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钢琴的盲童”说母爱:你是我的眼

  2012年12月,电影《弹钢琴的盲童》在江苏、山东等多家电视台播出。主人公对命运的不屈,对生活的渴望,感染了无数电视机前的观众。

  其实,这部电影里的刘浩完全是本色演出。12年前,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因为早产而失去了光明。令人惊奇的是,虽然生活在无垠的黑暗里,但他对变幻的音符却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而母亲也不遗余力地支持他,他前行的每一步,母爱都如同他的眼睛,替他照亮了整个世界……

  命途多舛,暗夜里仍有音符在穿行

  今年44岁的康桂芹是内蒙古赤峰市人,与丈夫刘国玉都是当地一家热力厂的职工,虽然生活上不富裕,但夫妻俩相敬如宾,感情一直很好。2000年末,康桂芹怀孕了,由于是高龄孕妇,丈丈领着她去妇幼医院进行了检查。结果,医生告诉他俩一个喜忧参半的消息:胎中的羊水较少,而且怀上的是三胞胎!

  虽然丈夫全力照顾康桂芹,但是怀孕7个月后,康桂芹还是早产了。生下来的老大与老二都是三斤一两,老三三斤六两。由于体质太过虚弱,老三在第三天就夭折了,老二在十四天也夭折了,只有老大尚存着一丝气息。

  由于老大的各种器官发育不成熟,体温太低又严重缺氧,医生不得不将其放进保温箱里全力抢救,并不停地输氧。经过二十多天的紧急治疗,老大终于存活下来,康桂芹高兴地为其取了名字“刘浩”。可是在一次例行的母婴检查中,大夫郑重地告诉康桂芹,孩子的眼睛有问题。

  康桂芹说:“不可能啊,只要我开着灯,他就特别安静,而我一关灯,他便哭闹不已,这说明他的眼睛是有光感的啊。”大夫说:“现在他还小,以后就不行了!”医生告诉康桂芹:新生宝宝的视网膜血管化始于胚胎16 周,生后1个月内仍在继续,而早产宝宝的视网膜血管发育更不成熟,而且对氧气极为敏感,在吸入高浓度氧气后,视网膜血管会出现异常,导致视网膜发生不可逆的病变……

  康桂芹一听,“扑通”一下跪在医生面前:“能换眼睛吗?如果能换的话,把我的眼睛换给他吧……”

  康桂芹的心彻底跌入了黑暗,她不止一次地想,孩子长大后看不到光明,他将会多么痛苦。孩子的痛苦自己无法挽救,还不如和孩子同归于尽双双解脱算了!

  这样挣扎了好多天后,康桂芹终于下定了决心。那天晚上,她一边流着眼泪,一边拿起小勺往刘浩的嘴里灌药。就在这时,刘浩突然大哭起来,他一把推开了药勺,药水也洒了一地。望着儿子,康桂芹突然感到自己是多么的自私,又是多么的懦弱。儿子虽然不会说话,可是他能感受到死亡的威胁,他正在不懈地与之抗争,而她竟然狠心地想要剥夺一切。虽然她把刘浩带到这个世界上,但却没有扼杀他生命的权力!康桂芹抱着刘浩大哭起来:“儿子,咱俩不死了,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

  渐渐长大的刘浩越来越可爱,他的眼睛虽然看不见,但他的触觉很好。他不停地用手摸,摸妈妈爸爸的脸和身体,摸床上的东西。刘浩很聪明,很快就熟悉了家里的一切。

  有一次,康桂芹背着刘浩在外面玩时,顽皮的刘浩突然变得异常安静,这让康桂芹感到非常奇怪。这时,刘浩指着一家正放着音乐的商店说:“妈妈,去那儿。”康桂芹这才知道原来是音乐吸引了刘浩。刘浩站在放音乐的柜台前久久不愿离去。回家后,康桂芹给刘浩买了台录音机。刘浩一听到音乐就不躁动了,还不停地摸录音机的各个按键,很快就学会自己操作了,这台录音机也成了刘浩最爱的玩具。

  2004夏天,康桂芹给儿子买了几盒音乐磁带,还给他买了一只廉价的小皮鼓和电子琴。一天下午,困乏的康桂芹正在沙发上休息,耳边突然断断续续地传来了琴声,虽然不很连贯,但是可以清晰地听出,就是刚才她放的那段《世上只有妈妈好》。康桂芹以为录音机出了什么毛病,可是推开儿子的房门,她惊讶地发现,刘浩坐在小床上,怀里抱着个小电子琴,正弹得欢呢!

  康桂芹意识到,儿子可能具有音乐天赋。她带着刘浩跑遍了赤峰的琴行, 终于找到了一位愿意免费教儿子学琴的老师。在这位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刘浩的琴技进步很快,半年之后,他参加了一次儿童电子琴比赛,结果获得了金奖。回来之后,刘浩信心大增,他主动找康桂芹说:“我想,以后自己凭弹琴的本事,还是能挣碗饭吃的,不过电子琴不行,要学就得学钢琴。”刘浩一副“小大人”的模样,让康桂芹泪中带笑……

  母爱伴护,风雨中的航向不失毫厘

  2007年,6岁的刘浩到了入学的年龄,而赤峰市内却没有盲校,康桂芹决定带着儿子去北京试试。在康桂芹看来,刘浩越是看不见,就越应该学会一技之长,这样他长大后才能自食其力。

  不过,一贫如洗的家境,让康桂芹对此行没抱太大的希望,她揣着仅有的200多元钱,和刘浩带着电子琴就出发了。母子俩坐的是30多元的硬座,来到北京后,选择了一家最便宜的40元一天的地下旅馆住下。

  多方打听之后,北京盲校收留了母子俩。学校不仅没有收取任何费用,还为康桂芹办理了打工证。康桂芹母子非常感激。盲校里没有钢琴老师,康桂芹必须自己想办法。那一段时间,康桂芹每天打工完毕之后,便跑到中央音乐学院的门口,望着那些出出进进的学生,心里特别羡慕。有一次,康桂芹拉住一个学生问道:“我想给孩子找一个老师,该怎么做呢?”那个学生上上下下看了康桂芹几眼,只见康桂芹的衣服特别破旧,脚上的鞋子还是胶皮的,于是直白地说:“没钱的话找钢琴老师,那怎么可能呢!”康桂芹的心里纠结了好一阵子,后来她四下一打听,才知道对方说得不假,钢琴课每堂都要上百元以上,没有钱是根本无法完成学时的。

  不过,康桂芹坚信,自己的儿子有超越常人的音乐天赋,她希望能找到好心的老师,可以免费教他弹钢琴。就这样,在北京大半年时间里,她一直在找,可是一无所获。

  有一次,康桂芹看到刘浩躲在角落里哭泣,她扶起孩子问道:“没有什么事儿,你哭个啥?”刘浩说:“我哭不为别的,是因为没有钢琴弹,住在这里,我连钢琴的琴键也摸不到。”看到孩子哭得肩膀不时抽动,康桂芹感到很对不起孩子。

  2007年6月,康桂芹期待的幸运果真降临了。南方一家媒体对母子俩的事迹进行报道后,众多的观众被深深打动了,很快,一些热心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当地的乐博琴行捐赠给刘浩一架钢琴,苹果基金会还提供了相应的学费与生活费,并联系了一家专业的钢琴学校。

  可是失去了光明,刘浩学起钢琴来还是比正常人困难许多。从电子琴转到钢琴,一些弹琴的手势有很大的变化,康桂芹每天都得在一旁监督与校正,防止刘浩重回以前的模式。此外,任何一个曲子,他都要先用手一遍遍地摸盲谱,把曲子完全背下来后才能练习。练钢琴的老师不懂盲谱,而盲校的老师们又不懂钢琴,面对这种情况,康桂芹只好自己学习。

  每当刘浩要练一首盲谱时,康桂芹都要事先将盲谱刻好。盲谱比正常的五线谱长,有时候刘浩都摸一两行了,还没有摸到正音符,因此,很小的一段曲子,康桂芹往往要刻出好几页,而刻出一页盲谱,最少需要一个小时。

  盲谱全部都由芝麻粒大小的凹点组成,一个小点的位置刻错,里面的内容都会相差很远。康桂芹深知“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道理,每次刻盲谱时,她丝毫不敢大意,刻好之后,她往往在检查四五遍之后,才交给刘浩使用。

  有时候康桂芹刻得很累了,便逗刘浩说:“浩浩,你看妈妈干活这么累,干脆你别学了!”刘浩这时便显得很紧张:“妈妈,虽然我看不见,但是我并不感到痛苦,可是你不让我学钢琴的话,我就会非常痛苦!”康桂芹扑哧一笑:“妈妈是在开玩笑,就是失去生活的全部,妈妈也不会让你失去琴声!”

  最让康桂芹欣慰的是,刘浩表现出超乎年龄的懂事。平时刘浩很喜欢吃饺子,由于经济困难,康桂芹每次只包二十多个,这些饺子刚好够刘浩一个人吃,而她只是扒拉一些剩饭。可每每刘浩知道了,他便果断地放下筷子,非要分一半给妈妈,要不然他就不吃。

  有一次,母子俩学完琴回来,半路上,刘浩突然对康桂芹说:“妈妈,今天我想吃麦当劳。”康桂芹听了很生气,因为吃一顿麦当劳得花掉四五十元钱。但考虑到儿子学琴很辛苦,她还是满足了儿子的愿望。当两人各吃了一份汉堡,从店里走出来时,刘浩得意地对她说:“妈,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今天是母亲节,我就是想让你吃点好的!”康桂芹这才明白了儿子的心意,她紧紧地搂住儿子,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琴声悠扬,让人生的一切变得美丽

  亲情纽带的紧密联结,让刘浩在韵律的世界里流连忘返。在所有的钢琴学员里,刘浩的刻苦用功是出了名的,每个月练习钢琴他都要弹断六七根琴弦。后来,一位调琴师为他换了一架新钢琴,可即使这样,琴弦还是经常被他弹断。有一年冬天,很多学生都放假回家,可是因为要参加舒曼国际青少年钢琴全国选拔赛,刘浩仍然住在学校里练琴。一次,康桂芹去给刘浩送饭时,听见只有一架钢琴的琴声在飘扬,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2010年1月,在一家慈善机构的资助下,刘浩前往德国布伦瑞克参加了舒曼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舒曼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每两年举办一次,是针对19岁以下有才华的青少年举办的国际性赛事,因此,前往参赛的选手均是音乐神童。在这次强手如林的赛事中,刘浩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拿到了三等奖。可拿奖的刘浩并不满意,他对妈妈说:“我下回一定要拿特等奖,我要像朗朗叔叔那样,成为世界级的钢琴家!”儿子的话,让康桂芹的心里一片明亮:是啊!刘浩如此喜欢钢琴,他的人生也多了一份精彩,不然的话,就只能像其他盲童那样从事按摩等行业,可选择的路很少。康桂芹暗下决心,不管以后多难,一定要让儿子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多年的操劳,康桂芹的心脏一直不好,来到北京之后,为了节省更多的钱给刘浩练琴,有一段时间,她偷偷地把药停了。一次,她由于连续打工的时间太长,心脏病再次发作了,陪着刘浩上学的途中,她走走停停,最后实在坚持不住,只好扶着路边的一棵树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聪明的刘浩上去扶住妈妈,直视着妈妈上上下下地“打量”着,康桂芹被他“瞧”得有些发毛,问道:“浩浩,你是不是有话要对我说呀?”刘浩没有正面回答她,只是一字一句地说道:“妈妈,你可不能病呀!我是电脑,你是主机,你要是病了,我这电脑就成了空壳子,什么都不是了!”

  儿子的话,让康桂芹意识到,自己在儿子心目中是多么的重要,自己的身体,更不能由自己说了算,因为它与儿子息息相关……

  2011年7月,在康桂芹的苦心培养之下,刘浩的钢琴技艺一日千里,更重要的是,他的性格活泼开朗,完全是一个阳光少年。由于知道他的人越来越多,很快,上海市的一家电影公司与刘浩联系,准备将他的经历拍成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的主题以励志为主,里面的“盲童”就由刘浩主演。

  进入剧组的第一天,善解人意的刘浩便惹得众人的喜欢,而由他倾情弹奏的一曲《你是我的眼》,专门献给陪伴他来的妈妈,更是震撼了在场每一个善良人的心灵:“如果我能看得见,就能轻易地分辨白天黑夜,就能准确地在人群中牵住你的手。如果我能看得见,就能驾车带你到处遨游,就能惊喜地从背后给你一个拥抱。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

  影片开拍时,刘浩主动来到女演员刘芳毓面前,对她说:“阿姨,听说你演我‘妈妈’是吧,你把U盘给我,我把我的资料全部拷给你,这样你就对我更了解,也方便你在电脑上观看了。”刘芳毓当时很纳闷,这个孩子看不见,怎么拷U盘呢?可令刘芳毓惊异的是,只见刘浩很熟练地打开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双手慢慢在键盘上摸索着,很快,他就找到了相应的键,接着,他开始“复制”与“粘贴”,几分钟后便“齐活儿”了!

  两人合作的过程中,刘芳毓发现刘浩做任何事情都十分执著与认真,就像他学钢琴一样。有一次,刘浩因为着凉发起了低烧,当时剧组每天为了抢进度,根本停不下来。刘浩便拖着病体坚持演戏。好几回演对手戏时,近在咫尺的刘芳毓发现,刘浩的脸上布满了虚汗,可是他就是不叫苦不喊累,咬着牙坚持着。看到这一切,刘芳毓十分心酸,觉得这个孩子太不容易了。

  在杀青的那一天,大家在一起吃饭庆祝时,刘浩哭了起来,他摸着刘芳毓的脸说:“虽然这部戏拍完了,可是我还想叫你妈妈,以后,我能不能管你叫刘妈妈呀?” 刘芳毓的心里顿时涌上一股暖流,一种欣慰,她痛快地答应下来,从那以后,刘芳毓便成为了刘浩的“干妈”。

  2012年12月,《弹钢琴的盲童》播出后,感动了无数电视机前的观众。大家纷纷在电影网页上留言,表达对刘浩的钦佩之情:“蜡烛的光芒虽然微弱,却可以照亮世人;刘浩的力量虽然弱小,但健全人都无法掌握的未来,他却做到了。” “对刘浩来说,困难是一种享受,悲伤也是一种享受!只要你的内心足够强大,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最美的东西!”

  康桂芹表示,只要刘浩开心,就会一直让他在“琴声之路”走下去。刘浩也表达了心底的一个愿望:“假如我有三天光明的话,我最想看看我的妈妈,因为她给我带来了快乐;我还想看看钢琴的黑白键,还有我的乐谱。不过三天时间有点儿少,最好能够多给我几天……”

  (责编/陶仁友)

  E-mail:taorenyou@163.com

  ■文/雪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