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采访齐东超,是在2010年三月,当时作为担任“基金经理”不到一年的“80后”新锐,其业绩表现已经非常傲人,在《投资者报》“2009年基金经理赚钱榜”上,他排名第10。
喜欢足球,喜欢跟“潮流”,“80后”的朝气在齐东超身上依然没有变化。在三年的历练中,虽然期间产品业绩有过起伏,但其工作勤奋、善于自我反省,投资逻辑清晰的特点在他管理的基金业绩上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投资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近两年来,随着在投资实践中的反复思考和验证,对于精选个股有了新的领悟,我深切体会到,要以股东的角度挑股票,并且敢于集中持有,如果有足够的理由说服自己卖出,就要敢于卖出,即使当时这个股票还在上涨。”再次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齐东超如是说。
成长股投资风格
在投资中不断去回顾,反省自己过往的操作记录,是齐东超经常做的事情,为此,他也经常写些心得。
比如,在《投资实践中的数据与逻辑之辨》的文章中,他写道:近日盘点过去三年买卖个股的盈亏情况,惊奇发现,虽然一只基金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股票组合,但实际情况是只有极少数个股对基金业绩产生了显著的贡献。
“仔细梳理过往的成功投资案例,我发现一个清晰的共性:那些带来较高回报的上市公司都拥有一个清晰的商业模式和成长逻辑,更加关键的是,这些公司最终都体现出了财务数据的持续高增长。”
类似这样的反省或感悟较多,话题涉及到公司的分析、长期投资注意的细节、价值投资的陷阱等。
齐东超认为,自己的投资风格是成长股投资,所以,自下而上的选股是成败的关键。
目前,齐东超管理着两只基金,汇添富成长焦点资产规模比较大,为70亿元,而汇添富民营活力资产规模只有5.5亿元,两只基金个股的选择和投资的风格差别却较大。
从过去两年的业绩表现来看,二者均排在同类产品前列,但汇添富成长焦点相对稳健,而汇添富民营活力基金则较为灵活。
这在换手率上也有所体现。据《投资者报》数据显示,2010年,汇添富成长焦点的换手率为287%,汇添富民营活力为421%,而行业的平均水平为543%,前者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后者接近行业平均水平,2011年、2012年上半年表现出同样的特征。
齐东超表示,这两只基金的风格差异与基金自身产品特点紧密相关,汇添富民营活力是主投民营企业的主题性基金。中国的民营企业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且多集中在新兴行业和内需相关行业,其成长性较为突出。因此表现在投资风格上较为灵活;而同样是关注成长的成长焦点基金,则更注重精选成长性较高,且估值有吸引力的股票去投资,表现相对稳健。
像股东一样思考
近两年,齐东超感受最深的是,投资要学着像股东一样思考。
“买一只股票前,先问问自己,你愿意不愿意成为这家公司的股东,往往会得出与原来不一样的看法。”齐东超说。
他举例说,比如一个上市公司,股价已经跌了很多,而且估值也比较低,此时就会手痒痒,想买进。但问自己,如果是你在做生意,愿意买进这家公司,成为这家公司的老板么?
“问了后你就会重新审视,这家公司有转好的迹象还是持续在恶化。很多公司估值一直比较低,是因为多年不分红也没有多少增长,虽然估值较低但是成长性有限,这样的公司你愿意投吗?”齐东超说,但反过来,一只股票,股价从15元涨到20元,看起来估值比较高了,但该公司的利润还在上升,体现出很好的盈利增长性,作为股东你又愿意投吗?
“用上市公司股东的眼光去看上市公司,能长大的公司,一定超越估值,超越短期涨幅,并伴随着利润的高速增长。”齐东超说。
在另外一篇关于投资思考的文章里,齐东超写道:成功的投资者应该是判断公司会怎么样去赚钱,而不是期望提前知道公司已经怎么样去赚钱,因此,站在和管理层同一时间点和同一高度,比他们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才是我们作为投资者获取收益的主要竞争优势。
谈及未来行业机会,齐东超判断中国经济转型是大方向,符合经济转型的诸如消费、医疗服务等行业以及有好的商业模式的标的会有超额收益。
对于近期争议比较大也是齐东超重点配置的白酒板块,齐认为白酒行业过去十年增长太迅猛,可能会有压力。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1月9日,齐东超管理的汇添富民营活力基金以11.6%的净值增长率,居第7位。
《投资者报》记者 岳永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