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必须跨过的两道坎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4G,中国联通
  • 发布时间:2014-01-22 12:50

  “如果3G是一场变革,4G就是一场颠覆。”

  4G发牌后,这句话就成了对4G最好的诠释。

  然而,无论变革还是颠覆,都意味着在机遇的背后,仍然存在着必须克服的重重困难。对4G而言也是一样,刚刚开始进入商用阶段的4G,目前最重要的两道坎,就是资费和芯片。

  谈应用伤钱

  在《计算机世界》官方微博进行的4G用户调查显示,79.3%的用户最关心4G价格。可是,4G太贵——虽然从目前已经公布的4G资费套餐来看,流量单价大多低于3G或持平。

  不过,4G超高的下行速度,仍然让用户担心,自己会遭遇“6秒50元”的天价流量费。从技术角度而言,用户上网打开同样的网页和应用,所消耗流量不变,只是速度更快,但换个角度来看,未来以高清视频为主要应用的4G时代,流量仍然需要和带宽同步增加。否则,“高昂的数据流量费,将制约4G的数据消费。”有专家指出,资费不降,只会让4G看上去无比美好而已。

  此外,相比国外,中国的数据资费也严重偏高。有数据显示,在欧洲,购买1GB上网流量,仅需2.5美元左右;在美国,1GB流量约7.5美元;而在中国,1GB流量超过35美元。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4G决不能盲目追求低价。“一方面,迅速降价会带来大规模用户涌入,而早期的4G网络覆盖和网络质量并不足以支撑大量用户,反而会让用户体验变差。”分析人士称,同时,从3G发展的经验来看,终端相对网络会有一定的滞后,因此,“忽略终端是否买得起,而单纯考虑4G是否足够便宜,是没有意义的。”

  对此,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在解读中国联通4G相关战略时表示,4G不会是大家用不起的奢侈品,但无线资源是有限的,国外运营商在尝试不限流量的过程中发现,5%的用户占用了整个网络95%流量。包月不限流量模式让有些人无顾忌地占用无线网络资源,最终造成大部分人无法使用。“因此,为了企业持续发展,为了大家能够机会均等,企业还不能推出不限流量的资费模式。”

  躲不过的芯片

  2013年全球LTE手机终端销量超过两亿部,预计2018年全球LTE手机终端销量将超过10亿部,但上游的LET芯片市场却仍然处于垄断地位。

  在中国移动2013年8月启动的TD-LTE终端招标中,4G手机的集采招标规模约为20.7万部,在中标的20余款终端机型中,有多达15款采用了高通芯片;而国产芯片厂商中,只有华为旗下的海思半导体,其产品应用在华为的5款终端里。

  “芯片是手机硬件最核心的部分,操作系统则是软件最核心的部分。”TMT行业资深分析师曾韬曾表示。但据了解,目前国产手机厂商每出货一部智能手机,除了向高通支付芯片或解决方案的价格外,还必须要按照单机售价额外支付3%-6%的专利授权费用。

  不仅高通,英特尔也已经将产品重心转向移动通信领域,开始积极抢夺市场份额。

  “现在整机生产厂商基本赚不到钱,利润都被上游的芯片厂商赚走了。”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叶卫民表示,芯片是制约4G终端的最大桎梏。

  为此,中兴、华为等厂商都开始把“向上游芯片领域攀爬”作为重要战略来发展。据叶卫民透露,中兴已经推出了首款4G终端芯片WiseFone 7510,是采用28纳米级工艺的LET多模商业芯片,而搭载该芯片的智能手机,也将在今年第一季度上市。未来在智能手机之外,中兴生产的平板电脑、家庭终端、路由器等产品,都将逐步换上自主芯片。

  此外,华为、展讯等国内厂商也在芯片研发上进行了大量投入,据透露,很快国产品牌的高端机型,就会开始率先使用国产自主芯片。

  本报记者 李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