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自己说“大概”

  • 来源:人力资源
  • 关键字:大概,工作
  • 发布时间:2012-12-27 16:00

  前不久读书,看到书中说周恩来总理是注重细节的典范:一次在北京饭店举办涉外宴会,周总理问餐厅的一位工作人员:“今晚的点心是什么馅?”工作人员答道:“大概是三鲜馅吧。”周总理马上追问:“什么叫‘大概’?究竟‘是’,还是‘不是’?客人中如果有人对海鲜过敏,出了问题谁负责?”我对故事中周总理不允许工作人员说“大概”的情节感触颇深,因为我之前也是个不求甚解、喜欢说“大概”的人。但是,在我们单位女领导的要求和监督之下,我已经和“大概”说“拜拜”了。

  我在北方一个县城的党政机关工作,我们单位的领导是位副处级女领导,姓李,我们称她李书记。李书记家在外地,为了照顾李书记的日常工作及生活起居,我们单位选了我这位年轻女同志当了她的秘书。没想到,刚刚为李书记服务不久,我就惹得她不满意。那一天,我在办公室接到电话,让我通知李书记八点五十分参加一个会议。我想,一般下达通知的单位为了让参会人员提前到场,本来九点钟的会,常常故意说成是八点五十分。我去李书记办公室告诉她开会的事,她问是几点的会,我说“大概”是九点吧,反正通知的是八点五十分。她透过眼镜片看了我一会儿,没有说什么,只是意味深长地叫我再去问问清楚。我赶紧给下通知的单位打电话,不问则已,一问吓了一身冷汗,原来不是我以为的九点,而是八点五十分准时开!

  事后,我为这件事向李书记道歉,李书记严肃地说:一个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是不能常说“可能”、“大概”的,要把事情弄清楚,尤其是对细节要做到了如指掌。我很惭愧,下定决心要将李书记的话记在心里。可时隔不久,单位来了位老大爷有事要见李书记,不巧李书记不在。等李书记回来,我向她说起了这件事,详细地向她转告了老农的诉求。李书记问那个老大爷是哪个村的?我心里一惊——竟然忘了问是哪个村的,我就根据老大爷的口音,猜测说“大概”是赵庄村的。李书记竟然笑了起来——你这个“大概”什么时候能丢掉啊?我知道你说的这个老大爷,他是王庄村的,可不是赵庄村的……我的“大概”又让我羞愧得无地自容。

  后来,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留心观察了一下自己,果然“大概”这个词儿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李书记大概看过了这份文件”、“张主任大概明天出差”、“邮包大概下午能送到”、“我的驾驶证大概在包包里”、“孩子大概在后天考试”、“妈妈的速效救心丸大概还有半瓶”……每一次不小心说了“大概”两个字,我就勒令自己想一想相反的后果,比如李书记并没有见过那份文件、张主任是今天出差而不是明天、一个重要邮包下午不能到达、我的驾驶证没有放进包里而是落在了家中、孩子的考试时间被我记混了、妈妈的速效救心丸已经空无一粒……这些看似不重要的小事,后果却可能十分严重!

  于是我拼命告诫自己:凡事要看清全貌,不能自以为是地“窥一斑而知全豹”,更不能拍脑袋“想当然”,尤其是当自己想说“大概”的时候,就是对某件事模棱两可的时候,一定要揪住这个“小辫子”不放松,不能让“大概”蒙混过关,要停下来问清楚、看清楚、听清楚、想清楚。很多事情自己不知道,与其说“大概”,不如老老实实承认不知道,这还是给自己长见识、增学识的机会呢。这样,我渐渐改变了自己说“大概”的习惯,说话变得干脆起来,一是一,二是二,不拖泥带水了。

  李书记在结束某一日的工作后,开我的玩笑说:最近很少听到你说“大概”了呀?我不好意思地笑笑,更加懂得领导对我的苦心,同时内心更加坚定了改正错误、完善自我的决心。从不说“大概”开始,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很大改变,从周围人尤其是李书记脸上的笑容中就能看出来。

  文/史丽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