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人们买表的消费形式逐渐多样:传统店铺、拍卖会、寄卖行、网购、代购、境外消费……虽然风险各不同,售后待遇也大相径庭,但钟表消费市场的多元化已经确立,这是必须面对的事实。
神奇的两万元分界线
两万元是目前我国钟表市场一条重要的分界线。简单来讲,两万元以内的表,人们基本能够认为它就是一枚用来看时间的时尚配件,消费之前无须太多思考和比对,消费行为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也不大。佩戴这样的表就是为了好看、搭配衣服,还有相对比较耐用。买家不会去奢求保值、增值、用来传家等不切实际的想法。另外还有一点,购买两万元以内的表,消费者不会在意是否需去到境外,即使境外消费会得到一些实惠,与不菲的旅行开支相比,意义不大。这是目前中国市场对瑞士钟表的主流消费层级,受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最小,数据表现一直很稳定。我称其为“自用市场”或“刚需市场”。
当一只表的价格超过两万元,人们对它的态度就发生了奇妙的变化,表不再是时尚配件,买表更像是购置固定资产,人们非常在意品牌所谓的“排名”,它是否保值?它是否可以当作传家宝?两万元以上的市场也是众多瑞士顶级品牌在华争夺的主战场。
中国钟表市场不再是自喷井
十几年前,国内的奢华名表店好似芝麻烧饼上的芝麻,是点缀、美味,却也是配角。遥想当时,我与父亲骑自行车一个多小时去北京燕莎友谊商城瞻仰顶级名表,仿佛参观博物馆一般,这些东西曾经离老百姓的生活是那么遥远。
今天奢侈品行业的集团化竞争与大规模掘金,让中国大中城市的重要商业地段名店林立,仿佛某个区域没有名店,此地就不够档次。如同只有芝麻却不见烧饼,同质化竞争严重。而且近在咫尺的香港市场及越来越多的网购、代购行为让境内表店的日子不是很好过。所幸钟表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消费门类,普通顾客轻易不敢将大额资金花在非正规渠道上,贪图便宜吃大亏的故事亦屡见不鲜。钟表的殿堂魅力无穷。也许在当下,名表还被很多人理解为是炫富工具,而它真正的价值或血统是——天文学之子。中国人口众多,钟表市场的潜力之巨大,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依然无可匹敌,只是这口油井不再是自喷井。
独立制表师无法与大牌并驾齐驱
我还是有些怀念十年前的钟表市场,当时真可谓“百花齐放”。似乎只要把表做得工艺好、有创意就会被人追捧,就会有买家出手。而且才华横溢的独立制表人与传统大品牌并驾齐驱,独立制表人因为是活生生的个体,粉丝甚至会更多一些。这些面孔中也不全是瑞士人,矫大羽先生就是中国人的骄傲!今天中国的消费者虽然敢于触碰世间最昂贵的表款,但选择范围急剧缩小,只围绕在一只手即能数清的几个品牌当中。行业丧失多样性不是一个好现象,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过于在意买表是否保值甚至增值,而忽略了对钟表艺术的探究。独立制表人与独立小品牌也越来越难以面对在中国市场巨大的市场投入。
名表没有搭上上海自贸区快车
2013年中期,《中国与瑞士自由贸易协定》(以下简称《中瑞自贸协定》)签订后是否会让名表的价格降下来?这绝对是个热点问题,咨询电话不绝于耳。这件事基本上是让消费者空欢喜一场,因为关税在我国进口名表的价格中占比并不高,仅11%左右。依照《中瑞自贸协定》:未来十年将从瑞士进口名表的关税降低60%。大致可以解读为,十年后可实现给名表打九五折。这样的价格变化几乎可以忽略。
下半年,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仿佛又让人们看到名表价格下调的曙光。甚至有朋友畅想“未来去上海购物能享受到与香港一样的价格。但上海自贸区对于推动金融和物流两大产业意义巨大,名表暂时没有搭上这班快车。不过,如果你购买的表的价格在5000元以内,除去香港,海南岛同样是免税的,风景可是大不同。海南岛正在打造我国的国际旅游岛,在离岛免税方面有一些特殊的政策优势。
第三大表展亮相香港
亚洲高级钟表展是2013年的新生事物,为了让中国及整个远东范围的媒体、收藏家和消费者免去奔赴瑞士的苦旅,也为了降低日内瓦表展的邀请规模及办展费用。它的出现改变了世界钟表产业的格局,世界上的两大表展(巴塞尔表展与日内瓦表展)变成了三大表展。亚洲高级钟表展每年9月底在香港举办,也是距离中国名表消费者距离最近的顶级钟表展,2013年首次举办大获成功。未来它的神奇作用将逐渐凸显。
撰文/康威凯 编辑/宋强、秦晓东 图/东方IC、品牌提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