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盲区:运营商的双边路线

  身陷“全业务”盲区的电信运营商需要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顾全信息社会的大局,又能有一张漂亮的财报。双边路线看上去是个不错的选择。

  2009年对于中国电信业是个里程碑式的年份,不仅因为3G牌照的发放,还因为我们的用户规模终于在世界上无可匹敌:电话用户总数突破10亿户,移动电话用户超过7亿户,互联网用户规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但在习惯了这些“第一”所带来的自豪感后,人们也容易忽视以下事实:我们的人口超过13亿,用户规横庞大不足为奇,事实上业务渗透率并不高,而在另一些隐形却更关键的标准前,我们还远远不是第一。“从信息产业和通信产业发展来看,中国有最大的市场,有大规模的产品加工能力,但是绝大多数新技术是在发达国家产生,而新技术是主导通信产业发展的灵魂。”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副主任王京告诉本刊记者。根据已有的数据,在我国全部高技术产品出口中,仅通信设备就占到将近一半。而在全世界约1.6万项国际标准中,中国参与制定的还不足千分之二。

  于是3G被寄予厚望,人们希望它能通向一个有着更多“第一”的未来。但将近1000亿已经投了下去,这个市场仍未出现井喷。尽管今年前三季度移动互联网用户新增7400多万,而3G用户数离三年发展一亿五千万的目标还是相距甚远。

  症结何在?人们把目光对准了电信运营商。

  3G是一场:“非零和”博弈

  商非商,也许正是电信运营商的最大特征,这意味着企业行为有着更多的外部性,而这种外部性可正可负。“全业务”的理念就徘徊于正负之间。

  全业务运营的概念,是个可以装下很多解读和行为的大口袋。固网业务与移动业务的融合,是一种“全”,而从底层网络到手机终端再到五花八门的音乐、游戏、购物、生活服务,又是另一种“全”。当运营商的重点项目里包括了下一代网络、定制手机、操作平台、浏览器、应用商场以及手机阅读、动漫、位置服务等应用基地时,人们不禁在想,还有什么是电信运营商不能亲自做的。

  但电信运营商也有自己的理由。既然3G被视为信息通信产业在国际崛起的一个千载难逢之机遇,电信运营商转型后不仅面临行业内部的竞争,接受终端、互联网等产业链其他环节的挑战,还要参与国际舞台的比赛,背负着振兴国家、民族信息产业的经济使命。国家政治和军事安全因素甚至也在考虑之列,欧美日在技术标准上的各执己见就是证明。如此多重任集于一身,使得电信运营商不得不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和模式,将触角伸向四面八方。

  “电信运营商基本的业务就是管道。把管道做好就是一大成功。如果能够在2011年以前发展2亿3G/移动互联网用户,那一盘棋就全活了。我国有两万多个WAP网站,近300成个WWW网站,有着各种应用。电信运营商自己大力发展应用和增值业务对于发展用户能起多少作用?”电信专家侯自强认为用户更希望在一个没有围墙的花园里驰骋。

  管道,这恐怕是电信运营商们最怕听到的词。但正如全业务本身,管道也是一个充满延展性的概念,叫做平台也许更合适。事实上,电信运营商现在做的很多事情,从基站建设到手机定制,从操作系统到应用商场,都可以看作广义的管道——只要不直接涉足具体的互联网增值服务。从信息社会一盘棋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管道商”是明智的。

  正如分析师们指出,36时代其实是一个移动互联网市场培育的过渡阶段,主要目的在于让用户习惯和“黏上”移动互联网。一旦市场形成,4G甚至更先进的技术将不断更新,业务层出不穷,从而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庞大产业链,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并让中国信息产业在世界范围高屋建瓴,引领未来。在这样的全局目标下,3G不是电信运营商之间,电信运营商与其他服务商之间你死我活的市场竞赛,而是一场不用把快乐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非零和”博弈。企图全面开花、上下通吃的战略无疑是陷入了“全业务”的思维盲区。

  有所为,有所不为。看来,这一准则不仅适用于擅长挥动“看不见的手”的政府,也同样适用于“商非商”的电信运营商。

  同时追逐两只兔子

  在日本的古老谚语中,有一句是“追二兔者,不得一兔”,意为同时追逐两只兔子,最终连一只兔子也捕捉不到。但现在的电信运营商不得不同时追逐两只兔子:一只是具有半公共产品性质的3G平台服务,一只是自己的财务报表。

  从第三季度的财报和最新的经营数据来看,三家表现平稳,并没有因为3G的大手笔出现大幅增长。中国移动前三个季度运营收入同比增长8.9%,ARPU值为75元,两项指标均与上半年持平;中国联通前三季度实现总收入1149.3亿元,实现净利润93.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3.6,GSM用户ARPU值为41.6元,宽带用户ARPU值为59.5元,没有明显增长。而中国电信的ARPU值与上半年相比,稳中略有下降。——从整体看,这些业绩低于证券分析师的预期。

  但电信运营商的庞大投资支出还只是开了个头。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透露,今年前9个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共完成3G投资961亿元,而这一数字还只是全年计划的67%。但实际上,与过去专心铺网的任务相比,现在电信运营商最费神的事情恐怕来自打通产业链的任督二脉,尤其是TD这样从无到有的产业链,所需投入巨大。

  “任何一个网络都需要有成熟的过程,现在问题是我们不可能再花七八年的时间去完成TD-SCDMA的成熟过程,因为市场是不会等的。”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在接受专访时曾表示。年初,中国移动公布了一个庞大的投资计划,全年投资588亿元。此后,中国移动启动6亿元专项激励资金,支持TD芯片和主要终端企业,又在北京启动面向产业合作伙伴的G3业务创新大赛,随后声势浩大地推出其线上软件商店中国移动MobileMarket。

  当手机老大诺基亚终于放下架子,推出自己的首款TD-SCDMA终端——诺基亚6788时,被业界视为TD产业链整合历程上一个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中国联通几经艰难后才将傲慢的苹果带到中国大陆市场。中国电信不仅传出和黑莓的合作意向,还推出自己定制的互联网手机。——这些努力背后都需要钱和时间。

  企业毕竟是逐利的经济动物,即使是“商非商”电信运营商,也面临上市后股东的压力。一边是耗费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链整合的使命,一边是盈利目标,电信运营商该怎样同时追逐两只兔子?

  双边突围

  “双边市场”提供了将两只兔子捆在一起的思路。即用免费或低廉的平台服务吸引大部分用户,然后对一部分特殊用户收费盈利。当我们看到Banana酒吧“每周四女士免费”的牌子时,也就能猜到电信运营商最适合的猎场在什么地方。网络还要建,终端还要推出,资费还要再便宜,当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和业务形态水涨船高时,运营商可以进入到目前尚不发育完全的B282B环节,为中小企业和草根提供商业发展的支撑性环境,如支付环境和信用环境,然后从中收取环境建设的“租金”。

  事实上,对于手机支付,电信运营商早有介入,而手机缴费情况也早已在一些地区纳入了个人征信系统。但这还并不是电信运营商舞台的全部。以征信为例,深圳等地已经培育一批监理机构,区域间也形成了联动机制,但全国范围面上还需要突破。而电信运营商所具有的超规模用户运营管理经验,使其在第三方认证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从窄告认证到产品认证,所有互联网企业不能直接为自己证明的领域都将为电信运营商提供机会。

  “未来电信运营商全业务竞争的核心是平台领导力。产品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平台的价值。开放的平台架构体系,良好的营收分享机制将促使信息/内容服务提供商开发更多、更好的产品服务。丰富而高品质的服务是驱动用户规模增长的原动力。用户规模的增长又形成促进平台业务发展和创新的用户基础,从而促进以平台为中心的全业务价值链系统进入良性循环。”艾瑞分析师刘亮对本刊记者表示。

  电信运营商今后也许应该被称为“生态环境运营商”。中国移动的MM走开放路线,体现了这种构建生态环境的思路。中国电信不久前推出了视讯平台——宣称“要构建一个标准统一。完全开放的平台架构,让广大用户、CP/SP、媒体公司、第三方机构等共同参与,从而形成一个产品丰富、交易活跃的内容交易平台”——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但电信运营商走双边路线还有一些麻烦。除了平台建设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B282B业务相关政策上的不明确也将带来风险。尽管电信运营商已经高调推出自己的手机支付业务,但和银行的关系仍处于不稳定中。2005年政府颁布《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此后还没有出现详细的政策解释。电子支付的无牌照经营也成为悬在所有从业者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除了手机支付,电信运营商涉足信用担保业务同样有触及金融安全高压线之虞。而这些小环境之上的大环境的改善,就是“看不见的手”该发挥作用的地方了。

  走出全业务盲区,不是电信运营商自己的事情,正如3G带来的不仅仅是个别企业的漂亮财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