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之痛
- 来源:经理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光伏产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11-22 13:11
光伏产业遭重创,病在自己的机体上!
中国光伏产业的崛起,源于施正荣。他从澳大利亚带回来一个创业梦,这个梦想在风投力量的助推下,以吹泡泡的形式快速长大。施正荣的成功使“施正荣现象”在国内不断复制,一个所谓的“新兴战略产业”就这样快速在国内形成,甚至成为国内“产业转型”的样板。但面对欧美反倾销调查的一阵小风,这个产业却出现可能全军覆没的惨状。这实在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中国光伏产业遭此重创,初看是外因所致,细考量却是病在自己的机体上。
“草莽产业”不经摔打
中国光伏产业是一个典型的“草莽产业”,是靠一众草莽创业者,在一众草莽风投家的助推下,才形成如今的产能规模。尚德、赛维走的基本都是这个路数。“两头在外,只有中间”这是中国光伏产业的现状。“两头在外”,是指装备技术、应用市场全在国外;“只有中间”,是指中国光伏企业在全球光伏产业链里的位置。这样的产业结构,注定经不起风吹雨打。一年上千亿的产能,全靠别人消费你赚钱,人家不修理你才怪。
还有一点很重要:绿色能源在美国的未来经济中,已经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他们不会坐视中国企业取得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反垄断也好,反倾销也罢,只不过是他们扼制中国企业,进而扼制中国经济获取全球领先优势的手段。
一群草莽企业家和风投家,在没有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个产业,这对中国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巨大的贡献。现在这个产业需要注入活下去、还要活好的动力,需要政府出来,从国家能源战略的高度,为他们做些实事了。
中国光伏能否真正上升为中国的战略产业?需要政府的作为。
要启动“民间应用”
怎样找到中国光伏产业的出路?笔者认为,政府要尽快启动“民间应用”战略,这或许能为我国光伏产业真正获取全球竞争力,积累有益的经验和大规模商业应用示范模板。
那些强调光伏产业“工业应用”的言论,鼓吹把高耗能产业向西部转移,但这些产能一旦大规模引入西部地区,在消化光伏产能的同时,必然加剧西部水资源消耗,还会引发新一轮西部矿产资源无节制开发,最终彻底毁掉全中国的生态平衡。
国内光伏产业一旦打通“民间应用”的瓶颈和通道,一可以改变目前光伏产业的应用格局,二可以解决生活用电抢工业用电的难题。启动光伏产业“民间应用”,可从“光伏小区”试起,打通应用通道之后,再进入“光伏城市”应用。这样的样板一旦成功,既可在国内城市间进行复制,也可以进行全球市场的商业复制。我想,欧美人再自闭,也不会看着好东西不去使用吧?
中国的光伏产业未来如何走,需要有大格局和长远眼光,政府如果想把这个产业作为中国战略产业来培育,不从持续稳定的应用环境上做出战略规划、经营和扶持,这个产业未来在全球市场上,仍将再次经受磨难。
■文/曹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