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迷人的一钩,竟然是大海的产物

  • 来源:足球报
  • 关键字:倒钩,球员
  • 发布时间:2014-02-21 08:54

  对于倒钩,每个国家都其特定的用词。在全球各国语言中,意大利语的“倒钩”一词最为贴切,来源于动词“翻转”的词根,演变为“翻转的一击”。而且这个翻转并不是“翻书页”和“扭过头来”的普通转动,是一种从头到脚的超过180度的彻底转向。

  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市的科维尔奇亚诺基地,在足球界以优秀教练工厂闻名于世,上世纪中期,这里走出一位球员和教练生涯并不是太出名的学生,可他在学术界、对足球的记载和理论研究功勋卓著,他名叫路易吉·伯尼佐尼,是意大利家喻户晓的体育名记布雷拉的高中同学,2012年辞世,享年93岁。亚平宁因其留下太多技战术发展的文献史料,把他成为“大师”。

  他曾在作品中详细描述了那个时代对倒钩的理解:“当球员背对球门,形势所迫来不及转身处理来球时,双脚离地身体腾空,在背部着地前,发力脚背面给予皮球重量级一击产生巨大速度。这是个高难动作,需要的不仅是足球天赋和脚感,更需要身体的柔韧性来完成杂耍般的过程,还得冒着后背落地时受伤的风险。倒钩的突出作用在于意外性和全程短暂,让对手猝不及防。”这番解读带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强调“形势所迫”的被动性,而现代足球,高手们逐渐向主动追求过渡。

  体育狂人,智利的国宝

  说到倒钩的起源,牵扯出智利和秘鲁两个南美国家对“专利权”的争夺,就像中国人认为足球源于华夏大地的“蹴鞠”,而不认同出于英伦一样。《米兰体育报》较为赞成“智利说法”,认为倒钩的鼻祖是拉蒙·翁扎加·阿斯拉(Ramonunzagaasla),1894年生于毕尔巴鄂的西班牙人,12岁随全家长驱跋涉移民智利,定居南部海港城塔尔卡瓦诺(Talcahuano)。

  部,以此获得智利国籍。1914年1月,在塔尔卡瓦诺的ElMorro球场,拉蒙展现了世人从未见识过的精美动作,腾空舒展、皮球打进。

  当时,人们不知道如何定义这一新奇动作,随意地扣上一个有地域情结的称号chorera,这是塔尔卡瓦诺居民的别称。其词根choro,当地语言的本义是海中软体动物海蛤。可笑吗?最早的倒钩竟然以海洋生物的衍生词命名,来自大自然。

  开天辟地者拉蒙随后便倒钩上瘾,有些裁判觉得太容易受伤,太不常规,时而吹罚其犯规。拉蒙并未因此受阻,在美洲杯上真正将倒钩推广向国际,阿根廷媒体给予极高评价,称为“智利人的玩意”。乌拉圭媒体则称为“三倍za鄄ga”,将拉蒙的名字翁扎加放大三倍。阿根廷的定义传播更广,时至今日,南美还经常把倒钩写成“chilena”。

  拉蒙是个体育狂,不仅足球见长,游泳、水球、田径都很有很高水平,是个无师自通的天才。或许正由于他过度从事体育运动,对自身身体要求过高,1923年在年仅23岁时便英年早逝于心脏骤停。这个死因至今也是专业运动员的神秘天敌,让中国人想起李小龙。塔尔卡瓦诺人民为纪念他,把球场以他的名字命名。据说,1920年代,拉蒙是智利国人的自豪,塔尔卡瓦诺许多餐厅流传着他的故事。

  一个非洲血统的神秘传说

  戴维·阿雷拉诺(DavidArellano)接过他的衣钵,把倒钩发扬光大。阿雷拉诺是智利著名球会科洛科洛的创始人之一,兼第一批标志球员,1927年他带队到欧洲打巡回赛,在西班牙的几场赛事令西班牙人疯狂。今天的欧洲人,普遍以为阿雷拉诺是倒钩创始人。

  1927年5月2日,科洛科洛在巴拉多利德对阵当地球队,本已身体不适、患有疝气的阿雷星死去。西班牙和智利陷入悲痛。科洛科洛也将圣地亚哥的纪念碑球场用阿雷拉诺名字命名,白色球衣上出现黑色斜向条纹以示哀悼,这款球衣沿用至今,成为俱乐部象征。

  天妒英才,两位发明并推广倒钩的英雄均死于非命,过早离世,他们的脚下得到神助,但命运被诅咒。两人的人生轨迹恰好构成“翻转”,拉蒙生在西班牙,死于智利;阿雷拉诺生在智利,去西班牙踢球送命。冥冥中好似天注定,留下悲壮而离奇的史话。

  任何一个领域都不会缺少学术争论,一个论点的产生,直接引发相反观点。秘鲁人一直坚持倒钩由他们首创,并比智利的版本提前20-25年,在十九世纪末,发源地是秘鲁最大的港口城市卡拉奥,可惜没有文字记录。当时足球正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的水手们传播到殖民地秘鲁,迅速风靡,这一现象同样在欧洲蔓延,意大利最早接触足球的城市是海港城热那亚。

  卡拉奥居民口口相传,他们见识了世界上第一个倒钩,在1892或者1894年,英格兰海员球队与当地球队友谊赛上,一个有着非洲血统的黑人球员(名字已经失传)倒钩破门。卡拉奥人给这个动作起名chalaca,也是当地居民的别称,原意为秘鲁盛产的一种海鱼。更有趣了,无论智利说法还是秘鲁版本,最初的倒钩都是一种可摆上餐桌的“海物”。也可以说,倒钩是大海的产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