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4月16日给一季度经济数据做出了“好于预期”的定性,但该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以技术借口拒绝公布环比数据的举动,却给人们一种“此地无银”的印象:现在还没到乐观的时候。
远在美国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就是悲观者之一,他在评价中国信贷猛增时说,这不代表经济反弹,未来世界经济新增长点之谜未解。
从时间上看,中国GDP增速从2007年二季度高达14%到今年一季度跌去一半以上的周期性变化,与美国次贷危机的周期基本重合,也与中国经济对外需的高度依赖基本一致。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沈明高指出,中国经济要率先于其他国家复苏,必须要有独立于其他经济体的推动力量。
无疑,这个独立力量首先要排除的就是出口。那么,投资呢?从去年中央政府出台“4万亿”投资拉动系列政策前后起,《投资者报》就一直呼吁:13亿人的消费需求才是经济真正的推动力量。而相比超富阶层和贫困阶层而言,中富阶层无疑具有更大的消费潜力。
从产业角度看,我们认为,汽车业可以成为开启中国经济引擎的新钥匙。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室主任王小广,和我们持相同观点。他认为,出口和房地产都无法再实现以往的高速增长,拉动中国经济增长需要依靠汽车消费。他表示,汽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像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美国,以及二战后的日本和欧洲一样,通过“汽车化”带动经济的复苏。
汽车可以拉动大约150个行业的说法已是众所共知,据《投资者报》研究员测算,如果中国汽车年产销量达到3000万辆,那么,汽车工业带动的总产值将达近13万亿元。而目前中国GDP总量也就28万亿元左右。
不仅如此,如果汽车能在中国城市及乡村得到普及,那么,一个重要的意外之喜就是,缩短城乡差距、促进资本下乡等棘手的根本问题,可能得到更好的解决,就像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的美国,也是“顺手”消除了城乡差距一般。
2月以来,政府已经出台诸多政策提振汽车消费,本月初,更有商务部等8部委出台专门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而最新公布的中国3月汽车销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数据,印证了相关政策的有效性。
但我们认为,目前我们的汽车消费刺激力度仍然远远不足,仍然难以支撑汽车产业更快健康发展。我国目前千人汽车保有量大约为30辆,远低于同是发展中国家的俄罗斯、阿根廷、巴西(分别是它们的1/6、1/7、1/3左右),更不用说美国了(大约是它的1/25)。要赶上它们,需要在还富于民、让利于企等方面下更多功夫。
也许会有人批评,这样做会使我们陷入“汽车经济主义”歧途。但我们认为,在当前形势下,为经济发展找到捷径比单纯的主义批判重要很多。至于发展汽车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则可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环境门槛等方法预防和挽救。
如果汽车能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进而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那么,克鲁格曼的担忧也就变成多余的了,“汽车经济主义”就不是歧途,而是中国发展的新坦途。
汽车兴,则中国兴。
“汽车经济主义”,是付诸行动的时候了。
《投资者报》评论员 黄海川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