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干得多,挣得少”发出危险信号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0-02-08 15:32
  一组数据值得玩味:1992年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8.8%,2007年只有52.3%,16年下降16%,平均每年下降1%;而政府和企业收入上升16%。人民日报记者多地调查也发现,普通居民“干得多,挣得少”。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总体稳步增长的同时,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在拉大。这一情况,引起社会反响和广泛关注。

  有学者认为,“干得多,挣得少”发出危险信号,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占比不到42%,并呈逐年下降趋势,而资本回报比重却节节上扬。在我国初次分配领域,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是一个普遍现象,企业财富明显向资本倾斜。

  危险一:“干得多,挣得少”,劳动者收入比重的下降,必然造成贫富差距的拉大,由此潜藏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成为发展路上随时可能引爆的危险。社会的两极分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带来一边是财富的积累,一边是矛盾的积累,长此以往,何谈社会稳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劳动者劳而不得或劳而少得埋藏的积怨,必将为经济发展蒙上一层阴影。加之,垄断行业与腐败造成的社会分配不公,令经济问题很可能演变成为社会问题。

  危险二:由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过低,“干得多,挣得少”,制约着百姓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干得多,挣得少”令国家在振兴经济方案中提出的拉动内需成为空谈,这直接引发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乏力。事实是,居民有内需但这种需求却被预期中的大宗开销牵制,房子、教育、医疗、养老,这些逐渐成为很多普通劳动者已经无法承担的生活之重。在居民财富下降的同时,有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仅为35.4%,比发达国家低了30个百分点,也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最低点,比历史最高水平1985年的52%低了约17个百分点。劳动者有钱不敢花,或者,不多的收入几乎全部流入有限的领域,我国经济发展又如何步入良性架构?

  危险三:从道德层面看,如果劳动者辛苦付出依然生活捉襟见肘、困顿无依,社会的道德与良心何在?良性循环的社会生态应该为广大劳动者建立一条看得见的上升通道。现实生活中,诚实劳动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必然带来市场秩序的畸形发展;分配不公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整个社会价值判断标准的失衡。劳动的价值被贬低,寻找利益的“捷径”成为人人追逐艳羡的“财富传奇”,这样危险的暗示,必然导致整个社会正向价值体系的崩溃瓦解。

  公平和诚实劳动是分配制度的原则,也是通往和谐社会的基本准则。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真正让人们“劳有所得”、“干有所值”,是一件鼓腰包、顺民心的要紧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