。稽查大队有很大的自由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去哪里做突击检查。通常的做法是,大队根据详细标段图,判断出某个地段是否达到建设高潮,然后决定具体调查点。
南水北调工程战线长,涉及面太大,参建单位和人员众多,且施工技术难度大,管理复杂。虽然我们对参建单位的资质条件要求很高,中标的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大都是特级或甲级资质,但还是有一些施工、监理单位,对工程管理特别是质量管理不够重视,以为南水北调只是挖挖渠,搞搞土方工程,没能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南水北调工程质量的极端重要性,没有看到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标准远远高出一般的水利工程。对此,如果不严加监管,很容易累积成大问题,
我们希望通过直接插入工程一线进行质量检查,而且是不定期的突击检查,保持一种质量监管的高压态势,让各个施工、监理单位不敢懈怠,始终保持一种紧张状态。
《瞭望东方周刊》:“突击飞检”的频度有多高?会受到参建单位阻碍吗?
袁其田:每个月大概16组次左右,且机动性很强,比如某一个工程标段,今天去了,可能大后天又再跑去检查,还有夜间突袭检查。
刚开始检查,有个别参建单位认为突击检查是对他们不信任,他们也“不买账”。有些单位抱怨稽查队员像蝗虫一样,不知什么时候就来了,而且检查次数太多。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参建单位看到突击飞检确实对工程质量有好处,已经从原来的不接受转变为欢迎检查了。
稽查队员一般在工程现场就会指出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一般质量问题和质量违规行为,例如钢筋扎等方面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当事单位及时整改。对于发现的疑似严重质量问题,现场判断不了,队员会及时向南水北调办报告,再由办公室根据情况派出稽查专家去现场认定。
5公里一个公告牌,举报量翻倍
自2002年南水北调工程开工以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平均一年受理的举报量约为30多项,而2012年只半年时间,举报量就翻了一倍,截至6月初,南水北调办已受理69项举报。
南水北调工程今年的举报数量翻倍,与工程建设进入高峰期密切相关,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启动不久的措施也与此相关。
袁其田介绍说,从今年2月起,沿着南水北调工程干线行走,每隔5公里就会看见一个公告牌,公告牌上公布了举报受理电话、电子邮箱、奖励措施等,举报内容包括工程质量、安全、合同、资金等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公开渠道,以最大的诚意,调动社会力量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进行监管。为鼓励举报,对于核查属实的举报人,会给予500元到5万元的奖励。
公告牌设立4个多月来,举报中心每天都能收到十几个举报电话,接到各类举报723次,可核查的62项,62项当中有一半涉及工程质量问题。
《瞭望东方周刊》:公众举报的内容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袁其田:原本我们最希望举报上来的是工程质量问题。但是,在700多项举报里,征地补偿不到位的、工程队工资没按时发的,这类涉及个人维权的举报量较大,主要是因为老百姓参与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希望个人利益方面得到很好保护。
《瞭望东方周刊》:举报的实际内容与公告牌设立的初衷有些区别,南水北调办怎么处理这些个人维权性质的举报?
袁其田:都会妥善处理。南水北调办会详细提供一些解决的办法,我们发现这些对于工程的顺利推进很重要。特别是,我们发现个别施工段讨薪人群比较多后,会责成项目单位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最终也会影响到工程建设和工程质量。
群众举报一旦受理,就会进入核查阶段。我们对举报问题的核查有时限要求,一般在20个工作日左右完成。针对受理的69项举报事项,我们先后委托有关项目法人、省(市)南水北调办、移民主管部门、监管中心组织调查核实的有58项,目前已反馈调查核实结果30多项。
今年3月有群众举报中线在河南境内的一个倒虹吸工程,土方填筑不符合标准。在倒虹吸工程和渠道连接的部位,土方的填筑是非常重要的,恰恰在这个关键的部位,该倒虹吸工程填筑的土壤含水量、铺料厚度、碾压质量等都存在问题。
举报人提供的信息很专业,而且土方填筑在整个中线工程沿线面广量大,是有代表性的,因此我们没有委托地方和项目法人去处理,而是由南水北调办监管中心迅速组织专家直接前往工程现场进行调查核实。
《瞭望东方周刊》:这次倒虹吸工程调查的结果如何?
袁其田:经过现场调查,不仅发现群众举报的情况属实,还发现施工单位施工时不按要求操作,在土方填筑质量检验资料上做假,还发现监理单位也有问题,监理单位对自己签字的检验资料并没有核实。
举报的问题,通常不是孤立的,可以拷问出背后一系列的问题。我们一般对举报工程质量问题都采取“从重从快”的方式处理。
《瞭望东方周刊》:南水北调办在什么情况下会委托地方去核查?
袁其田:涉及征地拆迁,我们一般会委托地方去协调,事关老百姓的个人利益问题,地方处理起来更有条件。而重大的举报事项,比如今年60多项举报里有10项左右是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直接去调查。
举报的好处是及时,且比较精准,到了现场一查一个准。可以说,大部分群众举报还是属实的。现在,举报已经成为我们发现工程建设质量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4家单位及项目经理等34人被清退
河南境内的这一倒虹吸工程,目前已被认定为较重质量缺陷,相关人员如何处理,则要等到2012年6月底的南水北调工程季度集中处置会议。每个季度,南水北调工程较大的质量问题都会拿到这个会议上讨论:哪些问题要处罚、如何处罚?
《瞭望东方周刊》:自从去年颁布《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质量问题责任追究管理办法》以来,针对工程质量问题,南水北调办具体做出了哪些处罚?
袁其田:办法出台后,我们基本上是痛下决心、硬起手腕,对南水北调各种工程问题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2011年以来,南水北调办共分4批次,对51家参建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对3家单位留用察看,对4家单位清退出场,对23名有关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撤职处分。还清退了34名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等人员,并要求他们3年内不得从事与南水北调相关的工作。
南水北调东、中线2014年就全部通水了,这意味着清退的这些人,这辈子都别想参与南水北调工程了,至少一期工程是这样。
《瞭望东方周刊》:4家清退出场的建设单位是在什么情形下做出处罚决定的?
袁其田:只有最严重的等级,才会清退出场。刚开始是为了起到震慑的作用,使用了“清场”这种办法,真正使用起来,还是相当慎重。毕竟参建单位本身的资质,整体上是好的。当时确实是出现了个别不能容忍的问题,造成了工程建设较大的损失,才决定将这4家清退出所在的标段。
当时这4家单位也找过来,说只要不清退,一定会改,损失也会承担,并表示下不为例。但表决心也不行,为起到警示的作用,我们还是决定从重处罚。
《瞭望东方周刊》:今年4月,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实行质量责任终身制,当时南水北调办宣布这是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质量责任终身制。而此前,重大工程质量实施责任终身制度也有提出过,如何理解这个“率先”的涵义?
袁其田:事前,国务院曾要求重大工程质量实施责任终身制度,但是落实起来,多数没有细则。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要是率先制定了实施细则,明确了因工程建设期内违反工程质量管理规定,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即使施工单位解体了,相关责任个人退休了,仍要依法追究责任。
关键是,怎么让终身追究责任追到人?为此,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流程资料作出详细的规定,在建设期就要建立档案,比如一个标段,资料上要写清:施工单位、项目法人代表是谁?领导班子谁负责质量?项目经理是谁?每个相关人员的个人简历、身份证号码都要保留在项目法人处,这样就实现了可追溯。
今年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关键年,也是承上启下的一年,通过对工程质量监管进行分析,可以认为东、中线质量总体受控良好,整体满足设计要求。但是,施工场面越来越大,参建队伍越来越多,参建人员对质量问题的认识参差不齐,一些控制性项目施工难度大,这都对南水北调质量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望东方周刊》记者李静|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