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全能管家 英特尔至强E5-2697 v2评测报告
- 来源:微型计算机
- 关键字:数据中心,E5-2697,英特尔
- 发布时间:2013-12-05 13:08
9月11日,英特尔在北京正式推出lvy Bridge-EP平台至强E5-2600 v2。英特尔当时宣称新处理器性能将大幅提升50%左右,这不能不让人惊讶,要知道这只是一次工艺的提升。实际性能到底有没有这么牛?它的性能提升又是如何实现的?终于,本期我们将体验至强E5-2600 v2旗舰——至强E5-2697 v2,为大家揭晓问题答案,同时会与上代旗舰进行对比,亲身感受新品进化过程中的种种改变。
如今,多元化的企业生存环境逐渐形成,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首的IT应用负载变得冗杂。包括计算、存储和传输模式在内的每一个应用环节都在发生变革。一句话,单纯追求性能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何从容应对这些,对于处理单元不得不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可以说,至强E5-2600 v2正是为应付庞大而复杂的数据计算而生的。
英特尔的每一次工艺革新都是令人激动的。Penryn可以说是最近的一次代表作,借助当时新发明的高一k金属栅极晶体管技术,处理器制程由上一代的65nm加速提升至45nm,晶体管数量提高近2倍但核心面积减少25%,并且性能大幅提升约45%。长江后浪推前浪,如今新一代的lvy Bridge首次采用3-D三栅极晶体管技术(InteI将其命名“Tri-Gate”),这一革命性技术可为处理器带来最多37%的性能提升,而且同等性能下的功耗减少一半。沿用了50多年的平面晶体管技术最终终结。 lvy Bridge桌面级产品已于去年4月发布,一年的市场洗礼帮助服务器版本在稳定性和功能上更加完善。相比上一代产品,最新至强E52600 v2的制程工艺由32nm提升至22nm,同时引入了新的电源管理特性(这部分我们会在后面饼到),这使得该系列处理器的功耗更低。官方数据显示,凭借更新的制程以及技术,至强E5-2600 v2在性能和能效方面有着显著的变化,其能效比提升高达45%,处理器性能提高50%。如此惊人的改变,有人甚至直言,lvy Bridge-EP将再—次成为经典。
新一代lvy Bridge-EP拥有更多核心,提供4至12个不同核心规格选择——针对不同的工作负载,分别满足双路工作站、双路基础平台( Basic)、双路标准平台(Standard)和双路高级平台(Advance)需求。首先,4到6核的芯片,拥有15MB的共享L3缓存,TDP为40W至80W;6到1 0核的芯片,拥有25MB的共享L3缓存,TDP为70N至130N;而12核芯片,L3缓存达到30MB,TDP仍然控制在1-15N至1 30W。并且1 2核芯片拥有两个内存控制器以提高带宽和内存支持总量,内存通道仍然为4个,但是分布有所变化——每个控制器控制2个通道。最高内存总量翻番至768GB,内存频率则由1600MHz提升至-1866MHz(1.5V电压)。此外,不同规格的处理器支持不同的QPI总线,从6.4GT/s到8GT/s,PCI-E控制器每个SKU速度为8GT/s。
通过SPEC CPU 2006基准测试我们发现,E5-2697 v2的单线程(吞吐量)整数计算能力相比E52690提升1 1.6%,多线程整数计算能力提升则达到38.7%。得益于核心、线程的增加以及内核的优化,在多线程浮点性能测试中,E52697 v2较E5-2690提升35%,单线程浮点测试也有17. 2%的提升(两款处理器均支持AVX指令集)。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即便频率有所降低,但E5-2697 v2的单线程性能提升依然超过了1 0%。以上一代产品为基础,通过增加50%的核心、线程以及缓存,E5-2697 v2的整体性能提升接近40%。虽然与理论上的50%整体性能提升有差距,考虑到测试环境中的干扰因素,宅的表现依然十分可观。
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变化之外,E5_2600 v2在一些特性方面也做了提升。E5-2600 v2处理器家族引入了两项新的安全特性:1、OS Guard将操作系统权限与应用权限隔离,防止恶意软件侵入操作系统;2、指令集层面支持随机生成64位密钥。当然,作为Sandy Bridge-EP的升级版,lvy Bridge-EP继承了超线程、睿频加速、VT-x/d虚拟化、AVX高级矢量扩展指令集等技术。针对I/O的优化,E5-2600 v2支持两个新的特性,一是原子操作的支持,二是非透明桥的支持,这将更有利于并行计算。同时电源管理机制得到了改善,包括可配置的TDP和低功耗模式、DDR l/O嵌入式电源门控(可在深度休眠状态完全关闭)等,可配置的TDP是其一大特色——能让同一颗处理器拥有多个不同的TDP,追求性能的时候调高,侧重功耗的时候降低,并且会根据运行时触发器进行动态转换,从而提供更大的性能/功耗选择空间。此外,E5-2600 v2真正支持PCI-E 3.0,这意味着E5-2600 v2能够更好的支持万兆以太网络、SSD以及HPC应用的处理器+协处理器的微异构技术,满足实现高密集的虚拟服务器.云计算以及扩展存储空间所需的整体性能需求。
未来四年,移动互联设备以及相关服务所产生的数据流量预计将保持66%的年复合增长率。这一趋势将会给网络基础设施带来更大的压力,并要求其变得更为灵活和高效,以支持企业更快地配置服务。
英特尔今年提出的战略名为软件定义基础架构,也是针对自己提供的产品技术而定的。并且,英特尔定义了五个维度的关键属性,包括性能、能耗、利用率、散热和安全性,通过协调软件利用这五个维度进行协调,能够让系统整体变得更加智能、高效。软件定义基础架构,简单说就是虚拟化、软件化数据中心的一切资源,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安全等,充满高度灵活性、弹性和可靠性的特性,使其成为云计算平台的支撑。在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里,用户不但能够轻松获得所需的各种物理资源,而且能够按需进行扩展或收缩。依托至强E5-2697 v2的虚拟化高性能基础(通过测试SPECjbb2005,E5-2697 v2的Java运算性能相比E52690提升36%;VMmark虚拟机测试,性能提升32%),相关资源部署和调配将变得快捷方便。以服务为导向型而设计的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可以适用于整个工作负载领域,提供优化的解决方案。
在网络方面,原来以人工操作为主的网络配置需要耗费大量精力,网络资源更新耗时通常多达两周或三周的时间。相比之下.英特尔至强E52600 v2产品将能够大幅提高这些工作负载的处理效率。
如果说至强E5-2690向“高性能、低功耗”大门迈出了一大步,那么至强E5-2697 v2则是将这步迈得更稳。总的来说,E5-2697 v2虽然只是制程工艺的更新,但在工艺、内存支持、I/O、核心特性等方面的变革却非常明显。相比E52690,接近40%的整体性能提升,TDP减少5w,谁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未来企业级存储、网络应用方面,我们也期待英特尔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