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戴尔

  • 来源:微型计算机
  • 关键字:戴尔,营销
  • 发布时间:2013-12-05 10:55

  从1984年迈克尔戴尔创立PC‘s Limited,到1988年更名为Dell Computerln上市,再到2003年将“Computer”从公司名中去掉。戴尔公司在发展中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定位。现在,私有化的戴尔又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将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戴尔”。

  北京时间2月5日晚,戴尔公司宣布创始人迈克尔-戴尔与银湖资本将以每股13.65美元的价格启动私有化,交易规模达244亿美元。根据协议,迈克尔-戴尔以现金加股权的形式回购,银湖以现金形式参与,而微软将出资20亿美元。交易完成后,迈克尔-戴尔将继续担任公司CEO,同时也是最大股东。作为一个规模庞大的计划,戴尔公司在私有化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收购人与股东之间的博弈。最终,在1 0月底,戴尔公司完成了私有化并从纳斯达克摘牌,最终的私有化价格为每股-13.75美元,外加每股1 3美分的特别股息。

  “戴尔为什么要进行私有化现在的戴尔与曾经的戴尔有什么不同?”当我们看到戴尔公司的一系列变化时,脑海中就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这样的问题。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也许我们可以先看看戴尔公司最近的表现。从上个季报来看,尽管戴尔公司纯利润同比下滑72%,但是其个人电脑所占市场份额仍上升了1个百分点。同时,经过四年的努力以及斥资1 30亿美元对服务、软件及其他领域进行的一系列并购,服务及软件业务正在成为戴尔公司重要的业务增长点,上一财季收入上涨8%。

  回到收购本身。自2005年之后,戴尔公司的股票就一直走在下滑的通道。面对利润日渐菲薄的PC行业,想要在大势上有所改观非常困难。而到2013年初,戴尔公司的股价更是接近谷底,对于收购方而言这是降低收购成本的好时机。另—方面,在之前的三四年间,戴尔公司—直在为业务转型进行努力,希望能够摆脱纯粹的PC销售商的定位,而成为可以与惠普乃至IBM全面竞争的企业解决方案提供商。但是,这种转型并不一定会受到投资市场的接受,从戴尔公司近年来的股票价格就可以看出,资本市场并不希望为了转型付出太大的代价。但是对于没有搭上移动互联列车的戴尔来说,想要完成面向企业级市场的转型,不付出一定的代价是不可能的。作为成名远早于马克-扎克伯格的IT行业“神童”,迈克尔-戴尔一直以来都有效掌控着戴尔公司。当资本市场无法继续为戴尔公司的发展提供支持,反而造成一定阻碍的时候,私有化对于迈克尔戴尔而言也许只是又—次创业而已。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营销”都是戴尔公司最核心的基因,直接模式(从企业到客户)则是戴尔公司成功的法宝。据迈克尔-戴尔介绍,他是裉据一个非常简单的思路开始创业的:“如何让购买电脑更便捷?直接把电脑卖给终端用户,去除分销商的加价,并把省下的钱还给用户。”凭借这样的信念,他于1984年初在美国德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注册了“PCls Limited”。最初,戴尔公司通过报纸和电话来销售电脑,而1 996年之后戴尔公司开始通过网站www.de.com销售电脑,将直销模式推向了高潮。

  此一时彼一时,戴尔公司开创的“直接模式”让它可以凭借低廉的价格赢得个人用户的青睐,但是当PC行业利润被大幅压缩的时候,再要依靠价格战来获得市场份额,就变成了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纯粹依靠营销手段来获得行业地位,会让投资者过分看重市占率和利润,而忽视长远的趋势发展。当戴尔公司面临转型的压力时,这种忽视就会变成一种致命的错误。原本在个人消费IT领域具备强大影响力的戴尔公司,却在移动互联时代开始的初期没能把握住机会,过分依赖于营销而忽视产品技术本身,让戴尔品牌缺乏必要的技术底蕴。为了弥补这种缺陷,戴尔公司采用了最直接的手段:收购。无论是在消费领域收购Alienware还是在商用领域收购EquaILogic和Compellent,都力戴尔品牌赋予了更多的技术和文化基因。与此同时,戴尔公司也在一次次收购和产品线扩张中,实现了自己的转型。

  戴尔公司的变化,早在2003年其将“Computer”从公司名称中剔除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当时,PC市场已经开始显露出一丝颓势,因此戴尔开始在PDA、打印机、服务器、数据咨询等一系列领域开始扩张。从2002年的一份统计数据来看,戴尔有73%的收入来自于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27%来自于服务器、存储设备、工作站等企业产品,尤其是在低端服务器市场有可观的份额。不过,在业务扩张的过程中,戴尔公司的表现并不都那么令人满意。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能摆脱“PC厂商”这样一个并不那么耀眼的头衔。

  最近几年,戴尔业务持续低迷。传统PC市场逐渐饱和、竞争惨烈,除了PC厂商,戴尔还面临着智能手机和和平板电脑厂商的严峻挑战。后PC时代,戴尔公司应该如何生存?在没有把握好手持智能终端机遇的情况下,只有稳定的企业市场才是机会。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戴尔公司会彻底放弃PC,因为戴尔既没有达到lBM在技术积累方面的高度,也基本上没有遇到像惠普那样的高层动荡问题。戴尔公司原来的优势在于各种IT终端的生产和销售,包括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工作站以及服务器,但是要想进入企业级市场参与惠普、IBM的竞争,还需要拥有更全面的服务和解决方案。

  茌这种情况下,别无选择的戴尔公司只能进行一系列的针对性收购,同时为了摒弃资本市场的影响而进行私有化。2010年以来,戴尔公司进行了多起并购,先后收购了云计算解决方案厂商Boomi、虚拟化存储厂商Compellent、安全服务厂商Secure Works、网络设备厂商Force 10 Networks等。在此之前,戴尔还斥资1 4亿美元收购存储设备制造商EquaILogic,以及39亿美元收购IT服务供应商佩罗系统公司( PerotSystems)。戴尔公司的收购目标都是在技术研发或者IT服务方面具备价值的公司,而非单纯为了获得市场份额。近年来,戴尔公司平均每年会收购七到八家公司,收购的重点在于将技术积累和产品整合进戴尔的体系,并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

  私有化只是戴尔公司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相对于资本层面的影响,我们真正应该关心的是,私有化以后的戴尔公司,将会出现哪些变化。

  首先,戴尔公司将加速摆脱PC厂商的标签,而加速成为一家全面的企业解决方案提供商。不过,因为脱离了开放的资本市场,戴尔公司在下一阶段的转型重点除了继续维持对小型技术公司的收购以外,可能主要的精力将会放在对内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上。其次;私有化后的戴尔公司,很可能会进行较大的业务调整。如果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看到戴尔分拆了Alienware,或者将PC终端与企业服务全面整合,那么我一点都不会觉得吃惊。

  不过不管怎样,我们都不得不佩服迈克尔·戴尔,在年近半百、功成名就之时,却依然开始了新的征程,推动戴尔公司新的变革。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