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驴岛:黑尾鸥的王国

  • 来源:旅游纵览
  • 关键字:海驴岛,黑尾鸥
  • 发布时间:2014-01-09 13:42

  在山东半岛东北部的威海荣成市近海有一处海岛,名曰海驴岛。

  每年的3~8月份,这里栖息着数万只黑尾鸥,它们在这里谈情说爱,繁育后代,演绎着海鸥世界最浪漫和最艰辛的故事。

  黑尾鸥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候鸟,它只是在每年的3~4月份到8月份的繁殖季节集中在海驴岛上繁殖,繁殖结束后,所有的黑尾鸥都会离开繁殖地,但不一定都向南方迁徙。海鸥有很多品种,黑尾鸥是亚洲东部沿海的优势鸟种,主要分布在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海域,可以说,黑尾鸥是东亚沿海独有的鸥种。

  按照2003年版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介绍,黑尾鸥越冬于华南、华东、辽东沿海和台湾省,偶见于云南和沿长江区域,在俄罗斯远东海岸和日本沿海则标示为留鸟。

  每年的2月中下旬,黑尾鸥就陆续地开始在繁殖地附近的海岸集结,一直到3月的中下旬,成群的黑尾鸥在繁殖地附近越聚越多。这个季节,也是海中鱼虾最为丰富的时段,特别是这里海中的猛子虾,是黑尾鸥最喜欢的食物。

  集结中的黑尾鸥像是很遵守回归的时间,回归海驴岛的时间未到,没有一只黑尾鸥抢先飞回繁殖地--海驴岛安家。3月底或4月初的某天,所有的黑尾鸥像是相约好了,一起飞向海驴岛,在海驴岛周围水域觅食,然后在岛的上空盘旋几天停落在海岛上,开始成双成对一起活动,寻找可以筑巢的地方。

  其实,有的雄鸟从3月中下旬就开始求偶,当雌鸟停落在水面以后,雄鸟停落在附近发出“额-阿、额-阿”的叫声,如果雌鸟回应,则二者交替鸣叫,在水中互相靠近,确立恋爱关系以后成对飞走,从此开始一起活动。如果雌鸟没有反应或者飞走,则雄鸟求偶失败。

  经常可以看到黑尾鸥在确立配偶关系后,二鸟相对而立,交替鸣叫,可能在交流感情,这时,雄鸟会将吃进肚里的鱼儿吐出来,给雌鸟喂食。有的雌鸟还会主动向雄鸟索要食物,这时雌鸟会主动亲吻雄鸟的喙,雄鸟将要给雌鸟喂食时,则可以看到其颈部变粗,随即雄鸟将食物吐出。

  当地有“清明踩窝,谷雨下蛋”一说,清明过后,海驴岛上就可以看到有的黑尾鸥开始交尾了。

  黑尾鸥一般在靠近悬崖的斜坡、草丛、巨石平台和悬崖石缝选择巢址,巢与巢分布密度集中,两巢之间距离一般大于一米。巢的竖直分布集中在海平面6米以上。

  四月中下旬为黑尾鸥的交配高峰期,整个白天都可以看到大量的黑尾鸥交尾行为。雌雄双鸟交尾之前相互交替鸣叫,雄鸟飞到雌鸟背上先站立二三十秒钟,然后雄鸟像原地踏步一样双脚踩踏雌鸟羽毛,使其两翼分开以露出背部和尾羽,此时雄鸟扇动翅膀,同时发出“咯-咯-咯”的声音,最后尾部下压,雌鸟将尾羽抬起,完成交尾。整个的交尾时间大约在2分钟左右,有个别的时间则更长。

  占据巢址保护领地的任务主要由雄鸟负责,当其他个体进入其领地范围时,雌鸟和雄鸟都会发出“沃-沃-沃”的恐吓声,如果入侵者不走,通常由雄鸟将其驱走,然后,护巢成功的黑尾鸥的头部连续一低一抬发出“咯阿-咯阿-咯阿”的叫声,像是在欢庆胜利。

  黑尾鸥的巢比较简陋,主要是由干草、树枝编成。黑尾鸥的筑巢期没有固定的时间,有的上岛后不久即开始筑巢,到了产卵期还没有巢的就会席地产卵然后再向巢周围添加干草和树枝,但大多数的黑尾鸥都会在产卵前将巢修建好。筑巢一般需要4~7天,雌雄双鸟都参与筑巢,巢的直径通常为30~40厘米的不正规圆盘,待雏鸟孵化出来后,巢就不再有什么意义,随风渐渐消失。有的黑尾鸥还有偷盗邻居巢材的情况,这时,双方家庭会发生打斗现象。

  黑尾鸥的窝卵数为1~4枚不等,其中以3枚卵的为最多。黑尾鸥的卵形状类似鸭蛋,一般呈褐色,表面有黑褐色的斑块。一般第一窝的卵颜色较深一些,如果卵丢失或损坏,则需要补产,第二窝的卵颜色则会变得较浅些,到了第三窝,有的卵表面就几乎没有深色斑块。

  产完第一枚卵以后,黑尾鸥即开始孵化,孵化期通常为23~26天。雌鸟雄鸟会轮流坐巢孵化,但以雌鸟孵化为主。在此期间,雄鸟担负起大多数觅食的重任,雄鸟会将捕的鱼儿带回巢内喂食雌鸟。经过20多天的孵化期以后,小雏鸥破壳而出,破壳的时间大多在下午或傍晚,这主要因为中午温度较高,如果没有亲鸟的呵护,雏鸥容易被太阳晒死。

  雏鸟破壳时首先用卵齿喙在卵较大的一端顶出一个小口,蛋的表面会出现数道裂痕,然后逐渐破出,整个破壳时间需要2~3小时。黑尾鸥的雏鸟为早成鸟,出生一天后即可自己活动,刚破壳的小雏鸥身体湿漉漉的,大约1~2小时后绒羽风干。刚孵出的雏鸥长约6~8厘米,全身为褐色绒毛,夹杂黑色斑块,雏鸟刚孵化出来时其喙端部的黄色卵齿清晰可见,大约一周后卵齿退掉。

  黑尾鸥育雏由雌、雄鸟共同承担,每隔1~2小时喂雏一次,亲鸟将食物吐在巢边,雏鸟取食,哺育刚破壳不久的雏鸥时,亲鸟则用喙将食物撕碎后一点一点地喂雏鸥。在雏鸥破壳二周大的时候亲鸟即可喂食整条小鱼。黑尾鸥在育雏期间护巢性极强,当遇到天敌或其他个体鸥侵犯时,亲鸟则会发出警告,起飞迎敌,驱赶入侵者,保护雏鸟。亲鸟对自己的孩子有很好的辨别能力,它们是通过声音相互联络感情,当别家的雏鸥跑到另外一巢中时,该巢的成鸟则会立刻将其啄击。这个期间,邻巢的亲鸟经常会为保护雏鸟发生打斗。

  雏鸥在还不能飞翔的时候就经常跃跃欲试地扇动翅膀,这是雏鸥在锻炼还不够强壮的翅膀,小雏鸥们已经在为接下来的学飞打好基础了。幼鸥经过30天左右的成长,飞羽渐渐强壮成型并开始学飞。这个时候,幼鸥已经具备和成年黑尾鸥一样的体态,但并不是有了翅膀就可以随意地飞翔,锻炼和提高飞翔本领对一个月大的幼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起初,幼鸥要借助风的力量将自己抬起,但很快又落下,经过无数次的重复练习,幼鸥们渐渐在空中的停留时间会越来越长,而且可以在空中扇动翅膀,自己来制造飞翔的动力。在学飞的过程中,父母会进行不停地示范,对于那些恐高的孩子们,父母们会将它们推下悬崖,只有这样它们将来才能够早日地独立生活,翱翔在海天之间。接下来,在海岛周围的海面上,父母们还会带着幼鸥不断地练飞,以确保幼鸥在离开海岛迁徙时不会掉队。

  在幼鸥能够独立捕食以后,一些父母就不再给幼鸥喂食,毕竟在以后的岁月里这些小黑尾鸥们要靠自己的力量来维持生计。练习飞翔的日子是幼鸥大量夭折的时段,有被天敌捕食的、有翅膀受伤永远飞不起来的,有直接从悬崖俯冲下来摔死的,也有的小黑尾鸥被大风和大浪吞噬。据统计,能健康顺利活到第二年的幼鸥仅占当年破壳雏鸥1/15的比例。

  7月下旬,当小黑尾鸥都能够飞翔并自食其力的时候,黑尾鸥开始离开海驴岛。到了八月中旬,岛上就几乎看不到黑尾鸥了。离开海驴岛的黑尾鸥,有的还留恋于附近的海岸,但大多数都散居或迁徙到更遥远的南方。直到来年的春天,开始又一轮的生命轮回。当年出生的黑尾鸥,会在冬天逐步褪去灰褐色的羽毛外衣,长出成年黑尾鸥的白身和黑尾,但要达到和它们父母一样的外形的时候则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黑尾鸥的自然寿命为13~15年。

  撰文、摄影/顾晓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