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壕!也说MOTO嫁入Lenovo

  • 来源:新潮电子
  • 关键字:联想,摩托罗拉,谷歌
  • 发布时间:2014-03-07 16:09

  1月30日,也就是除夕那天早上,刚起床就立马被一条新闻从长假拉回了工作状态:“1月30日早6点,联想集团正式宣布以29.5亿美元收购谷歌旗下摩托罗拉移动智能手机业务。”如果再结合此前一周,即1月23日,联想集团宣布以23亿美元收购IBM的x86服务器业务,那么在这短短一周,联想即是以共计52亿美元(约合315亿元人民币)的代价接连完成了两次“大手笔”的收购。

  花钱的感觉肯定是爽到爆的,但对于联想来说,连发两个大招自然也是“鸭梨山大”——不但用去手上过半的现金流,还加上了股票、银行本票等各种支付手段,因而收购摩托罗拉的消息一出,第二天联想的股票便出现了百分之十几的爆跌。不过在我看来,这种下跌不过是资本市场对于联想未来赢利预期的正常反应,而非一定要解读为是对收购行为的用脚投票,这种是纯花钱的事儿,不等同于资产注入之类的增值行为,花的可是股东本来应得的真金白银,所以联想也表示对股价的变动有心理准备。

  2005年5月1日,联想宣布以12.5亿美元收购IBMPC业务以及ThinkPad品牌的时候,业界是一片哗然。其时我作为“小黑”的忠实粉丝,也忙不迭地不顾当年贷款买房的资金压力,以1万多元的价格强行入手了一台ThinkPadT43p——因为这算是最后一款在A面铭刻着IBM三色标的小黑了,也希望以此“缅怀”IBM血统小黑的逝去。不过到今天,快10年过去了,这台本本虽然经过N多次升级折腾,却再也无法满足出差和办公的需要,“旧爱”也自然无法避免“新欢”的插足。而在这个时候回头再看看,当年的小黑已经在联想集团旗下以独立品牌Think运作得风生水起,家族也是日益壮大,特别是在这个PC行业不甚景气的环境下,纯种商务电脑纷纷消逝,消费级产品大行其道,而联想Think依然成为很多商务人士不二的选择,不为别的,为的只是Think依旧保留的那种商务气质。还记得2011年在拉斯维加斯参加CES,看到一位中国台湾的同行正在使用的联想新推出的ThinkE系列,一帮中国记者现场就当了一回“喷子”,结果那位同行一脸茫然的看着我们说:“你们为什么说不好啊?我觉得这款本本挺好的啊,便宜又好用。”这也应了那句话:“所谓的专业人士,放在普通消费者面前,总会透露出难以名状的无知来。”也许这也就是联想能在收购IBMPC业务之后,还能让其健康成长并发展壮大到今天的原因所在吧。

  其实从2005年那次收购之后,联想还做过很多次收购的动作,但大多因为是区域性收购,所以引起的反响比较有限,而今年两次连续的收购行为,又再次将联想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此我并不想去评价这300多亿人民币是否花得值——因为这钱本来就不在我的包包里头,也不想去预测摩托罗拉并入联想之后会老树新花还是颓势依旧——人家联想想怎么运作摩托罗拉还没告诉我们呢。只从看得到的收购内容来判断,收购摩托罗拉最大的目的,无疑就是为了海外市场,特别是欧美的海外市场。第一,拿到手的专利和授权的专利,几乎已经扫清了中国手机企业进军海外最大的阻碍:专利壁垒,HTC近几年的遭遇是看得见的;第二,现成的渠道与客户关系,与国内手机市场不同,海外手机市场,特别是欧美,运营商几乎已经强势到了“操蛋”的地步,与其一家家的去谈费时费力,倒不如直接把关系买过来,中国产品在价格方面的碾压优势已是越来越让老外的“友商”们头痛;第三,比其他开始进军海外市场的中国手机企业起点更高,由于国内手机市场的日趋饱和,走出去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联想在手机海外业务当下也在起步阶段,此举收购立马就让其在一级市场拉开竞争对手一截。引用足球场上的一句老话:优势有了,如何转化为胜势。对此我并不想去评说太多,但我相信有在中国手机市场拼杀多年练出来的彪悍体格,如今再有摩托罗拉和谷歌的光环加身,刘军打不出一场漂亮仗来,就太让我等失望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