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靠谱的国外育儿经

  • 来源:精品生活
  • 关键字:育儿
  • 发布时间:2014-03-06 15:23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上进的妈妈举着好学的旗号,四处讨教育儿经。“不能抱哭的孩子”,“孩子不爱吃饭就饿饿他”,“平均每天鼓励孩子3次”……妈妈把国外的育儿经验奉为“圣经”,可是这靠谱吗?

  洋方法:孩子哭闹?不抱哭的孩子!

  国外的育儿经验告诉我们:“想要孩子不哭,永远不抱哭的孩子。”孩子一哭就放下来,不哭才抱起来。这样,孩子会明白,不哭才有得抱。有的家长开始尝试放下爱哭的孩子,看着时钟,等10分钟再抱。

  【点评】:小心培养出不哭但是情绪压抑的孩子

  比起获得你想要的结果,以下两种结果概率更大:一个是宝宝“不吃这套”,家长最终放弃此次治疗!恭喜你,你算幸运的。更可怕的结果是你成功培养出了“不爱哭”,但同时也学会“压抑自己情绪”偶尔“情绪爆发”的熊孩子。

  “妈妈抱抱我吧!”这是宝宝最经常的合理请求。在两岁以前,孩子是没有我的概念的,在他看来世界是和他一体,心想事成在他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通过延迟满足,可以帮助孩子意识到世界并非如他所想,但是不合适的方法会带给孩子和妈妈、和世界强烈的撕裂感,而非和平分离。会导致孩子和妈妈的依恋关系出现问题,熊孩子就这样诞生了。

  洋方法:不好好吃饭就饿着

  在微信疯传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儿媳苏珊让中国婆婆完全领教了中外育儿是有多么不同:一个任性不吃饭的孩子生生被亲妈饿着,还故意做孩子爱吃的饭菜就是不让他吃,让他为自己的任性付出代价。结果是:成功了!孩子自己养成了按时吃饭的习惯。

  【点评】想培养暴力的孩子就这么做吧!

  相信所有的家长真正纠结的并不是孩子是否吃饭这个事情,一两顿没吃对孩子而言也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可能在于孩子接收到家长这种行为背后的信息:以后有人违背我的意愿的时候,我可以用什么方法去应对。是不加理会?还是强人所难?是严格命令?还是情感沟通?抑或某种不易被人觉察的方式去引导?而同样是不加理会地饿着孩子,态度却有各种形式,有温和的,有坚定的,有强硬的……这并不是简单地选择国外的这种育儿理念就可以的。

  洋方法:全面运用鼓励式教育

  美国一项心理学调查发现:在孩子成长期,父母给予的肯定要达到5000次以上,才可能使孩子养成健全的人格,这意味着我们每天要对学龄前儿童夸奖3次。于是,中国妈妈开启了激光枪式的鼓励并美其名曰“美国式教育”。

  【点评】学到了方式没学到精髓

  从中国式挫折教育到现在的鼓励教育,我们学到了方式,却没学到精髓。鼓励教育并不代表完全没有批评和规范,而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但是并不代表没有约束,国外提倡鼓励教育,很大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本身有宗教制约,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很多80后家长对管教过多的父母“怀恨在心”,立志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因此屏蔽所有的管教,带来的可能是孩子的散漫和骄纵。

  【这么做】这些方法很科学

  ●不将东西对立起来。菲律宾的首富就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了中国上学,他认为东方的教育有太多值得传承的地方。国内外教育方法即便各种不同,但都是殊途同归——培养一个健全的,有幸福能力的孩子。上一辈的过多管教产生了问题,但并不代表管教行为可以被全盘否定。

  ●认真研读《教育心理学》。国外的很多育儿经也只是个人经验,适用性不够。《教育心理学》将一个人从出生、成长、死亡的整个过程的心理特点都有概述,提供一个全面了解一个人的机会。

  ●喂孩子,汤勺里的东西不要太多。能吸取国外育儿经验,说明是个用心上进的家长。但是,再好的东西,再适合的东西都不能分量太大。所谓可以用心但是不要太用力,允许孩子自己成长

  文_滕兵、颜霜霜 编辑_苏晴 专家支持_心理咨询师 王建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