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邻里私密社交Nextdoor的成功看社交的边界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Nextdoor,微博,微信
  • 发布时间:2013-03-12 14:20

  再造一个社交网络?即使最疯狂的创业者几乎都不敢再想了,寻求融资时投资人的问题远超过你准备好的,你说的应对方案他们刚听到开头就给你否定。

  无他,后互联网2.0时代,不懂社交网络的人太少了,不懂社交的业内人士几乎没有了,不懂社交产品难定位难成功的投资人士已经绝迹了。LBS定位、点评、地域、兴趣、关系、声音、视频、图片、文字、职业、传输工具甚至陌生人……这些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流行因素与“社交”概念排列组合一下,可以诞生的产品数不胜数,但鲜有成功案例。当然,即使如此,给自己的产品加上社交属性,也是加分之举。

  但社交产品真的不能玩了?微博、微信这些“巨头”之外,社交产品的边界在哪里?Nextdoor告诉我们,多种多样基于位置、兴趣话题和职业的社交网络,人们也需要认识身边的邻居。2011年初上线后,Nextdoor迄今收获了美国8075个社区的加入,总共获得4020万美元融资。

  Nextdoor创始人Nirav说:“我们和邻居很友好但却不是朋友。”碰面时总会礼貌地微笑或者问一声好,但却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也不知道该如何进一步联系和往来。”Nirav自己的体会是,当他买房子结婚生子后,发现原来生活是需要以邻里为核心展开的。所以Nirav和另两位联合创始人PrakashJanakiraman,SarahLeary创建了Nextdoor,试图用技术弥补技术犯下的“错误”,让邻里在线上线下亲密起来。

  Nextdoor的异军突起

  简单地说,Nextdoor是一个依靠邻居关系的社交网站。它免费,基于邻居关系,私密和社区性是它的重点。

  先看看Nextdoor的发展历程。其实Nextdoor在2010年就开始启动,但到了2011年10月份才正式发布。为了更好地站在用户的角度把产品完善,寻找一种最舒服的方式让用户愿意在Nextdoor上分享信息,团队花了超过1年的时间小范围试验,选了美国26个州的175个社区合作,在发布后的这一年发展相当快,2012年7月拿1860万美金融资时,Nextdoor平台上有超过3600个社区,而到现在过去半年,增长到8075个,正计划向海外市场扩张。

  Nextdoor瞄准的领域显然是一个市场空白,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人致力于将周围自己不认得的人联系到一起。国内的微信、陌陌虽然有搜索周边人的功能,但产品概念不一样。

  从产品上看,Nextdoor的界面是Facebook和Twitter的结合体:左侧是社区地图、活动小组和邀请注册等功能,右侧则是消息发布框,以及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好友状态更新。所以它在功能上并没有创新之处,但真正让它脱颖而出的是对用户群体的精心挑选和培育。

  值得注意的是,Nextdoor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社交平台,而是按地区划分为无数个“子网站”,分别聚集某一社区内的用户,模式类似于百度贴吧、豆瓣小组等产品,但Nextdoor的社交特性远远超出了它们。只有住在一个小区并经过认证的人才能加入某个网络,并看到其他人的状态更新、正在进行的活动等内容。用户必须实名注册,并提供真实住址。此外,Nextdoor的每一个邻居都是一个私密的、受密码保护且通信经HTTPS加密的网站。一旦登陆成功,用户就会发现在其他社交网络上找不到的丰富信息。包括孩子的姓名、出行信息甚至家庭电话。正是因Nextdoor的隐私安全保护得好,所以用户才愿意分享更多的信息。这也意味着Nextdoor是一个非常封闭的私密社交网站:你只能和你的邻居互动,一个子网站通常只会容纳两三百人。

  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Nextdoor如何确保用户信息的真实性。Nextdoor为此采取了几种非常原始、却又非常可靠的方法。你可以提供一个固定电话号码,Nextdoor会打电话给你进行确认;也可以用信用卡往Nextdoor的账号里转账1分钱,以此证明地址的真实性;如果两者都行不通,Nextdoor会向你提供的地址寄出一张明信片,上面带有登录网站必需的验证码。此外,也可以由邻居邀请加入。

  创建一年多以后,它的发展颇为不错。目前Nextdoor上已经有了8075个邻居小组,每天发送的消息超过50万。最新消息显示,它在新一轮融资中又获得2130万美元投资。领投方是GreylockPartners,金额高达1500万美元。GreylockPartners合伙人大卫·施(DavidSze)即将加入Nextdoor的董事会。大卫·施曾投资过Facebook、Digg和LinkedIn,不过此次对Nextdoor的投资是他有生以来投资数额最大的一笔。

  Nextdoor在2012年7月份时曾融到1860万美元,当时估值是1个亿美金。这次投资没有披露估值金额,不过据报道,Nextdoor发言人说:比上一轮有了健康的提升,反映出经验投资者的乐观态度。公司CEONiravTolia称,这笔钱将用于全球扩张和开发产品。他们将在2013年结束前进入全球市场,产品方面他们正在开发移动端的NativeApp。

  同时,Nextdoor在2013年2月底推出了新的2.0版网站,最大的变化是允许用户查看和向周围的邻居发送特定信息。比如当你丢了一个宠物的时候,你可不希望只有你左右两边的邻居知道这个信息。把特定的信息让更多人看到有时会更方便,并且这还能够提高用户的参与度。

  信任与需求

  人们为什么需要Nextdoor?大卫·施的投资的理由是,信任与需求。

  公司CEONiravTolia对此表示:“在社交网络领域,似乎总是赢家通吃的局面。”他认为Nextdoor和它最近关闭的一家竞争对手很不一样,“透过表象,你会发现我们做了非常多的不一样的决定,我们完全是由邻居驱动。”这种邻里间的感觉建立起来很难,但这也是本地社交网络能够做成的唯一原因。

  所以Nirav对于这种需求的定义不是社交,而是最贴近社会生活的那份真实。所以,和其他类型的社交网络的最大不同在于,Nextdoor在用户之间建立了相互的信任。除了上文提到的严格认证机制外,Nextdoor运营人员也促进了这一良好趋势的发展。

  还在需求满足上,Nextdoor也正在努力做到极致。Nextdoor的用户们可以发布Facebok状态,给予或是寻找社区他人提供的服务建议,如雇佣保姆、院子维护以及发现好的商店和餐馆等。他们也可以发布有关于该社区的相关信息,如宠物、停车、犯罪、安全以及打折销售的货品。谁家水管坏了需要推荐水管工,谁要周末在自家车库卖旧物,甚至是谁家酱油没了急着下锅,Nextdoor提供线上平台帮忙发声,而在线下用户又可以真实地即时往来互助互利。总之,人们通过这种可靠、安全、本地化的小规模社交网络进行互动,不仅讨论各式各样的问题,更会通过它互帮互助,解决生活难题,甚至自发组织“联防队”,增强社区公共安全。

  如在去年6月时,Nextdorr联合全美打击犯罪夜组织推广社区安全,如今他们又有了进一步的扩张计划。新的产品版本将包括不同的部分,既能供大都市里的警察与居民建立联系,也能让用户向邻居发出警报信息,甚至一些警察局开始主动向社区居民介绍Nextdoor。另外,Nextdoor还与本土安保组织NationalNightOut合作,与用户一起实现社区安全监督。Nirav说,在做Nextdoor初期,他并没有想到用户会有对柴米油盐家长里短之外的需求,后来发现Nextdoor上20%的信息都是关于社区犯罪、邻里安全的讨论,比如发现有可疑的外来人,晚上听到特别的动静等。他意识到Nextdoor对于用户的意义比他想象的大。

  此外,2012年6月,“黛比”热带风暴由东海岸登陆,横扫弗罗里达州。Nextdoor用户通过服务帮忙,提醒邻居们洪水水位和实时情况,创造了外行的气象警报系统,帮助用户了解强风和上升的洪水。这些都不可能通过Facebook或者手机来实现,但是Nextdoor却可以很快地让邻居彼此沟通。

  大卫·施表示,他相信Nextdoor提供的服务将会成为“下一代黄页”。

  社交产品的边界

  在《互联网周刊》每年进行的“商业网站百强榜”中,我们将许多垂直社交网络划分在“社区网络”概念中,并与一些做出了升级改变的社区放在一起。因为在中国市场,19楼、回龙观社区等充当了实际上的邻里社交性质。

  而在社交网络的细分中,可以细分为基于地理位置的、基于熟人/陌生人的、基于兴趣的、基于工作/学习关系的等几种。而事实上,中国除了腾讯、新浪微薄以及豆瓣、人人网等几大网络,垂直社区在某种程度上一直很难有大的建树。移动端上飞速发展的微信实际上是个融合产品,陌陌和啪啪、唱吧之类的产品也逐渐走入瓶颈期。

  国际上,各种各样的社交网络新概念更是层出不穷。如“有机化”的社交网络:打破现有框架规则,新型社交网络Celly用细胞概念做社交沟通、舆论网络初创企业State、与人协作的社交网络Jostle.me等。

  社交网络的边界究竟在哪里?Nextdoor的回答是,回归生活本质!

  如果Facebook意味着家庭和朋友,Twitter意味着名人和“线上朋友”,Path代表密友,LinkedIn是职业化网络,那么Nextdoor则意味着和邻居的亲密互动,这种真实的互动建立在基本的信任基础上。Path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戴夫·莫兰采取宏观的视角来比较社会化网络。“如果Facebook专注于构建城市”,他说,“Path则是建造餐桌”。Nextdoor则正巧处在这两种网络中间,介乎“每一个我见过但不认识的人”与“我很想接触的人”之间。

  国内情况不外如是。事实上,本地论坛在一定程度上做着这方面的部分工作,但产品形态和用户活跃上都让人难以满足。但即便如此,回龙观社区等论坛的火爆仍然让人咋舌。此外国内也有打友邻社交的创业公司,比如邻居网、搜旁网、分七份等,但产品形态上的模仿并未带来相应的成功,这些网站的用户活跃还比不上传统社区和百度贴吧。

  从社交的通常概念讲,我们可以每天在微博上关注名人,也可以在人人、开心中找一堆好友,然后努力申请加好友,当然也可以在论坛里吹吹风,慢慢混成高等级,在小小版块内呼风唤雨。但真正的社交是有时候也很重要,这是社会属性的人的形态不能忽视的部分,某种程度上是绝对的刚需。

  用户决定一切,这个真理有时候能够打败任何理论。

  本刊记者 冯海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