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当房,地当床,也要让母牛“吃饱穿暖”

  • 来源:旅游纵览
  • 关键字:塔尔沙漠,人文探险
  • 发布时间:2014-01-09 13:10

  --塔尔沙漠人文探险之旅

  在塔尔沙漠里,尽管人们的生存条件极为恶劣,但当地人仍能坦然面对,想方设法,物尽其用,世世代代靠勤劳和智慧顽强地生活着。

  塔尔沙漠(Thar desert﹐亦称大印度沙漠),位于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东南部,是世界上最小的沙漠。

  塔尔沙漠地区气候干燥,冬季寒冷(早晚气温在4℃~6℃),夏季炎热(最热月气温达48℃~51℃),年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每年有半年处于干旱状态,甚至数年无雨,五六月还经常遭遇强烈沙尘暴的袭击。土地多为戈壁、荒漠,还有季节性盐湖和干河道。整个地区缺乏水源,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只有深层水可以利用。大部分地区无植物生长,只有少数耐干、热的植物才可以生存,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自1960年印、巴两国决定双方共同在塔尔沙漠区修建灌溉工程后,沙漠里的部分土地才得以灌溉。目前,有水源灌溉的地方出产小麦、棉花、粟、豆类、辣椒等,无水灌溉的地方则以畜牧业为主,饲养牛、羊和骆驼等牲畜。

  天当房,地当床

  塔尔沙漠里人烟稀少,零星的村庄分布在广袤的沙漠中,每个村庄里多则几十户,少则两三户甚至只有一户。

  村庄里的房屋有方形、平顶或无顶的,也有圆形尖顶的,多为土墙。房屋很小,地板为泥地或沙地,仅供起居,做饭基本是在室外,经济差的人家干脆就“天当房、地当床”。

  房屋里,大多家徒四壁,除了必要的炊具,连个箱子也没有。屋内不通电,没有任何电器。经济好的会有辆摩托车。

  人们生活非常简单,处于仅够温饱、自给自足的状态。大多数人食素,主要食物为烤面饼,外加些豆类,鲜见蔬菜。

  物尽其用

  当地人对动物有着很高的依赖性。骆驼是主要的运输工具,牛奶是主要的营养来源,牛粪、骆驼粪是主要的燃料与肥料,牛、马、骆驼是主要的经济来源。在拉贾斯坦邦的纳高尔,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全球第二大的动物交易会,约有7万头牛、骆驼和马在此被交易,目前一只骆驼卖价约为5000元人民币。

  当地人对动物照料得非常仔细,宁愿自己减衣缩食,也要给动物“吃饱穿暖”,还经常帮它们洗澡、修剪发毛,动物们大都被养得又肥又壮,毛发柔顺。

  极其有限的自然资源练就了当地人,他们往往物尽其用,光牛粪也能用到极致:母牛粪可用来消毒防腐,其药效可与来苏水相比;将新鲜母牛粪趁湿贴在房屋土墙四面,风干后可使屋内冬暖夏凉将牛粪做成粪饼,晒干后码成粪垛,作为常年使用的主要燃料。

  热爱生活,崇尚信仰

  塔尔沙漠里生活着十多个土著民族,主要信奉印度教,少数信耆那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人们的衣着跟上世纪50年代的印度电影里展现的差不多:男人们大都缠着头巾,蓄着胡须,身着白色的长衫和宽脚裤,披着毯子,脚着古印度壁画里常见的那种土制尖头皮鞋;女人们大都披着五颜六色的纱丽,内穿紧身半袖短上衣(有的露出腹部)。

  当地人多实行种姓内部婚配﹐且多为父母包办。妇女地位低下﹐她们整天做饭、挤牛奶、拾驼粪、放牧、看孩子……忙个不停,且寡妇不能再婚。尽管这样,女人们并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她们热爱生活,不仅把简陋的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还很会装扮自己,描眉画眼(虽很粗糙),从头到脚佩戴各种饰品,有鼻饰、耳环和脚环……手臂上还戴着好几个甚至十几个亮丽的塑料镯子。女人们艳丽的装扮,在色彩单调的沙漠中形成了一道耀眼的风景。

  信奉印度教的人相信轮回转世,所以当地人多是活在来世的。他们对心中的神崇拜至极且深信不疑,祈求来世幸福,哪怕今生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他们大都平和、友善,勤劳、智慧,坦然地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世世代代顽强地生活着。

  Tips

  1.在印度境内,塔尔沙漠隶属于拉贾斯坦邦。只要到达杰伊瑟尔梅尔、比卡内尔、纳高尔等地,驱车1~3小时,都可到达沙漠中的村庄。不过最好事先要找好当地的向导,否则语言不通。

  2.建议在县城居住,目前沙漠里外国游客极少,无留宿条件。

  3.未经允许,不要擅自拍照,有的村庄不欢迎外人进入。

  撰文、摄影/方可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