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海辉合并 产业震荡迎新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文思海辉合并,软件外包
  • 发布时间:2012-08-22 15:44

  2012年,伴随着资本市场的低迷和利润率的下降,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发展脚步放缓。8月10日,两家上市软件外包公司文思信息和海辉软件对外透露,双方即将合并,各自股票以1:1的比例进行整合,双方股东各持有新公司50%的股权。合并后新公司名称为文思海辉,原文思董事长陈淑宁担任新公司董事长,原海辉CEO卢哲群任新公司CEO。

  在最新评出的“2011年中国服务外包企业五十强”中,海辉和文思分别位列中国外包企业的第一和第七。合并后,新公司将以8.75亿美元的总资产和2.3万名员工成为国内最大的离岸IT服务公司。预计今年营收将超6.7亿美元。一家新的行业巨头就此诞生。

  并购带来恐慌?

  尽管陈淑宁在给文思全体员工的内部邮件中写道,此次合作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次合作实在突然。

  据文思一位管理层透露,他算是除CEO之外最早知道这件事的几个人之一,但也仅仅是比向媒体公布早不到两星期:“也就顶多10天吧,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公司里也不过只有六七个人知道并购的事情。”

  “没有人告诉我细节和具体的情况,我们都只是被通知而已。在现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这盘棋下得太大了,我们看不清未来会怎样。”该人士告诉《计算机世界》报记者,两家以人力资源为基础的企业进行合并,而且这么突然,让公司内一下子变得人心惶惶起来,很多人都在猜测合并的原委始末。

  对此,知情人士表示,从海辉软件开始广泛地寻求合并对象到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最终选择文思应该更多的是考虑到其资金实力和双方业务的互补。而对文思来说,文思原本就是做欧美市场起家的公司,尽管最近几年因为欧美市场整体疲软,开始把更多精力和业务转型国内市场,但国内市场远不如欧美市场用户成熟度高,市场规范度也相对较低,这必然带来公司成本上升和利润下滑。所以在文思高层的心里欧美市场始终还是不可取代的,而海辉目前算是国内外包企业中欧美业务最好的几家公司之一。因此,双方一拍即合。

  不过对大多数员工来说,他们更加关注的是自己的个人命运和前途——据透露,很多的人开始担心合并可能带来的团队重组和裁员。“这几天公司里都乱了。”在员工们看来,两家公司合并,必然会发生岗位的重叠,而这对于中高层的影响更为明显。“我们几个同事还开玩笑说,我们该组团上趟漠河了——去那找找北。”

  不过,在业内专家眼里,人员调配并不是难题。北京服务外包企业协会理事长曲玲年表示,目前两家企业高层人员的调动已经公示,中层人员也不会产生太大变动。“外包本身就是看‘人头’的产业,合并不会带来大规模的裁员。”

  计世资讯分析师曹宇杰也认为,如果出现裁员也将是阶段性的。外包产业本身人员流动大,如果双方能够整合彼此的业务和客户资源,将会带来更多项目,届时公司可能会招收更多人才。

  而在整个外包行业中,文思和海辉合并的消息也是极重磅炸弹在竞争对手们的心里炸开了一条裂缝。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公司都对此事三缄其口。仅东软表示,东软的外包业务主要是对日外包,和文思海辉的主阵地并不相同,因此合并不会给东软带来太大威胁。而“收购是东软一贯的策略,东软几乎每天都在进行并购”。与此同时,消息显示,合并的新闻公布之后,文思和海辉的员工接到的猎头公司的电话明显多了起来。

  外包并购潮将起

  欧债危机在今年以多种形式不断演变恶化,一定程度上使外包业务在全球的需求增速放缓。Gartner研究报告指出,2012年全球IT外包支出将达到2517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2.1%。另据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外包服务出口34.7亿美元,同比增长24.6%,增速比去年同期低21.8个百分点。 曲玲年指出,国内外包企业非良性的生存环境,让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他认为,国内外包企业规模太小,又因彼此竞争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在外包企业“卖人头”的盈利模式面前,必须以规模赢取客户项目。目前,我国外包企业平均的支付单价是3万美元/人,而“要想取得企业良性的发展,必须要保证5万美元/人的支付单价,企业员工要达到10万人以上。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即使文思、海辉合并了,规模也远远不够。”曲玲年表示。

  同时,由于人力成本逐年上升,中国的人力资源的优势已不复存在。很多国外公司甚至因为中国日益升高的人力成本将已经放在中国公司的项目收回在自己国家完成。

  而另一方面,中国外包业还始终面临着来自印度、爱尔兰等国家的强力竞争。目前,印度外包业排名第二的公司infosys已经拥有15万名员工、240亿美元的市值。相对国内企业,达到了极高的高度——合并后的文思海辉,也不过2.3万名员工,量级与印度企业不可同日而语。而印度外包企业日益强大的创新能力也让很多中国企业难以企及。

  从这些原因来看,“报团取暖是早晚的事。”分析人士称,并购或合并,是中国企业扩大规模、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最好的办法。此次文思、海辉的合并,将拉开新一轮并购潮的序幕。“据我所知,很快将会有另两家企业展开并购,而它们的规模不会逊于文思、海辉。” 曲玲年透露说。

  本报记者 李响 实习记者 刘云浩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