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很多公司高管的演讲方式不同,Fusion-io总裁与首席运营官Lance Smith并没有将太多的精力放在介绍公司的运营情况和策略方向上。与之相反,占据他演讲幻灯片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与NAND闪存相关的技术解读与产品介绍。
“我们产品的根本出发点,就是NAND闪存技术。”Lance表示。
技术:安身立命之本
NAND闪存市场近五年来的发展速度可以说是有目共睹。在这方面,NAND闪存市场的销售额说明了一切。综合多方数据来源,2009年全球NAND市场单季的销售额在35亿美元上下,而到2013年底,这一数字则达到了超过60亿美元。
Fusion-io正是伴随着这片市场的欣欣向荣成长起来的公司。在一块PCI-E卡上放置双闪存模块、发布兼具SLC和MLC优势的SMLC、推出服务器直连技术,甚至在2009年就拿出了IOPS近亿的闪存卡,Fusion-io将很多精力都投入在了挖掘闪存技术潜力方面。这使得很多分析师认为,对技术的执着使得Fusion-io最终摆脱不了被收购的命运。
但是在今天来看,与Fusion-io同时代的厂商能够保持独立运营的已经寥寥无几。恰恰是在技术方面的专注,让Fusion-io有了在市场上安身立命的本钱,也反过来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从2008年开始,Fusion-io得到了多轮融资,并最终实现上市。
Fusion-io在做什么?
如今,Fusion-io在技术方面重点解决的是提高闪存技术的可靠性、可管理性与性价比。2010年,Fusion-io推出的VSL方案就着眼于这样的目标。VSL主要的作用就是将不同的存储产品ioDrive虚拟化形成资源池,进行统一的调配,并给予上层应用统一接口。Lance认为,这一解决方案不仅带来了低延迟的特性,同时也可以对NAND进行良好的管理,纠正误码率。同时,Fusion-io也借此与行业机构合作,推出了面向应用的接口方案。
“我们通过这样的方案,帮助Linux进行闪存脚本存储感知我们通过这样的方案,对SQL做出了贡献,实现了对象型的数据库闪存接口;我们通过这个方案,使得闪存编程基本指令能够实现更好的表现。”Lance表示。
控制器算法是NAND闪存产品的灵魂。多年来,通过算法的优化,Fusion-io在很多地方得到了突破。Fusion-io不仅是首批将MLC颗粒引入到闪存产品市场上的厂商,同时还推出了闪存数据自我修复的技术。此外,Lance表示,Fusion-io产品的闪存预留空间是竞争对手的一半,这使得在成本方面其更具有优势。
Fusion-io在技术上卓有成效的突破,使得其产品能够为用户所认可。Fusion-io全球运营副总裁Ian Whiting表示,在对超过800位受访客户的调查回访中,客户满意度超过了80%。
在技术之外,Fusion-io对于生态系统的构建也非常看重。Fusion-io亚太与日本地区副总裁 Charlie Foo认为,中国市场蕴藏着广大的机会。未来,其不仅会在国内持续与合作伙伴保持紧密的联系,同时也会不断拓宽渠道建设,优化生态体系,并与独立软件供应商展开深度的对接与合作。
“我们自己在公司内部开玩笑说:‘Fusion-io进入了2.0版本。’”Charlie表示。
“我们在不断探求最可靠的技术和解决方案。”Lance表示,“我们也在不断把闪存技术推向全世界。”
本报记者 李旭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