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时代,我们如何走出高铁时代的羊肠小道

  4G来了,是业界的大事,也是互联网发展的大事。我的第一反应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高铁时代开始了。“一秒钟下载一首歌,一分钟下载一部高清电影”,这是目前对于4G最直白、最直观的宣传,不能不让消费者充满神往。有了4G如此神奇的力量,移动互联网就可以像有线宽带一样,彻底解放流量,解除消费者移动流量的紧箍咒,全面引爆移动互联网增值业务,引爆我们新的信息消费浪潮。也就是说,对于消费者来说,内心最朴素的愿望就是希望运行商能够不再按照每个比特收钱,而可以忘掉流量,在网上随时、随地、随心地浏览、畅游。

  那么,4G来了,这个朴素的愿望究竟能有多远呢?如果回到现实,我们不得不遗憾地说,这个愿望虽然近了一些,但是可能依然非常遥远。无论从现有技术条件、经济因素和市场竞争状况等等,期待移动互联网的流量解放,可能还需要我们长久的等待。我咨询了不少通信专家,有的说快的话3-5年,有的说8-10年,有的干脆说永远不可能。

  根据统计,中国用户人均月数据流量大约是134M,用户一年的数据流量也就相当于4G一分钟的下载能力。也就是说,我们目前的客观现实是,在用户流量消费没有突破下,4G一分钟的下载能力普通用户必须分解到一年中去使用!如果现有数据费用不减,基本相当于4G一分钟的下载流量就要消灭掉普通用户一年的流量费用。这样的4G相当于费用“杀手”,用户如何敢于放手使用?一分钟与一年,这就是4G理想与现实最真切的反差。

  目前像我这样的重度用户,每月的数据用量大约是2G。也就需要4G理论下载能力的1-2分钟。运行商要维持我这个用户的创收水准,也就是相当于我1-2分钟的4G流量,也得分解到一个月里面去使用。目前看来,这个格局短时期不可能破局。

  运行商大幅度降低流量费用,必然导致收入短期大幅度下降。而流量费用不大幅度下降,用户的人均数据量就不可能跨越式上升,高数据量的服务与应用也不可能培育起来。陷入了一个鸡与蛋、蛋与鸡的两难困境。如果不出现突破性的市场竞争新动力,这种僵局必将长期制约4G的发展。

  很显然,打破僵局的武器,并不在于技术的发展与平台的升级,也不在于市场需求的驱动。只有通过引入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在巨大的竞争压力面前,运行商才可能真正开闸放流,在新技术和流量消费方面才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的确,有线宽带通过光纤,带宽资源可以说近乎无限。而移动的资源和能力,起码目前阶段是非常有限的。无论是频谱还是基站,还是设备等建设,都距离用户的理想还非常大。当然,最核心的问题还在于市场竞争,一方面是运行商之间的竞争,一方面是现有运行商的商业模式。基于数据流量收费的模式,面临巨大的尴尬。为了维护现有的收费模式,实现收入的稳步增长,运行商不可能大幅度降低数据流量的收费标准,4G巨大的速度潜力就不可能得到释放。这是结症所在。

  4G能力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昭示着通信行业引入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果说,国内的僵局还不够严峻,就不得不直面全球的发展。思科报告显示,2009年英国用户平均每月使用129MB移动数据流量,与我们目前状况差不多。但是到2015年,英国用户平均将达4023MB,几乎是届时美国用户平均每月耗量的2倍(预计美国用户2015年每月人均移动数据流量约2293MB)。其他移动数据流量消耗大国还包括法国、意大利和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的每月人均用量届时都将超过4GB,而中国到时候仍将不足500MB。

  移动运行商的根本目标就是要早日实现无线宽度与有线宽带无缝对接,要满足正在到来的全民在线、大规模同时在线、即时互动和自然互动的新时代业务。这是用户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核心就是运行商迟早需要完成模式变革,彻底放弃流量收费模式!让每一个比特可以自由、快速地流通。

  也就是说,4G让我们对于移动互联网的梦想率先进入高铁时代,但现实中,我们还得继续过着羊肠小道的移动生活。这样分裂的生活会延续多少年?这一切都取决于一点:中国市场竞争的程度和真正的活力!运行商之间的竞争不够力度,就应该积极引入更多的竞争力量。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行商不再是简单的基础网络的运行者,而是一个国家网络空间的基础运行商。运行商的质量和能力将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和发展活力。直接决定一个国家在网络空间的未来!如何从不合格的运营商,到合格的运营商,再到优秀的运营商,应该成为国家最高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兴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