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华尔街人才正当时
- 来源:经理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09-03-03 14:36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正席卷全球,破坏力一次次击穿人们心理底线之时,受风暴影响有限的中国金融机构却发现了抄底华尔街金融人才的重要契机。
据报道,上海金融工委即将公布“海外人才采购计划”,最快在今年年底这个庞大的采购团将赴美国纽约华尔街、英国伦敦金融城举行大型招聘会。另外,国内知名猎头公司科锐也在华尔街主流媒体打起了大量招聘高端金融人才的广告。
可以说,在目前的背景下,到华尔街抄底金融人才正当其时。
顺势而为“抄底”
以前,华尔街的那些金融专才不仅收入丰厚,更因为华尔街这一国际金融中心的光环,拥有其他地方无法提供的自信和成就感。因此,像中国等华尔街之外的很多地方,往往难入他们法眼;即使去,开出的条件也要比华尔街高很多。
但金融危机彻底改变了这一切。据专家预测,今年华尔街的失业人数或将超过20万,到2009年第二季度金融业失业人数将达到25万甚至更多。很多华尔街金融精英,平生第一次尝到了失业的滋味。在这种供求关系之下,他们不得不自降身价;而中国这样受金融危机影响不严重、经济发展平稳而迅速的国家,无疑是他们的热门之选。
对中国金融企业来说,随着中国金融政策的开放和金融的国际化,要提高自己的金融产品和营销的创新力,没有国际化的专业金融人才显然不行。然而,在以往,引入华尔街精英谈何容易?动辄年薪40万美元,还要许诺一大堆期权;如此高的成本和风险,愿意尝试和能够承受的中国金融企业自然不多。但现在,一方面华尔街精英身价拦腰斩半,年薪最低20万美元就能搞掂。另一方面,如果华尔街精英来中国,虽然年薪降低了,但考虑到中国物价较低等实际生活成本,收入完全可能“明降实升”。
中国金融企业到华尔街抄底人才可以说是顺势而为,既给那些失业的精英们“救命稻草”,也给自己带来一场及时雨。
人尽其才
此时虽是抄底华尔街人才的良机,但抄底不能盲目,一定要基于自己的实际需求;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华尔街人才是否能够适应中国本土金融环境?进一步讲,中国金融企业如何留住、用好华尔街金融人才?
对金融企业来说,如果不能充分发挥这些人才的实际作用,不仅造成企业自身的损失,也难以留住那些人才。虽然那些华尔街的骄子身价已经降低,但在国内看来还是很高。另外,要长期留住他们,企业必须设计好一个理想的长期回报计划,不然,一旦华尔街或者其他地方行情看涨,他们难免会见异思迁。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成功抄底华尔街金融人才也有很多讲究。首先不要迷信来自华尔街的金融人才就一切都很强。还要充分考虑到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文化、专业。文化是无形的,但十分强大。为了降低不同文化间的沟通成本,引入华裔人才应该是首选。另外,企业之间以及不同的职位和人才之间差别很大,关键是找到最佳匹配。比如,华尔街的金融人才分工很细化、专业性极强;在国内则没有那么细分。因此,华尔街的金融通才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文:王天鹏(作者系科锐国际猎头公司高级合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