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辞职下扬州 我要辞职!
- 来源:女报•时尚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辞职,关键词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3-27 15:00
我们为什么要辞职?
专家有话说。
很多年轻人都认为辞职就是吃个散伙饭,这是大错误。“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的心理使年轻人有恃无恐。往往一个人工作了1到2年就认为自己是资深人士了。大多人都在强调以前的公司不重视自己,没有给我足够的发展空间;可我们是不是有去争取过机会。
作为职场新鲜人,最应当重视的应该是个人职业规划。要么在某一行业从事同样职业,要么在不同行业从事同样职业;最糟糕的,是在不同行业从事不同职业。
李晶 北京博思汇副总裁,中国商学院MBA成就奖获得者,曾任麦当劳、物美集团人力资源总监。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每年3至5月是辞职的高峰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认为这和“新的一年要有新开始”之类暗示有关。但暗示无法凭空建立,必定与一定的现实基础有关。3至5月是一个公司制定一年计划,或新的财年开始,此时多半会有结构和预算调整,出现职位空缺和需求。
另一方面外部环境调整后,许多人会对自己的职业走向进行新的思考,“创造新的开始”这类心理多半由此产生。
柯晗 南开大学应用心理学毕业,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发展障碍课程在修,主修青年心理方向,职业心理咨询师。
辞职的人,去干什么?
余威
年龄:28岁
学历:硕士
城市:香港
以前的工作:实习事务律师
为什么辞职:体验生活
辞职后干什么:茶餐厅侍应
去做地道香港人
最近网上有篇叫《北上广打拼的游子,为何远离亲人仍义无反顾》的文章很火,而我活在比北上广更水深火热的香港。有的人辞职为了去旅行,有的人辞职是要去继续深造,有些人纯粹为辞职而辞职,而在2013年12月23日,圣诞前夕,我提交辞呈,终止了事务律师的实习。
看着兜里不多的余钱,我在一家茶餐厅找到了一份当waiter的工作。或许我是获得港中大全额奖学金法学院硕士毕业后全职做waiter的第一人吧,算是奇葩一个。
作为一个奇葩,就注定了别人无法理解你的行为,包括我父母。他们得知我辞去工作去当waiter后,对我破口大骂,他们无法理解那个花光他们积蓄年纪不小的儿子,辞去高薪稳定的工作而去当waiter。
而对于自小就看《律政新人王》等港剧长大的我来说,在法庭上惩奸除恶曾经占据了我一部分的人生理想。但是在这个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关系。对于一个被港人称之为“蝗虫”又没有海归博士背景的人来说,我逐渐知道披上律师服去挥斥方遒,难度实在太大。
但是,我辞职跟前面提到的那些因素一点关系都没有。
归根究底,辞职是为了更好的工作,但我们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生活。我来香港读研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过港味的生活。
事务律师的确是一个光鲜的职业,每天和全球500强公司讨论营收和利润,经常满世界跑,积累成各大航空公司金银卡会员,出入每个城市最知名的公司董事会办公室,见证行业重大事件的发生演进,也时刻感受到中国在全球地位的不断崛起。
可是苦闷也显而易见:几百亿的营收与个人的营收关联度不高;虽然左手上市公司,右手基金,但行业的重大事件与事务律师毫无关系。一句话,有事才会找你。
总而言之,这样的工作不够接地气,我辞职了。
在茶餐厅里,我认识了辉哥,辉哥也是个waiter。一开始我叫他“烂命辉”,因为觉得他是一个只会吹水和对人摆黑脸的人。后来我对他有所改观,虽然他的脾气依旧锐不可当,但在他蛮横的强盗逻辑背后,我发现他可以仅靠记忆就记住晚上所有宾客的座位,他吃饭只需要5分钟。这才是真正的港人,能够在高压下生存必有其独特的生存技能。
那段时间,我喜欢听张国荣的《风继续吹》,因为有一晚驻场歌手的一曲《风继续吹》把客人都吹走了,我才有时间休息。而且那段日子,我吃过无数大餐,虽然那都是别人吃剩的。那些日子很累,但我觉得那才是小时候在电视里看到的属于港人的生活,累并快乐着。而在那些回到唐楼倒头就睡的夜晚,恍惚间我会觉得自己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
我要成为一个地道的香港人,我缺失的不是专业技能,而是港人一种打不死的舍我其谁的精神,我明白这才是我辞去律师工作的真正原因。
辞去事务律师不会是我最后一次辞职,waiter当然不会是我的最终归宿,等攒够钱,我准备去庙街摆地摊。况且李嘉诚年轻的时候不也是什么都干过吗?
Anna
年龄:30岁
学历:本科
城市:杭州
以前的工作:阿里巴巴网页设计
为什么辞职:为了梦想
辞职后干什么:在淘宝上创立自己的品牌
去做初中时想做的事
我大学毕业后的运气应该算是不错的,在一家小公司里混了半年经验,就有两家当时急速扩张的新锐公司伸来橄榄枝,咨询了一圈朋友之后,我选择了其中一家的网页设计工作,这家公司就是阿里巴巴。
回想在阿里的那六年,真的是嗨到死,也忙到死。在一家上升期的公司工作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每一天,你都可以看到自己的想法创意一点点地变成现实。三年后我开始带自己的团队,不知不觉中,我从一个懵懂女孩,变成了那些像小白杨一样簇新的年轻人口中的“Anna姐”。
最终促使我离开阿里的,却是一些和工作无关的事情。马云的口号是怀着激情工作,并且重视团队合作。
这句话到了实践中,变成了员工必须工作内工作外都搅在一起。八小时内干不完的,加班,加完班还继续去茶楼聚会,或者野外拓展,你还必须表现得特别甘之如饴的样子,以证明你整个身心都在工作团队中。问题是就算恋人朝夕相对也会感到腻味,何况我已经被这种以民主为名实行的霸权剥夺得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
但无论如何我还是要感谢阿里。无他,它让我在第一次辞职的时候,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富婆。
抛掉部分股票,已经足以让我买一辆宝马溜达在城区,再和朋友一起创立一家小型网络公司。可是半年后,公司刚上轨道的时候,离开的念头又在我的血液里蠢蠢欲动。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中年人转行跨入新天地,二次创业的故事,你以为那是偶然,其实不是。到这个时候,我才明白,人在年轻一无所有的时候饥不择食,可一旦温饱解决了,那个叫做梦想的东西,就会像附骨的毒一样,又找上你。十八年前,那个刚刚升入初一的女孩,用一个妈妈的发卡和几条缎带,做出今生第一个小香风的发箍,那时她其实就清楚自己这一辈子想做的是什么。
这么多年过去了,她真心想做的,还是这些。
于是,我退出合伙公司的股份,重拾大学时工业和平面设计的功底。幸运的是在阿里这么多年来的经验,让开淘宝店和找代加工厂对我来说是一件得心应手的事。
深夜画图纸,天蒙蒙亮就开车奔向浙南的厂区。我笑自己其实仍然没有工作以外的私人时间,只是这一次,我觉得心是那么轻盈,因为在那一头等着我的,不仅仅是工作,而是梦想。
上大学的时候,我是交谊舞协会的会员。我太熟悉在一场舞会里,往往要熬过矜持的华尔兹,和让人眩晕的快三,才能等到我最喜欢的伦巴。对于人生来说,我喜欢的舞曲,我想要的舞步,从此刻起,才刚刚开始。
孙杨
年龄:32岁
学历:本科
城市:北京
以前的工作:写作
为什么辞职:修养身心
辞职后干什么:携程全球酒店体验员
去做白日梦
在全世界蹦极的发源地,你有勇气一跃而下张开双臂拥抱气流吗?荡起二十层楼高的秋千去凭手摘星,和三只老虎关在一个笼子里亲密接触,乘热气球在柬埔寨古城上空飞行,听起来好像挺奢侈的,但我竟然做到了。
如今我背上行囊,做着各种刺激又重口味的事情。
曾经从长沙,到广州,到深圳,我做过四份工作,渴望以不停辞职的形式来完成旅行——是的,极度想旅行又抛不下工作的人只能以这样的方式来看流转的风景。
每告别一个城市、告别工作伙伴,领导会挽留、同事更觉得匪夷所思。他们一定觉得这是个怪胎。
当然,普通人认定的最好的生活,都是找到称心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可我并不想过得像个跑龙套的,活着的时候混得很差,死也没给太多镜头。
最后,我决定与几个合伙人在北京定居开了个工作室,策划青春图书。我们一同面对创业途上的困难,拿出自己所有的能力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有时候我自问:难道就要这样过一辈子?生命中越来越多的时间被压榨在工作上,每天上班很忙下班更忙,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租房。多丽丝.莱辛说过,“个人独处所受到的干扰已教会我们如何逃避到内在的孤独之中,我们都是这方面的行家,能够与他人共处却心居别处。”既然形在神散,为什么不去看看从小向往的外面的世界?
如果想遇见更好的自己,唯一的办法就是,换一种生活,改变看世界的方式。
把一切安排妥当、决意离开的那个月,我连手机都没有开通漫游,没有人可以通过电话找到我。那一刻,我确信自己最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一点点思考与回旋的时间。就像老歌里唱的那样:你总该为自己想想未来。到泰国度一个月长假,下飞机的那一刻我已经做好被合伙人狠骂一通的准备。但却发现,公司在没有自己的情况下运行得依然有条不紊。这不代表公司不需要我,而是代表几个投资人的最新策划方向是正确的——在平媒被网络严重蚕食的今天,专心做星座小王子的个人产品;另外,有环球旅行社高层主动联系,称他们看到了我这个月来的旅行博客,特别欣赏,建议我不仅可以把旅行当做事业,还可以在旅途上试睡豪华酒店写测评,以及记录各地游记结集出版。听起来既兼顾文学梦,又能到处走,诱惑真大。
其实不是没有挣扎过,带薪旅行并不是那么简单纯粹,也容易让旅行变成负担,并没有自己当老板那么自在。脑子里有工作这件事,基本上相当于手上扛了一个昂贵又笨重的照相机,对周遭事物以及对自己要彻底留心。但我的朋友星座小王子告诉我:“走出去,告诉我要做我自己,告诉我遇见世界是件激动人心的事。”其实每个人做任何事情都希望可以成功。我运气好一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可以努力得少一点。每个行业都有精英固守,而另外一些人没法让脚步停留。
此刻我在湄南河,这里的天空可以洗净目光里的喧嚣。我知道,有时候别人会粗暴地误读我,觉得我在这条路上走得很风光,更多人觉得我应该非常孤单。毕竟,活在少数人的思维模式和定性审美里,是一个多么需要勇气的决定。
而像刘瑜所表达过的,生命、体验、途径的风光不过是一些纸屑,而时间是把它们吹得七零八落的飓风。好在有文字,算是图钉,稍稍地把那些纸屑给固定住。
辞职最大的意义,与旅途类似,不是为了逃避现实生活,而是遇见新的可能性。
陈洛曦
年龄:26岁
学历:专科
城市:广州
以前的工作:电视台统筹
为什么辞职:想干有兴趣的事情
辞职后干什么:投资影视
去做点加速成长的事
离开电视台以后,有段时间我逢人就问:我在拍微电影,有没有好剧本介绍?一来,我想堵住每个人千篇一律的发问,“你为什么要辞职?”二来,我坚信剧本是一部电影的灵魂。用黑泽明的话说,“一部电影在剧本写作时已完成了百分之九十的工作,剩下的百分之十,只是尽可能把它拍出來,不要离剧本太远。”
回想我的大学时光,很多同学除了上课就是玩游戏、拍拖,而我兼任三份工作。找兼职的初衷是为了让自己经济独立,并历练职场的经验和性格。毕业后,我在电视台负责频道统筹。我会主动参与资本圈内的活动,有机会接触到许多知名投资人;接触几个投资人后,我开始下意识筛选适合自己的合伙人。无论从事哪一行,辞职的底气在于你掌握了多少资源。
电视台的工作在我的同学看来足够光鲜,那是因为他们以应届生的视角来看待。而我,早把自己当成一只职场老鸟。作为男生,我需要贴补家用,几千块的工资显然不够。一旦打算自己干点事,我就已经被某股力量牵着走,没办法反抗和逆转。只有去做了,才不会持续焦虑。
那天我看书说,我们到了一个略显尴尬的年纪:都不再那么年轻了却也没有足够的成长。可即便迷茫尴尬,时间依旧拖着你。总有些时刻你不再相信了,可在心底你还是会有所追寻。我们都跑不过时间,只能跑过昨天的自己。
辞职出来创办电影公司是我做的重要决定。现在想想,在大学兼职我是站着的,在电视台我是走着四处瞭望的,而现在,我一路小跑,因为知道工作之外必有更广阔的天地。自己开公司当然比替别人打工忙碌得多。但是,我看到的应该是我自己的心吧,“你真正的梦想就是这样的”,那段辞职经历就像放弃一个年轻时候的梦中情人去追求一个神秘的、不置可否的女神一样。反过来也就是说,“即使有更好的出现在你面前,在你眼里也不过时衣衫褴褛的流浪汉而已”。
其他时间我用来充电。这段辞职后的经历,带给我许多不同的东西。不但是思维的转变,而且情商也进步不少。最起码,我不再是那个急功近利的见到谁都会派名片的愣头青了。毕竟,我开始明白,派错地方,号码也可能被仇人写进男厕所,写上情色用品联系本机;派对地方,可能会带来比13位号码还丰饶的收益。
陈曼
年龄:28岁
学历:硕士
城市:青岛
以前的工作:公务员
为什么辞职:留学
辞职后干什么:去加拿大留学
去逃避总超过我预期的生活
我硕士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顺利进入政府部门工作,成为众人羡慕的公务员。都以为公务员像传说中的那般清闲福利好,但事实并不这么美好。
新闻上说,每年有600万大学毕业生涌入北京,竞争大消费高,生活压力大,这里已经成为气候差雾霾笼罩人车交织的“堵城”。不到半年,我就因为常常熬夜加班,几度住进医院。身体上的压力还好,在医院躺几天就能痊愈,心理上的焦虑却怎么也无法消除。
朋友说,要想生活得安逸,就出国吧。国外人少福利好,物价便宜。就连吴秀波大叔也在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里说,美国一栋带院子的独立别墅只要50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在北京二环只能买俩厕所。
一年后,我让身边的人都大跌眼镜,辞去了众人羡慕的“铁饭碗”,在2012年夏天申请去了加拿大留学。在此之前,幸运的是我凭借不懈的努力,已被加拿大名校卡尔顿大学贸易专业录取。
按理说,故事到了这里应该算是个happy ending,可我低估了在国外有可能遇到的所有困难。比如找工作四处碰壁,最终不得不找了份与专业完全不对口的工作,落脚多伦多周边的卫星城。渐渐,我还发现在加拿大的生活实在太无聊了。很多人说,加拿大更适合老人居住,这话一点不假。加拿大什么都不缺,就是生活节奏慢,吃饭慢,走路慢,连快递都慢……而且这里人真是少得可怜,走在街上,很多时候天稍晚一点连个人影都看不到。
当人生再一次陷入自我的纠结和痛苦里,我再次选择辞职回国。
回国后的我,犹如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刚从监狱里放出来的老Brooks一般不知所措:买不到不含咖啡因的无糖饮料;面对车水马龙,不知该如何过街;陪同家人到大型超市置办年货时,终于崩溃了,“全多伦多的人都到这儿来了吗?”其次,我原以为自己毕竟读的是加拿大名牌大学,应该容易谋到一份贸易企业的职位。可兜兜转转,勉强进了一家普通的贸易公司,而这一次,海归身份和高学历,没能成为我平步青云的推动剂。相反,那种从完全不知名的专科学校毕业的人,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很快成了我的上司。
三个月后,我又主动辞职了。国内的人情世故实在让我喘不过气来。虽然外企的竞争环境相对公平,但我还是常常被人整。在这来回的折腾中,我觉得自己像一块夹心饼,常常陷入左右为难的局面中。
在这种一次又一次的放下、拿起、又放下、又拿起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莽莽撞撞地依着自己的任性,选择辞职来逃避问题。这可能也与我自身的性格有关,我不是喜欢解释与拖拉纠缠的人,很多焦躁的情绪总是想要一刀切,然后一切就都又重新开始。然而庆幸的是,我领悟的还不算太迟——辞职并不是解决问题的万能刀,留学也不是未来的避风港。
有关辞职的5个关键词。
1个新技能
待业间隙,至少看1本好书,学习1项新技能,或考一个一直想考却没时间学习的证。允许你原地踏步的,只有健身房的跑步机。找一些新的事物来填充你的工作间隙。
2个月
据统计,辞职前2个月时间是开始物色新东家的最佳时间,这个时间里成功率更高。递交辞呈后才开始找新工作,你以为别的单位是福利院吗?
3大理由
网易社区的调查证明,89.5%的人力资源和部门总监都会在面试新员工时好奇你为什么会跳槽。所以,提前明确地组织你的理由,条理清晰,3个就好,多了像怨妇,少了不充分。
4个名额的好同事
六人定律的实验告诉我们,两个陌生人之间,可以通过六个人来建立联系。以一个20人规模的小公司来计算,至少你要跟4个老同事(甚至大boss)保持友好联系。
5个月以上的生活费
钱不能搞定的麻烦才叫麻烦。如果没有至少5个月的积蓄来支持你找工作期间的各种支出,那么前提是,你手机通讯录里必须有一打随叫随到的移动提款机。
辞职不是你想辞就能辞。
@花野:我有个远方表亲,上班三个月觉得不爽,索性辞职去西藏。明明没干爹,还要成为月欠族,扛着单反在国道318上堵车,每天发点文化苦旅的朋友圈,连放个屁都是海哭的声音。现在每天夺命连环call,让大家帮忙介绍工作。问原因,说是没钱买安全套!看来装逼成本太高了,装得了1时,装不了12小时。我们只能默默祝福:路遥知马力,日久喜当爹。
@辣块:某君辞职的时候,写了7个台本。每个都有不同的表情和台词,每天午休时间就躲在消防通道声情并茂地练习,幻想着老板挽留自己的各种画面。最后,上司说,鉴于你平时连稿子都不会写,特许你不走任何流程,直接滚蛋。现在那哥们把签名改成:我的离开对于他不过是掉粉,他的消失对于我无异于拉黑。
@ET:并不是所有的辞职都是高瞻远瞩的。身边总有一些盲目辞职跟风辞职的二货,把一次次的辞职变成黑历史。
网络热门的三行辞职信。
1
我不想穷到逛街买衣服看价格标签都要偷偷摸摸的
还要假装说好丑我不要
当影帝真的好辛苦
2
我要给我的上司颁奖再辞职
没错
花样作死大赛一等奖
3
经理说了一个笑话
全办公室都在大笑
我没笑因为我辞职了
4
加班不加薪
还说加量不加价
老板你这么萌你家里人知道吗
5
老板你更年期太长了
它不走
我走
6
活到这么大其实我的愿望特简单
新的一年为国家贡献点税收
咱不能老白占人便宜不是
7
从明天起
终于不用再为上班穿什么而发愁了
辞职万岁
8
上班第一天就被老板说胖了
简直比说不发开春红包还要难过
这单位看来是待不下去了
策划、执行_本刊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