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成就传奇,一道川菜闯法国

  自己选择的路,无论多么艰辛,坚持走下去,定会看到光明。

  2012年5月18日,在成都春熙路一家餐馆,两位来成都旅游的法国女士点菜时对餐馆服务生咕噜着说:“我们要川北凉粉、高太太的茄子、麻婆豆腐……”川北凉粉、麻婆豆腐都是有名的川菜,可“高太太的茄子”是什么呢?两位法国女士解释半天,依然没说清楚,情急之下,用手机打起越洋电话。电话接通后,对方要求服务生接听,服务生听话筒那边是一个说着标准成都话的女士,恍然大悟:原来“高太太的茄子”就是“鱼香茄子”啊!可“鱼香茄子”为什么叫“高太太的茄子”呢?这个用一口标准成都话解释什么是“高太太的茄子”的人,名叫郭南平,她是法国欧亚文化交流协会的主席。但在初到法国时,她只是个连块口香糖都舍不得吃的洗碗工……

  初到法国尝尽千般苦,

  家庭厨房意外成名人食堂

  郭南平出生于成都市无线电工业学校一个教师家庭,她少时体弱多病,却很爱学习,成绩一直很好,1979年她以高分考上了四川外语学院法德系学习法语。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成都地质学院当教师,1985年与同事高旭结婚。当时高旭在法国蒙比利埃市留学,新婚燕尔却两地分居,郭南平经过痛苦的思考后,于1986年12月毅然辞去令人羡慕的工作,去往法国自费留学,与高旭团聚。

  高旭留法时,经常与蒙比利埃欧亚文化交流协会接触,不时去该协会做义工。欧亚文化交流协会成立于1986年5月,是法国人成立的一家非赢利性民间组织。该组织虽名为欧亚文化交流,实际上却是中法文化交流,特别是致力于发展和增强成都市与蒙彼利埃之间的文化交流,并为到蒙比利埃市学习的中国学生提供各种帮助。

  郭南平读大学时很喜欢社会活动,曾是校学生会的文体部长,当她得知高旭去欧亚文化交流协会做义工时,便要求跟他一起去。不久,她又主动交上100法郎会费,申请成为该协会会员。跟高旭一样,有汉语和法语双语优势的郭南平很快成了欧亚文化交流协会的骨干汉语教师,授课之余,她还积极参加协会开展的各种活动。

  刚到法国那几年,郭南平夫妇过得非常艰难,他们都在读书,连生活费都要靠半工半读去挣,而郭南平到法国不久便有了身孕。穷苦对大人来说,也许还能挺一挺,可对正在发育的腹中胎儿哪能敷衍啊!但实在是太穷了,即便知道胎儿需要营养,郭南平也没办法吃得好一点。

  一次,郭南平跟高旭去超市买东西,看到一块口香糖包装很精致,很想吃,于是就拿到了购物车里。但不一会儿,她却发现那块只值2法郎的口香糖不见了。她以为自己记忆错误,又拿了一块口香糖放进购物车,可一转身,购物车里的口香糖又不见了。郭南平奇怪了,她再次放了一块,并暗自观察口香糖是怎么不见的。这次她终于看到了,就在她稍一转身时,高旭便将口香糖放回了原处……

  明白怎么回事后,郭南平心里很难受。高旭却微笑着说:“我知道你想吃,可我们实在太穷了,用钱得掐指计算。不然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便连最基本的能量也没办法供给了啊。”

  听了丈夫的话,郭南平微笑着点了点头,眼泪却不争气地落了下来。其实,高旭何尝不想让妻子吃上这块口香糖啊,他心里受的煎熬不比郭南平轻松。

  1987年5月,郭南平的孩子高尔出生了。因为高尔是成都与蒙比利埃结成友好城市以来第一个在法国出生的华裔孩子,蒙比利埃市《自由南方报》(Midi libre)还将此事作为新闻进行了报道。由于营养不良,高尔出生刚三天,便遇到了一个大灾难:周身泛黄、不吃东西、恶心呕吐……检查确诊是严重黄疸,医生说要换血。出生刚三天的孩子就要换血,郭南平的心都碎了。

  幸好高尔是“友城第一宝贝”,蒙比利埃市政府相当重视,派出了医术最好的医生进行救治,所花费用也全部由政府报销。最终,高尔在换血后,逃脱了死神的魔掌。

  1988年3月,由蒙比利埃市政府支持,欧亚文化交流协会具体承办的蒙比利埃第一届中国电影节开幕。凭着汉语和法语的优势,郭南平被协会邀请为从国内远道而来参加本届电影节的米家山、谢晋、丛珊、谢添、凌子风等演艺圈名人做同声翻译。

  在做同声翻译之余,协会又请郭南平兼做接待工作。在接待这些名人明星的过程中,郭南平渐渐与他们熟络起来。这些名人明星们到法国后,普遍感叹要吃上一顿正宗中餐非常难。有一次,当郭南平听到米家山发出这样的感叹后,便半开玩笑地对米家山说:“我的烹饪技术不错,如果想吃正宗的川菜,不妨来我家尝尝。”

  米家山一听,顿时两眼放光:“我还以为留学生都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没想到你还会烹饪啊,真是太好了!”米家山将这一“喜讯”告诉了同来参加电影节的名人明星们,有此等好事,大家开心极了,当即决定当晚便去郭南平家饕餮川菜。

  那天晚上,郭南平的蜗居星光熠熠,蓬荜生辉。但由于她家只有两把凳子,这些“屈尊造访”的明星大腕们便在她家席地而坐,但都吃得红光满面,直夸郭南平厨艺超群。

  在与名人明星接触的过程中,郭南平发现名人明星虽然身上罩着一层光环,但其实他们也是普通人:凌子风没有一点架子,很谦逊;谢晋非常体谅留学生的思乡之情;谢添是一个谦谦君子,不温不火;姜文则很喜欢吃火锅,而且吃辣椒的能力比很多四川人都强。

  就这样,郭南平的好厨艺传播开去。此后每年一度的蒙比利埃中国电影节上,名人明星们都会主动要求去她家吃饭。有时候,虽然不逢中国电影节,名人明星到蒙比利埃旅游,也会找到郭南平,希望到她家去品尝一下她烹调的美食。郭南平家从此便成了“名人明星食堂”。

  困境中坚持,

  在法国开起“成都”餐馆

  虽然郭南平在欧亚文化交流协会既当同声翻译,又搞接待,整天忙忙碌碌,但其实收入不多。因为毕竟中国电影节只有一周时间。为了多些收入,学习之余郭南平兼了好几份工:在欧亚文化交流协会教汉语,去中餐馆洗碗洗盘子。刚开始当汉语老师时,郭南平的收入很低,时薪不过35法郎,去餐馆洗碗挣得更少。

  出国前自己是大学老师,无论地位和收入都令人羡慕,出国后难道就给别人洗一辈子碗吗?那段时间郭南平很郁闷,她觉得自己做菜的水平未必比中餐馆里的大厨差,便想自己也开一家中餐馆。可在法国开中餐馆并非易事,不仅有很多手续很难办下来,而且房租费也贵得吓死人,更何况没有启动资金,怎么开餐馆?

  一天,几个到欧亚文化交流协会跟着郭南平学汉语的法国人见她不快乐,便关心地问起来,得知原委后,这些曾被她的厨艺折服的人马上表示愿意借钱帮她圆梦。经过预算,餐馆启动资金至少要14万法郎,很快便有9个家庭借了11.5万法郎给郭南平,加上郭南平自己的2.5万法郎,饭店终于可以开起来了。

  接着,郭南平又琢磨起饭店的名字来。想来想去,思乡不已的她便给饭店取名为“成都”。除了名字有着浓郁的家乡特色外,她还将饭店的装修弄得非常有中国特色:饭店门口,立着一块刻着王羲之《兰亭序》书法作品的巨大木板;饭店大堂则挂着一张很大的中国地图,并用颜色标注了成都的位置。

  1991年7月,郭南平的“成都”饭店开张了。因为请不起人帮忙,再次怀孕挺着大肚子的她既当餐馆经理,又当采购、小工和服务员。

  郭南平厨艺虽好,但由于当地市民不了解“成都”饭店的菜品特色,刚开始,光顾者只有几个熟人,陌生人寥寥无几。百无聊赖,郭南平便在饭店里放上书架和书,没顾客光顾时,她便坐在饭店里看书。谁知,她这一举措却激发了市民们的好奇心:饭店里摆书架和书?这是饭店还是书店呢?偶有好奇者进到店里,看书的同时点菜吃饭,结果发现菜肴美味无比,继而欲罢不能,并为其做起了广告。

  如此口口相传,不久,“成都”饭店渐渐红火起来。到了后来,想去“成都”饭店一品珍馐,还要提前三天甚至一周预订,才能有位子。

  既然饭店的名字为“成都”,郭南平所做菜肴自然全是川菜,比如“宫保鸡丁”、“麻婆豆腐”、“川北凉粉”等,当然还包括“鱼香茄子”。郭南平并非专业厨师,而是一个知识分子,当顾客夸奖她烹调的某道菜味道好时,她便会将那道菜的做法来源和文化内涵告诉顾客。

  对郭南平来说,要准确地翻译菜名并不容易:有的菜名可音译,有的可直译,但有的菜名却无论音译还是直译都不准确,只好意译。“鱼香茄子”便是这样一道菜:音译,不能表明此菜的食材是什么——法国人很在乎菜肴所用食材,如果看不明白,甚至会去起诉。直译或者意译呢?“有鱼的香味的茄子”,可菜里根本没鱼,这不是骗人吗?想来想去,她便开玩笑般地给“鱼香茄子”另取一名——“高太太的茄子”!先生姓高,自己是高太太,所做茄子自然是“高太太的茄子”了。

  郭南平万没想到,她玩笑般取名的“高太太的茄子”,竟然成了“成都”饭店的招牌菜之一,大受欢迎。这个带有明显个人色彩的菜不仅取代了“鱼香茄子”的大名,还从蒙比利埃传播开去,成了法国人所共知的一道美味菜,很多中餐馆都将“鱼香茄子”更名为“高太太的茄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郭南平的“成都”饭店不大,却声名远播,不仅顾客盈门,还要提前很多天预订才行,而且还被《小聪明》(Petit Futé)、《背包客指南》(Guide du Roudard)等多种旅游指南书收录,作为重点饭店推介给游客。

  当选欧亚文化交流协会主席,

  善举救济贫困生

  虽然郭南平的“成都”饭店生意兴隆,但她却一直没有丢下在法国教汉语的工作。一天,当郭南平正在欧亚文化交流协会汉语培训班讲课时,一个法国男子默默地站在窗外,认真看她讲课。下课后,这个男子对郭南平自我介绍说,他是当地最大的中学若福中学的校长让·澳利维,想请郭南平去该校当汉语教师。

  听到这个喜讯郭南平却犯了难:自己开着饭店,且身兼欧亚文化交流协会汉语老师,还要参加其他社会活动,实际上已经很忙了,根本没时间再干别的兼职。经过反复思考,郭南平决定坚持自己传播中华文化的初衷。她对让·澳利维表示,为了对得起这份信任,星期三那天哪怕她的饭店关门闭客,她也一定不辱使命。于是星期三那天,郭南平常常忙得像打仗:从饭店出来,脱掉厨师服便冲去上课;上完课,罩上厨师服又开始炒菜。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汉语的学生越来越多。若福中学自郭南平开设有史以来第一个汉语选修课之后,到目前为止10多年了,汉语选修课一直没有停办过。而且,若福中学开设汉语课的成功范例,还成了其他中学纷纷效仿的榜样。就这样,学习汉语在蒙比利埃的学校中蔚然成风。

  身为欧亚文化交流协会的积极会员,郭南平一直热心宣传中国文化。2000年7月,她被协会会员推举为欧亚文化交流协会主席,之后一直担任该协会主席。

  2001年10月,郭南平回国探亲,这是她自1986年出国后15年来第一次回国。

  刚到法国那几年,郭南平很思念国内的亲人,但由于太穷,买不起往返机票而未能回国。后来买得起机票时,她又舍不得花掉这笔钱。她觉得能将这笔钱省下来买成东西送父母,或者资助一些读不上书的孩子,那该多好啊!

  郭南平自己家穷,先生高旭是重庆人,也来自贫困的农村,虽然他考上大学改变了命运,但弟妹们却因无钱读书而辍学。后来,郭南平在蒙比利埃洗碗,存下了6000法郎寄给公公婆婆,与公公婆婆商量后,让高旭的弟弟高晓明用这笔钱去四川美术学院走读学习雕塑。

  转眼四年过去,郭南平分别收到了婆婆和高晓明写来的感谢信,信中感谢她当年所寄6000法郎改变了高晓明的命运。经过四年学习,高晓明已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成了受人尊敬的雕塑师,收入也很可观。

  6000法郎便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件事对郭南平震动很大。此后,她便时常出钱资助一些贫困学生。成为蒙比利埃欧亚文化交流协会主席后,她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发动法国的善心人士为中国面临失学的贫困孩子捐款。郭南平通过欧亚文化交流协会对那些不了解中国的法国人提出倡议:如果你喜欢中国文化,希望中国更好,那么就请拿出你的一点点钱来,帮助中国的穷孩子上学,用实际行动帮助中国更加完美!

  于是,从2003年开始,郭南平任主席的法国蒙比利埃欧亚文化交流协会与成都市教育基金会合作,将法国友人的爱心捐款用到了成都市8个区县、29所中小学的377名贫困学生身上,同时还为7所学校改善校园环境,购买设备,累计资助金额折合人民币71万余元。

  2012年刚开年,欧亚文化交流协会又捐助了成都市教育基金会66000元人民币,用于成都市金堂县竹篙镇小学生活用水的打井工程……

  郭南平去法国已经26年,她不断奋斗,无论多么困难的情况都坚持下来,不改初衷,在自身境遇大为改观的同时,一直致力于中法文化交流,其付出的汗水,渐渐有了丰厚的收获。看到自己如今的成就,回首艰辛往事,郭南平笑道:“自己选择的路,无论多么艰辛,坚持走下去,定会看到光明。”

  (责编/方堃)

  E-mail:fangkun212@sina.com

  ■ 文/陈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