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只剩光与影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动画,商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11-19 14:26
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中国电视动画的制作总长已经在2008年超过日本,现在约为日本的2.5倍。中国广电总局从2003年起统计动画制作总长的数据,当时的总长度为12000分钟,到了2011年则达到了260231分钟。仅仅九年就增长了二十倍。仅看制作量的话,日本早被中国远远抛在后面了。
那么,中国的动画产业是如何取得高速成长的呢?其实,背后是中国政府的大力扶持。
政府支持的开端是2004年2月发布的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中央八号文件。该文件提出了支持并奖励国产动画、漫画产业的制作、放映活动的方针。和这如出一辙的是同一年政府对扩大音像领域税金优待的探讨,接着在2005年财政部更是设立了专门基金。随后,国务院还发布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支持非公有资本参与到视频、动画、网游、电视剧的制作、发行等文化产业中。
就这样,以八号文件为契机,政府开始不断重视动画、漫画、游戏产业的培养和服务的整顿,动画制作公司的数量急速增加。
但问题是,这些国家政策最根本的思想就是:又便宜又多就卖得出去。这不是在开玩笑,政府的首脑和干部们是非常认真地这么考虑的。这完全就是工业式的想法。便宜、生产性高,的确重要,但在动画产业中仅凭这点是完全不够的。没有从最重要的娱乐性来考虑问题,这是致命伤。
中国政府随后采取的政策是禁止播放外国动画。这个规定从2006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在17~20点的黄金时间外国动画禁止播放。然后在2008年5月延长到21点,2010年1月延长到22点(但是,2006年9月之前引进的动画则不受此制约)。
那么其成果究竟如何呢?笔者认为,现在基本没有出现能与投资相称的回报。其特征就是热门作品极其稀少。虽然制作总长在2008年超过日本,但能称得上大人气作品的只有从2005年开始播出的《喜羊羊与灰太狼》。日本动画产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经常是有多个热门作品并存。
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恐怕还是娱乐性的问题,直截了当地说,就是有趣的作品非常少,故事和角色都太弱。如果不认真地思考如何创作出使大人看了也会觉得有趣的作品,那么动画想要进步的话就会很困难。
中国已经诞生了一代人,他们即使成为大人也无法从动画中毕业。被称为“80后”、“90后”的他们,是看着《龙珠》、《灌篮高手》、《美少女战士》长大的。现在中国制作的动画显然远远无法满足他们。
中国的娱乐商业实现了某种“免费增值”模式。但是由于缺少本应在下一阶段获得收益的商业模式,所以现在赚钱的只有盗版商。如果把动画当作商业来做却又不在某处产生附加价值的话,其社会意义就不存在。如果不创造出能获得收益的商业模式,不管政府投入多少力量,其作为一种产业都很难持续下去。
(本文节选自日本《Business Media 诚》杂志。作者为日本动画协会主席。译者:aoimis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