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还是腰部?

  对于沪指自去年11月上旬摸高2536点至今(其间最低点是2132点)历时6个多月的走势该如何定性,究竟是在构筑该指数的中长期下跌底部还是中长期下跌腰部,市场莫衷一是。

  典型的看多沪指中长线后市的市场人士提出沪指2132点是“钻石底”,A股长期牛市将始于沪指2132点。典型的看淡沪指中长线后市的市场人士算我一个,认为大概率事件是沪指上述半年多的整理是在构筑具中长线具下跌味道的“腰部”,很小概率事件是构筑“底部”。下面,就扼要谈谈我对沪指较长期后市的看法及论据,供参考。

  一、经济青黄不接,制度瓶颈难突破,“苦日子”可能较长

  中国经济自1978年开始走改革开放路线,经济产值指标GDP一口气保持了30余年的两位数增长,成为世界第一(中低端为主的)制造大国。但2011年中国GDP增速下滑至一位数的9.3%,2012年预计GDP增长8%左右,从而出现了GDP增速转跌拐点,原先粗放型的以投资为主导、以出口和消费为侧翼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了,在全球经济出现衰退和中国大多制造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困难重重,特别是体制瓶颈难以突破,从而导致经济发展青黄不接:旧的模式走不下去,新的模式一时还接不上来;另外,过剩的产能很可能大量转化为银行坏账,过往累积的问题积重难返等等。

  一句话,中国经济遇大坎了,最让人担忧的是治本之方难觅!

  结论:中国经济态势不支持股市走牛,中国经济和A股市场恐怕要过若干年的苦日子。

  二、沪指中长线走势技术图表偏淡

  技术分析应是从长看到短,长周期制约短周期。从沪指年K线图看,最近7根K线构成收敛三角形整理,但上轨下降倾角明显大于下轨上升倾角,且目前已跌出下轨;5年均线连续两年下行且压制了沪指的反弹。结论:沪指年线偏淡。

  从沪指季线图看,从2009年第一季度至今其季线形态是非标准的大M型,颈线位为2319点。自2011年第4季度沪指触及并跌穿2319点后至今近三个季度在做窄幅振荡整理,技术含义是在回抽2319点以确认其向下突破2319点的有效性;季线图的5季均线、10季均线和20季均线构成空头发散,下行的5季均线连续压制了沪指的反弹高度,近4个季度沪指已横着走并触及了5季均线。多头化解大M头风险的希望在于沪指再有两个以上季度守住小角度爬升的60季均线,如此,沪指5季均线才有望出现转升拐点。

  再看看占沪指权重最大的银行板块。从银行指数(399947)的季线走势看,自2010年第二季度至本季度10根季K线组合为下降旗形弱势整理形态,其中旗面已飘了9个季度,纯技术上看,大概率事件是旗面飘6至11个季度之间将向下突破旗面,再度向下拉出倒旗杆。

  结论:无论是从季线均线系统看还是从季线形态看,近三、四个季度沪指的整理都更像是下跌中继性质的“腰部”整理而不像是在构筑“底部”!

  三、挤A股泡沫的催化剂已经并将继续推出

  很多看多人士喜欢从静态市盈率角度用目前的A股与2005年沪指探低998点时相比较并得出A股已现估值底的结论,这种刻舟求剑的逻辑看似有其合理性,其实却忽视了市场发生的巨大变化。且不说目前的低静态市盈率对应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面临的最大的经济持续下行风险,单看此时股市环境对股市泡沫的容忍度就与彼时大不相同了———相对于彼时,导致股市泡沫挤出的催化剂有很多,已经出台的有全流通、可做空的股指期货、融券、退市制度的完善等;已准备成熟并将在不久的将来推出的有国债期货交易(将从股市吸引出超大量的炒股资金、转融通导致可融券量将巨增)、个股期权交易等;稍远的将来还将有推出国际板、不断设计并推出大量资本市场衍生投资品种、股票发行向注册制过渡、人民币自由兑换导致国人海外投资渠道大拓展等等。结论:就算经济不再下滑,挤泡沫催化剂也将导致A股整体价值向其合理水平回归。

  笔者衷心祝福中国经济、祝福中国股市、祝福中国人民(特别是股民)!但愿沪指后市走势与笔者的偏悲观判断相反!

  (作者系西南证券投资顾问,大型财经电视节目“交易日”评论员)

  刘艾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