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金告急 负面事件不断 江苏银行被迫增资扩股 上市难觅先机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江苏银行
  • 发布时间:2013-11-30 12:35

  资本金消耗较快、不良双升、上市又无法完成——无奈之下,江苏银行惟有寻求增资扩股。

  《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江苏银行8月13日公告称,其变更注册资本及公司章程事宜已获江苏省工商局核准,注册资本由人民币91亿元变更为103.90亿元,增加了12.9亿元。

  显然,其每股5元的增发价格,并未被市场完全接受。原因在于,每股5元的增发价为江苏银行2012年末每股净资产3.75元的1.33倍,与上市银行相比,并不低。例如,与江苏银行同类型的北京银行仅0.89倍。

  《投资者报》记者就此事采访江苏银行,不过,江苏银行对外公布的有关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尽管新一轮增资扩股完成,但市场低迷,市盈率不高,加之江苏银行自身负面消息不断,该行上市更显遥遥无期。

  增长放缓资本金仍告急

  按截至去年末的资产规模计,江苏银行是中国第三大城市商业银行,仅次于北京银行和上海银行。

  数据显示,2012年,江苏银行利息净收入为176.02亿元,比2011年增加18.29%,其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分别增长34.2%与59.9%。

  记者注意到,随着央行在2012年内的两次非对称降息,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江苏银行利息支出增幅超过利息收入增幅,利息净收入增幅远低于贷款规模的增长。在此情况下,其存贷比为66.22%,远低于监管红线75%,这表明其资金并未充分利用。

  江苏银行的年报进一步显示,其净资产收益率从2010年的22.19%上升至2011年的23.1%,但2012年出现下降,降至22.71%。

  在增长放缓的情况下,2012年江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01%,比2011年的0.96%提高了0.05个百分点。虽然其不良贷款率的绝对数并不高,增长也不多,但不良贷款余额增加不少。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其不良贷款余额为35.65亿元,比2011年末的27.89亿元增加了7.76亿元,增幅将近三成。

  引人关注的是,江苏银行的资本消耗很厉害。江苏银行资本充足率下滑所带来的压力日渐显现。截至2012年年末,江苏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2.16%,较2011年下滑0.66个百分点;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45%,较2011年下滑0.28个百分点。

  高价求增资扩股

  显然,急需补充核心资本的江苏银行,在连续多年发行了次级债后,上市之路又迟迟打不开,只能重新走上增资扩股之路。

  自从2009年与2010年两次进行增资扩股,分别定向增发5.5亿股及7亿股后,江苏银行已多年未有增发方案推出。此后,该行一直靠发行次级债进行资本补充。

  2012年的股东大会通过了新一轮的江苏银行增资扩股方案。悦达投资、模塑科技、宁沪高速等上市公司均认购了其增资股份,此前并不持有江苏银行股份的宁沪高速出手最“大方”,认购股份数量最多,达2亿股。此外,模塑科技、悦达投资的认购数量分别为2000万股及3500万股。上述3家上市公司在公告中,均认为参股江苏银行是看重该行未来发展及稳定的投资回报。

  值得注意的是,各家上市公司股东对最新的增资扩股计划产生了分歧。

  截止到2012年年末,江苏银行每股净资产为3.75元,对应该行每股5元的增资扩股价格,此次发行的PB(市净率)为1.33倍。认购数量最多的宁沪高速对外宣称,这一数值相比于净资产收益率较高的已上市银行处于低位,因此增资价格较为合理。

  然而,其他上市公司股东却有不同意见。原因在于,每股5元的增发价为江苏银行2012年末每股净资产3.75元的1.33倍,与上市银行相比,并不低。例如,与江苏银行同类型的北京银行仅为0.89倍。

  且事实上,截至目前很多银行已经“破净”,比如浦发银行市净率只有0.8倍(以8月22日股价为例)。显然,江苏银行的定向增发价格并不便宜。再加上,这些新认购江苏银行股份的股东,要想在短期内指望收获江苏银行上市后所带来的溢价并不现实。江苏银行今年的股东大会审议议案中,包含延长A股上市决议有效期的内容,实现A股上市仍为江苏银行未来努力的主要目标之一。

  就此而言,参与江苏银行增发的企业,如果从实际收益上来看,还不如选择二级市场上购买银行股,既便宜又有流动性。

  据了解,此轮江苏银行增资扩股方案采取非公开定向发行方式,增发数量为不超过13亿股,价格为每股5元,拟再融资规模为65亿元,所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充实资本金。

  上市仍无期

  在上市迟迟无法完成之际,江苏银行的人事也开始变动。8月13日,江苏银行公告称,原南京银行行长、党委副书记夏平,就任江苏银行董事长、党委副书记,接替已届退休年龄的黄志伟。

  但在增发完成之后,对江苏银行来说,上市或许更加遥遥无期。

  近日有消息称,江苏银行上海金桥支行在去年2月至4月期间,凭借宜信普惠信息咨询公司提供的授权查询书,在未与客户发生业务关系的情况下,查询了3.2万余人的个人信用报告,因此被央行上海分行责令整改。

  负面事件不断,显示出江苏银行的管理漏洞。在竞争如林的排队上市银行中,江苏银行很难占得先机。■

  《投资者报》记者 张东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