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西南大学(普通211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 经历了大四近一年的求职,我最终将“卖身契”给了美企Nu Skin(如新集团),接受了这个试用期每月6500元的销售职位。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即使是非名校、非小硕的人也是有可能进外企的。别太在意自己是本科还是硕士、是不是名牌大学的,外企并不看重这些。
很多人向我问起成功应聘外企的经验,我就简单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定要提早做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一定要顺从自己的内心,否则将来后悔和付出代价的一定是你自己。
我们身边不缺乏三四十岁辞了公务员来应聘销售的案列,而且他们的理由也惊人的一致:我受不了一成不变的生活,我渴望激情和富有变化的人生。在我看来这是极为冒险和不妥的。为何不早点进行职业规划,而要等到三四十岁时才醒悟过来自己到底适合干什么呢?
大三上学期,我参加了校职业规划大赛,一场比赛下来,我最大的收获居然就是知道了什么是“职业规划”。“打个比方,职业规划就像是一个方向盘,没有了正确指引,你永远达不到目的地。”很多工作了几年的人回头再看到这段话,都会对自己曾经的肤浅认识懊悔不已。
要记住,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王道。也就是说,如果你大大咧咧不拘小节,那就别尝试当会计当医生;如果你生性腼腆那就不要去应聘销售。
要多多积累求职经验
求职不能盲目,一定要有所准备。学会利用网络,人脉,求职节目等资源全面的去了解一个行业,一个公司和一个职位。
很多问我简历怎么弄,面试怎么准备等等,我想推荐一本好书《这些道理没有人告诉过你》,这是一本迄今为止最实用的求职工具书,很多大学生和白领纷纷感叹:“要是大一大二看到这本书就好了。”比如:它提供N种方法慎重择业,帮你避开“频繁跳槽”的弯它剖析HR审核简历的法则,帮你避开“简历海投”的弯路,它解析上百个面试问题,帮你避开“面试没底”的弯路。你想知道的求职问题,这些问题书上都有。真正吃透了你一定能找到一份理想工作。我就是后悔自己看晚了,有些道理应该早点明白的。
不想看书的可以看电视节目:《职来职往》《非你莫属》。《职来职往》更适合大学生,我在大三下连续看了很多期,从大家之言中收获了很多。记住,你要有目的的从节目中汲取精华,并对自己进行反思,给自己正确定位。如果你仅仅是觉得主持人好帅、好绅士、好智慧,那就失去了看这个节目的意义。
现在我更喜欢看《非你莫属》,因为针对面更广,展现的职场更加残酷的现实。不足的是这档节目整体公司水平不如《职来职往》,基本都是民企,而且行业比较单一,以IT互联网,教育培训居多。
通过看求职的书和求职节目,我也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要多和人打交道,提高自己的情商。这个社会,低情商的人迟早会被淘汰。盲目考证不如多练练英语口语 大学期间我没有浪费过多的时间在考证上。我甚至连最基本的计算机证书也没有。我也没有教师资格证,因为我确定我这辈子都做不了老师,但我坚信等自己以后有丰富的阅历后会有人主动请我去讲课,好老师靠的是口碑而不是证书。
大多数外企要求托业考试750分以上(如宝洁,联合利华之类),很遗憾的是大家居然都不知道托业是什么,其实托业考试就是国际交流英语考试,是针对在国际工作环境中使用英语交流的人们而指定的英语能力测评,由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设计。
托业考试证书的认可度在外企比BEC(上午英语考试)高多了。
在面试过程中,不管是一面还是二面,都是全英语对话。我的英语口语很流利,发音也标准,这点给我加了不少分。建议想去外企的学弟学妹们多花功夫在口语而不是四六级的刷分上。很多师弟师妹问怎么提高口语,其实对于这个被问了无数遍的经典问题我只能说:没有捷径,只有多说多练习,永远不要眼高手低,也不要妄自菲薄。
魏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