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国里的妈妈啊,那一次出走竟是生离死别

  24年前,一位善良的母亲收养了一名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将其视为己出,并期盼着他将来能考上大学有所作为。可是,面对世俗的偏见与他人异样的目光,他再次选择了离家出走。这一次,他没有流落街头,而是辗转去了海南,一步步从一名打工仔做起,成为当地一家水产养殖厂的老板。后来,一次突然的晕倒,让他的人生再起波澜,他开始强烈地思念起远方的“妈妈”来。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当他日夜兼程回到母亲身边时,面对的却是另一场生死离别……

  爱心妈妈,

  将流浪儿接回自己家

  1988年的冬天,沈阳的天气特别寒冷,温度达到了零下28度。

  元旦过后的一天早晨,家住沈阳市铁西区的杨奇玲吃过早饭后,将自己6岁的女儿惠子送到幼儿园。就在她刚要转身离开,去工厂上班的时候,在前面不远处的街角发现了一名正在乞讨的流浪儿。那个男孩的年纪跟杨奇玲的女儿差不多大,身上穿着破旧的棉衣裤,正在一家小饭店门口讨要食物,饭店老板不耐烦地将他轰了出来。

  见他可怜,杨奇玲赶忙将兜里带的午饭拿出来全给了他。饿坏了的孩子用脏兮兮的小手一把抓起馒头,放进口中狼吞虎咽地吃着。杨奇玲不由得眼睛湿润起来,心想:这是谁家的孩子呀?做父母的也真够狠心的,竟然让孩子流落街头。

  晚上下班后,杨奇玲回到家把早上路遇流浪孩子的事说给丈夫马春生听。马春生说:“现在的乞丐,真正讨饭吃的不多了。看样子,那个孩子真是遇到了难处呀!”

  转眼春节将近。腊月二十二这天,杨奇玲夫妇一起外出采办年货,当他们来到菜市场时,竟然又看见了那个小男孩。这时的孩子更加悲惨,身上的破棉袄不见了,将一条破门帘子裹在身体上。大冷的天,他就蜷缩着坐在地上,面前摆个搪瓷盆,脚上穿着一双没有鞋带的毡胶鞋。

  杨奇玲赶忙走过去,问他:“你怎么又到这来了,能告诉我你的家在哪里吗?晚上你住哪儿呀?”小男孩也不说话,表情冷漠,看样子他只想讨口饭吃,并不想让别人对自己了解得太多。杨奇玲只好给孩子放下点吃的就走了,一路上都在担心。回到家,她终于向马春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想帮帮那个孩子,想把他接回咱家,问清楚后再把他送回自己的家。”

  就这样,两个人又返了回来,把小男孩领回了家。从男孩口中,杨奇玲得知,他叫段鑫,今年还不满7岁,不是沈阳本地人,老家在南方。在他出生前的一年,他的父母来到沈阳一处建筑工地打工。没正式登记结婚的他们,由于后来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结果在他刚满1岁就将他遗弃了,两人各奔东西。在建筑工地打更的一位无儿无女的老人好心地收留了小段鑫。老人去世后,段鑫就成了流浪儿。

  段鑫年纪虽小,在行为举止上却像一个大孩子,脸上挂着一丝无所畏惧的冷漠和忧郁。寒冬腊月,他的手脚多处被冻伤,手背上裂开的口子都流着黄水,杨奇玲就用温湿的毛巾敷在上面,以此来缓解他的疼痛。

  当晚,杨奇玲和丈夫商量了半宿。第二天早上,他问段鑫:“你喜欢上学吗?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一直住在我家里,以后我们管你吃住。”

  在外流浪了半年的段鑫对人情冷暖已有所体会,温馨的日子在梦中无数次地憧憬过,可醒来后依然是睡在人家的屋檐下。他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杨奇玲,说:“你说的是真的吗?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别看我还小,要是你们真能收留我,我会自己做饭,还会洗衣服……”段鑫的话又一次让杨奇玲流下泪来,她想:“这孩子经历的坎坷太多了,一定要让他重新振作起来,给他关爱,恢复他那天真烂漫的童真!”

  这年春节,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地过了一个欢乐年。在杨奇玲家,段鑫生活得有滋有味,渐渐地把不快乐的事忘记了……

  离家打拼,

  难忘故乡的“妈妈”

  时光荏苒,到1997年,段鑫已经在杨奇玲家生活9年了。平日里,杨奇玲、马春生夫妇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爱,这其中饱含着对他的祈盼与怜爱,对他的付出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女儿惠子。而段鑫也表现优异,无论是体育课还是文化课,都在年级名列前茅,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而且,自打上中学以后,他已经称呼杨奇玲、马春生夫妇为“妈妈、爸爸”,叫得是那样的亲切和发自内心。

  就在段鑫上高中一年级的时候,同学对他的嘲讽和侮辱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那是1997年10月的一天,学校组织文艺表演,各班都要出个节目。段鑫编写了一个小品,以一个流浪孩子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故事,小品的题材完全来源于自己。表演结束后,段鑫的小品感动了校评委,结果获得了第一名。可打那之后,同学们就知道他不是杨奇玲的亲生儿子了,而且小时候还曾经流浪街头乞讨要饭。

  那些嫉妒心强的同学开始揭段鑫的老底,在背后对他指指点点,一些孩子居然当面就叫他“要饭花子”。如此一来,段鑫感到很自卑,总觉得自己比其他同学矮半截,学习成绩也开始下降。

  为此,杨奇玲还被老师请到了学校。从此,段鑫就消沉起来。1996年新年前夕,段鑫离家出走了,还拿走了家里的300元钱。一些邻居说,他身上有流浪儿的野性,想走时谁也拦不住。不过这样也好,给杨奇玲家减少了负担。

  但杨奇玲不这么想,她认为段鑫只是耍小孩子脾气,过几天就会回来的。可是这一次,段鑫却让她失望了。因为无法容忍同学们对自己的侮辱,以及周围人那些带有偏见的目光,他选择了永远逃离。他要找一个没人知道自己身世的地方,重新开始。

  离家出走的段鑫,踏上了开往湖南长沙的火车,原因是他听收养他的老人说自己的亲生父母都是湖南人。到了长沙,他傻眼了,他连父母的住址姓名都不知道,只是凭着一时的冲动来到这里。

  尽管段鑫那一年才16岁,不过从外表上看他却像一个大小伙子了,长得高大而强壮。由于没有固定的居所和经济来源,段鑫一开始还是过着乞讨的生活。可当他一路来到海南后,脑海里闪现出妈妈杨奇玲那善良的笑脸,他就再也伸不出手来向路人乞讨了,他开始试着找工作。后来,他终于用自己的真诚感动了三亚当地一家水产养殖场的老板,开始了打工生涯。

  勤劳质朴的段鑫在养殖场干得很开心,在他20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独挡一面了,并成了老板的左膀右臂。随着对水产养殖行业的熟悉,段鑫知道市场的空间很大,就梦想着自己将来也能开养殖场。2006年,勤俭的段鑫用多年积攒下来的积蓄,又向银行贷了些款,终于在三亚买下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养殖场。接下来的几年时间,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把养殖场经营得红红火火。因为忙于事业,眼看跨进30岁门槛的段鑫始终没有结婚,一直过着单身生活。

  2012年春节过后的一天上午,段鑫在车间巡视的时候,突然晕倒在地,员工们赶忙将他送到医院。在做了全身检查后,医生告诉了段鑫一个不啻是晴天霹雳的结果——他患了脑瘤,而且病情危急!

  打那后,段鑫就经常出现眩晕的情况,不能劳累,不能生气,连风吹日晒的海边也不能常去了。病中的段鑫,开始强烈地思念起远在沈阳的妈妈杨奇玲来。他知道,自己的日子所剩不多了,这时的他尤其需要亲情的安慰。于是,段鑫将养殖场盘了出去,踏上了返回沈阳的行程。

  段鑫的意外出现,让杨奇玲又惊又喜,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往事如烟,如今的段鑫已经是成年人了,举手投足是那么得体大方。

  段鑫跪倒在杨奇玲面前,喊了一声“妈妈”,就哽咽着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杨奇玲用颤抖的双手将养子搀扶起来,将他拥在怀里,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母子再次相聚,其中的悲欢离合,杨奇玲自是别有体会。当年段鑫离家出走,杨奇玲夫妇多方寻找,可惜一直没有养子的下落。2001年冬天,丈夫马春生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不幸丧生,留下她和女儿惠子相依为命。为了女儿,这些年杨奇玲没有再婚,一直一个人生活。与此同时,她也无时不刻不在牵挂着段鑫。

  已经成家的惠子,听说离家多年的哥哥回来了,也特意赶过来看他。当晚,母子三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团圆饭。

  有儿陪伴,

  妈妈在天国里不再寂寞

  时间在温馨、欢乐的气氛里过去。可渐渐地,细心的段鑫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在家里,妈妈杨奇玲在说话时经常走神,妹妹惠子强颜欢笑,显得言不由衷。母女俩似乎有什么事瞒着自己。

  这天吃过早饭,段鑫就出门去了妹妹惠子的家,询问她家里到底出了什么事。惠子再也抑制不住悲伤,掩面哭泣起来,向他讲出了真相——原来,就在两个多月前,杨奇玲在一次高烧不退去医院检查的过程中,被确诊得了中晚期肺癌。医生说,病人几乎丧失了任何治愈的可能,生命只剩下半年的时间了……

  这一消息如五雷轰顶,段鑫当时脸色煞白,眼前金星直冒,“扑通”一声跌倒在地。等他迷迷糊糊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里了,一脸焦急的惠子正守在床边。这时,段鑫才平静地向妹妹道出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风风雨雨在外漂泊的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

  面对即将失去两个亲人的残酷结局,惠子无比痛苦地说:“妈妈要是知道了你的事,她一定会很伤心。哥,这么多年来,妈妈总在念叨你,她不相信别人说你是个忘恩负义的人。”

  段鑫说:“惠子,我得病的事可千万别告诉妈妈,那样她还能多活些日子。我现在没什么事,咱们还是回去陪妈妈吧。”

  见到杨奇玲,段鑫激动地说:“妈妈,您得病的事为什么要瞒着我呢?我可是你的儿子呀!现在医学这么发达,您放心,我一定找最好的医生治好您的病,让您享受幸福的晚年!”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段鑫几乎跑遍了沈阳市大大小小的肿瘤门诊,找专家,请中医,为母亲的病奔波着。杨奇玲在接受了相关的治疗后,感觉身体舒适了些。与此同时,他又在市中心买了一栋一百多平米的商品房,精装修,并委托人按自己的要求尽快布置好家具和各种家用电器。这么多年来,妈妈一直住在阴暗、狭小的筒子楼里,所以他要给老人换个舒适敞亮的居住环境。然后,他又和惠子商量说:“我想带妈妈去旅游,让她老人家看看外面的世界,你也一块去吧。”

  一切布置妥当后,2012年5月26日,段鑫和惠子带着母亲出发了。一路上杨奇玲玩得非常开心,他们去了北京的故宫、长城,在西安看了兵马俑,还去了丽江、九寨沟,最后坐飞机到达海南三亚,看到了蔚蓝的大海和段鑫昔日的养殖场……旅途的劳累,使得杨奇玲虚弱的身体显得更加吃力,只要妈妈走不动的时候,段鑫就将她背起来,一解老人的乏累。在丽江游玩的时候,段鑫突然感到一阵手脚发麻,眼睛发花,就喘息着找个树墩坐下来休息。杨奇玲赶忙问:“怎么了,鑫子?是身体不舒服吗?”

  段鑫连忙谎称自己感冒了,总算是骗过了老人。

  6月27日,他们终于返回到沈阳。等出了机场,段鑫叫了一辆出租车,一路开往新房。段鑫把杨奇玲搀进了宽敞的新房,惠子说:“妈,这是哥哥特意给你买的房子。你尽快好起来,以后就在这里安心地住吧。”杨奇玲带着疑惑问段鑫:“这得花多少钱呀?鑫子,我可不许你借钱搞这么奢侈的房子。”为了让老人放心,段鑫如实说了自己的经济状况,他想让妈妈在剩下的日子里,每一天都过得无忧无虑。

  2012年8月初,杨奇玲接受了第二次化疗,癌细胞已经从她的肺部蔓延开来。进入9月,杨奇玲已经病入膏肓,每天靠注射药物来缓解疼痛,全家人都处在悲痛中。打杨奇玲住院后,段鑫就守在老人身边,看着妈妈在痛苦中等待死亡,他的心都快碎了。可这时的他也已经无能为力,只能用语言安抚她。

  由于劳累,段鑫有几次都晕倒在病房里,看在眼里的惠子几次想向大家说出他的病情,可都被段鑫制止了,他一定要让老人没有牵挂地走。段鑫这么做,同时也是在表达一种忏悔——时至今日,他十分后悔这么多年来对母亲的忽视。老天只给了他们母子短短半年的相守时间,要是早知道会是今天这样的结局,他当初说什么都不会离家出走的。

  2012年9月27日这天,杨奇玲感到自己时日无多,就将一双儿女叫到床边。她握着段鑫的手说:“鑫子,我惟一的遗憾就是你没有读完学业,你是该上大学的,你聪明勤奋,不念书可惜了。不过当你平平安安归来的时候,我也就心满意足了。这么多年,我一直把你当亲生儿子看待,我走后,你和妹妹惠子一定要互敬互爱……”此刻的段鑫早已泣不成声,他动情地说:“妈妈,您就放心吧!我不会再离开您和妹妹的,我早已经是家庭的一员了……”

  当天晚上,心中已无遗憾的杨奇玲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办完了杨奇玲的后事,由于长时间的忧郁和忙碌,段鑫的病情也渐渐严重起来,以至于开始语言不清,思维也缺乏逻辑,到后来整个人躺在床上,再也不能动弹。

  2012年11月3日,段鑫病逝。除了房子,他还留下近200万的存款,这笔钱他都提前转存在了妹妹惠子的名下,那是他这些年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财富。按照段鑫的遗愿,他的骨灰要埋葬在杨奇玲妈妈的墓旁。即使到了天国,他也要永远陪伴在妈妈的身边。

  (责编/邓琳琳)

  E-mail:dllabc@sina.com

  ■文/潘建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