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 传输无线才最美
- 来源:新潮电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Wi-Fi,数码相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9-22 14:24
我们口中的Wi-Fi传输,是一种能够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ad、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互联网最早是通过网线来连接电脑,近几年大家越来越习惯以无线电波来连网,只要在一定的区域内放置一台无线路由器,那么在这个无线路由器的电波覆盖的有效范围都可以采用Wi-Fi连接方式进行联网,只需将无线路由器连接外网线路,那么它就变成了热点,可以支持多台机共享网络。
经过不断发展,无线传输在速率、便捷、安全及价格都得到大大的改进,在2002年时开始获得普及,伴随网络在人类社会的高速蔓延,Wi-Fi如今已成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中不可缺少的功能,其普及程度几乎等同于手机的通话和短信基本功能。目前各个城市大众公共场所基本都覆盖了Wi-Fi,人们可以随时进行网络的链接分享,工作、交流、生活的便利得到极大提高。相比目前三大运营商的3G以及即将到来的4G无线上网模式,Wi-Fi传输的优势在于稳定、高速和节约流量费,因此也被无线上网用户视为首选。都市现在流行的“低头族”,大都是Wi-Fi无线的拥趸,毕竟,比起传统的有线上网模式,Wi-Fi传输的无线便利更符合大家的“懒人精神”,只要有Wi-Fi网络,到哪里都有轻松上网,也不用繁琐的分配地址和分布网线,系统全部自动搞定,而且,大都还是免费。换句话说,若不是因为Wi-Fi网络,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程度可能还没有那么迅猛,并且由于发射信号功率低于100mw,低于手机发射功率,所以Wi-Fi上网相对也是最安全健康的。
有线和无线你说哪个好?
因为Wi-Fi的出现,直接促进了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掌上设备的迅速发展,随着社交软件在人们的生活中影响力逐渐深刻,甚至变得不可缺少,即拍即分享的电子设备愈加炙手可热,形式也变得不再单一。不妨试着在脑海中想象两个画面,画面一中,你轻举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拍摄下眼前的画面,舒服地坐在沙发上又或是在室外,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里的修图软件稍作修改,轻松通过Wi-Fi传送将图片上传到自己的微博或是微信的朋友圈让大家分享;而在画面二中,你背着硕大的电脑,手举单反相机拍摄下画面,然后通过数据线并连接电脑将图片传入电脑,再拿着鼠标打开修图软件修改完图片后发到微博,又或是再将电脑连接手机发送到朋友圈……前者的你神态轻松泰然自得,后者的你手忙脚乱还得防着“梁上君子”趁机作乱,孰优孰劣高下立判。这就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尽管手机的拍摄效果差强人意但依然让人趋之若鹜。原本,即时分享的关键就在于速度而并非图片的质量,何况上传网络的图片本就不需要太大,加上有着各种修图APP的扶持,无怪乎前者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首选分享模式。
当然,以目前的传输速度而言,传统采用2.4GHz和5GHz波段的Wi-Fi传输速度跟目前主流USB3.0相比,自然有所不及,传送大文件还是后者占主导,但当倘若只是网络上流传的几百K的图片而言,这之间的时间差距可谓微乎其微,但便利程度不可同日而语,放在目前移动社交的大环境下来看,显然Wi-Fi传输模式要更胜一筹。当然,Wi-Fi便利给传统影像带来的改变还远不止如此。
不妨举几个常见的例子,演唱会现场,因为囊中羞涩而只能买到看台位的你,此时若想拍下会场中心的画面该如何操作?过往我们只能将数码相机或摄像机举过头顶进行盲拍,成功率可想而知,往往一场演唱会下来,累得半死,可分享的图片或视频寥寥无几。如果你的拍摄设备有了Wi-Fi传输,其结果就大不相同了。你可以通过相应的手机软件将相机与手机无线连接,通过手机的屏幕来观察拍摄的角度并直接在手机上进行相机的操作,再及时将相机中的内容实时通过Wi-Fi传输发送出去。而对于一些喜欢自己拍摄短片的朋友来说,在特定情况下想用摄像机拍摄一些特殊角度画面却苦于无法实时监控和操作的时候,通过Wi-Fi传输,这些问题也迎刃而解,不仅省去了以前需要另外购买或是租借监视器的额外开销,也节约了人力;另外,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和都市宠物人群的规模日益扩大,通过固定的摄像头或是摄像机连接家中的Wi-Fi热点,在手机上安装相应的软件,你可以随时观察家中的异动,而这也是智能化家庭的最佳诠释。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有线和无线的传输方式不单只是一根线的问题,它让我们看到了传统影像业在个性时代更多的运用面。
消费电子一直传达的精神是“以人为本”,传统的影像业确实需要无线革命,一款相机或是摄像机,不单只是在拍摄效果上精益求精,更要在使用方式上推陈出新,何况影像业发展到今天,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在拍摄性能上的提升幅度着实有限,业界大佬们必须要找到新的刺激点才能让消费者的目光重新投向自己,推出拥有Wi-Fi功能的数码影像产品可谓恰逢其时。
前代产品的尴尬处境
由于手机和平板的使用特性决定了它们并不会专注于影像本身,而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在拍照和视频方面具有前者无可超越的优势,历经多年发展,后者在实用性和操作性能上如今也越来越简单而高效,当融合了Wi-Fi功能即时分享后,无疑会更多满足用户的多样需求,产品优势体现明显,这一切看似顺理成章,但在推出此类功能产品的伊始,这条路却走得非常坎坷。
早在2003年,专业级别单反数码相机尼康D2H就可通过外置天线实现无线传输功能,到了2005年,很多卡片相机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将Wi-Fi功能加载其身。如柯达EasyShare-One相机是通过插入Wi-FiSDIO卡实现照片或视频的电子邮件传送,或传送至柯达的照片网站;而尼康P1和佳能IXUSWireless则在机器本身内置Wi-Fi无线模块,将存储卡中的图片直接传输到指定的电脑或跟自家的打印机连通直接打印。
Wi-Fi与数码相机的渊源如此之深,概念也不错,但却没有迅速普及,分析来看,可能是因为一来,当时的无线社交平台尚未形成,国外的Twitter诞生于2006年3月,而新浪微博要到2009年才初露端倪,微信更要等到2011年上线。因此,Wi-Fi相机的诞生过早多少有些生不逢时,而消费者的不买账也让几大影像业大佬们有些尴尬,其他观望的厂商更是不敢轻易进入;第二,由于没有良好的平台展示以及技术不够成熟,这就使得实际操作起来不仅繁琐,还会经常出现断线或是登陆不了要上传的空间等问题,用户体验很差。传统影像业的“试水”多少有些玩票性质,加上消费者的不认可,当年影像产品的Wi-Fi化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
多样的产品同样的Wi-Fi
回到我们一开始说的故事,这两年,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发展如火如荼,国内无线社交平台的用户规模呈井喷式发展,媒体多方面的宣传加上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无线互联时代让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找到了全新的交流方式。再反观传统的影像业,影像技术发展已呈瓶颈之态,此时,Wi-Fi无线技术的运用也就成为了传统影像产品全新的着力点。2012年,或许可以称为数码影像的Wi-Fi年,从旗舰单反到消费级数码产品,搭载了Wi-Fi无线分享功能的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数量不少,从去年发布的搭载了Wi-Fi功能的数码相机来看,大部分都是采用Wi-Fi链接智能移动设备(手机或平板),再通过移动设备传输至网络的方式实现无线分享。诸如佳能IXUS510HS、索尼HX30、富士Z1010EXR等旗下搭载Wi-Fi功能的数码相机均采用了这种方式,然而这种方法其实并未实现真正的即时分享,有一定的局限性;一直在摄像机业以专业技术著称的JVC公司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去年JVC推出了六款Everio系列EX、VX和GX型号消费级数码摄像机,搭载的Wi-Fi功能可进行实时监控、地理标记、远程遥控(自动发送照片、视频邮件)和智能手机与电脑连接等操作,功能的多样及创新,在数码摄像机这个行业内可称得上首屈一指。摄像机业界龙头索尼自然也不甘于落后,在其2013年发布的部分Handycam摄像机支持Wi-Fi无线操控,用智能手机可通过Wi-Fi遥控完成拍摄、变焦、模式切换等操作,同时方便用户自拍,并可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作为监视屏。另外,还可以通过Wi-Fi将视频与图片传输到其他设备和分享到网络上。
也有厂商另辟它径,向智能手机“取经”,在自家数码产品中植入客户端,比如三星的NX1000,就可以让用户通过Wi-Fi无线连接,直接将照片便捷地上传至新浪微博、人人网、POCO网,或者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外,三星的Wi-Fi功能还提供云服务上传,不必在担心照片的丢失。惟一遗憾的就是NX20并不支持触摸屏,在输入大段文字时,效率还有待提高。
变革进行时现在正当时
新生事物总是要面临各种各样的考验,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还记得互联网的初级阶段么?没有多少网站可上,拨号难拨且速度缓慢还经常断线,资费也非常高,再看今天,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应传统数码影像业的Wi-Fi化,也是如此。在经历了2012年的Wi-Fi影像元年后,今年应该是有所发展的一年。当传统影像业的固有份额受到冲击,除了对科技发展的感叹外,传统影像业自身也确实应该到了该变革的时代了。就如同当年的像素飞跃、存储介质飞跃、标清到高清的飞跃……而如今,再插上Wi-Fi的翅膀后,传统的数码影像业正预热着一波新的热潮。
我们相信支持无线Wi-Fi技术的数码影像产品会有更好的发展未来,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前提下,拓展周边功能会是未来数码影像产品的主流发展方向,惟有让用户更方便的操作,更舒心的使用才会赢得未来的市场空间,让传统的数码影像业焕发新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