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业界普遍认识到推行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的价值所在,但是由于国家BIM标准的缺失,我国建筑行业BIM的推广依旧存在较大难度。
左右为难的BIM推广
曾就职于宝钢、现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中船九院)技术中心研发部BIM研发主任滕彦认为,BIM在工业领域推广并不难,在建筑业推行BIM之所以难度较大,原因之一是缺乏原动力。在工业领域,如果配件设计出现问题,可能导致几十万元的损失,因此工业企业特别强调设计质量,而BIM对设计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不过在建筑行业有过实践后,滕彦发现,如果在建筑行业通过BIM来提高设计质量,避免设计误差,节省下来的费用也是巨大的。于是,滕彦开始思考如何驱动BIM在建筑行业的推广。他认为,随着建筑设计从粗放向精细化转换,建筑行业的BIM应用会向工业靠拢。
Bentley大中华总裁刘德盛认为,当前我国缺乏BIM国家标准增加了BIM的推行难度。“很多国际厂商的产品都不能拿过来就用。”刘德盛说,“系统只是BIM的一部分。BIM还包括工作流程、习惯和规范等。”国外软件要想拿到中国来推广,要先进行本土化,界面的本土化很容易,而数据库、规范的本土化就比较难。
北京中信和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中信和业)运营管理部BIM副总监张学斌站在业主的角度说,他们最迫切需要在国家层面制定BIM的数据交付标准,因为现在BIM应用是割裂的,无法将三维设计模型从设计阶段顺利地延伸到施工阶段,无法形成全生命周期的BIM应用。
刘德盛介绍,在BIM推行得好的发达国家,普遍都有BIM的国家标准,如英国的协同生产信息标准BS1192。不过,我国建筑行业的BIM标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制定工作已经启动。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简称标准院)负责《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和《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的编制。
就在8月28日记者采访刘德盛的前两天,他与标准院的两位领导进行了详细会谈,商讨如何将制定出来的中国BIM标准尽快融入Bentley的AECOsim Building Designer 全新中文版中。该产品旨在帮助建筑师和工程师创建内容丰富的信息模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Bentley和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下属的金土木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我们(在跟随国家标准方面)第一次做得那么好,以后每个产品都会这么去做。”刘德盛说。
两条腿走路的“中国尊”
中信和业Z15项目即建成后将成为北京市最高建筑的“中国尊”。张学斌透露,中信和业希望在Z15项目中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BIM管理。“我们希望从前期的用地规划、设计、施工、采购到最后的运营交付,以及交付之后的物业运营,是在一个模型上不断深化应用的。所以交付标准非常重要。”张学斌说,“我们会建立一个非常详细的标准,作为Z15项目BIM实施导则。在导则里,我们对项目的设计单位、专项设计顾问、施工单位都有很明确的BIM技术要求。”
同时,中信和业参编了由标准院主导的数据交付标准。“国家标准目前还在编制过程中,我们等不及国家标准。”张学斌说,“项目级标准的建立可以帮助国家级交付标准更好地落地,这是我们从业主的角度去理解BIM标准。”
据悉,中信和业已选择Bentley的ProjectWise平台作为Z15项目的项目协同管理平台来落地项目BIM标准,并在设计总包方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架设了服务器。这样,参与设计的各个设计单位就通过ProjectWise将本来各自独立的BIM工作协同起来。
邱燕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