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场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舆论,京津冀一体化
  • 发布时间:2014-04-15 09:08

  媒体及网民对“京津冀一体化”有三大关注点:定位问题,交通问题,环境问题

  “京津冀一体化”是近期大热点,在最近的舆论场中,媒体人、官员学者、普通网民围绕相关问题全面发声,热闹非凡。

  其实这不算是新概念,舆论对此问题的关注可以上溯到1986年首次召开的“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上。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国家层面开始对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进行一系列部署,舆论对相关问题的关注也逐渐升级。如2004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正式宣布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工作后的次日,有近百家媒体开始跟进报道。当时舆论普遍认为京、津、冀三地在区域协同发展上已有共识,并对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抱有一定期待。

  自2004年到2013年的近十年间,舆论对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问题的关注度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2010年底到2011年上半年,国家“十二五”规划及2011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对“首都经济圈”这一新说法的阐述带动了相关舆情的发展,在当时形成了一波舆情传播高峰。

  随着2013年年底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201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阐述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出台,“京津冀一体化”问题受到了舆论前所未有的关注。

  本轮舆情的“引爆点”在保定。

  先是“保定将成为北京政治副中心”的传闻迅速传播;后是北京方面第一时间“辟谣”;再有《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对保定“首都功能疏解”的城市定位;最后演变成各路人马去保定买房致当地房价大涨。事件一波三折的发展吊足了舆论胃口。

  在本轮的舆情传播中,有两点值得关注:

  一是“京津冀一体化”的说法被大面积普及。

  虽然舆论长久以来一直保持着对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的关注,但“京津冀一体化”这个词是在最近一个月才在舆论场上大面积普及开来。通过百度指数可知,今年3月份以前,“京津冀一体化”的百度指数为0,但近期已攀升到近9000了。

  二是不同类型的媒体平台均对此事件保持高度关注。

  传统媒体方面:通过对最近一周相关舆情的监测,我们发现自3月25日至4月2日,传统媒体及PC端新闻网站对相关新闻的报道转载总量已超过30万篇。微信、微博等自媒体方面:通过抽样发现,有将近2/3的关注时政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自媒体在最近一周内推送了与“京津冀一体化”相关的内容。网民方面:因保定近日的“房地产热”,有相当规模的网民参与了新闻报道后的评论或BBS、博客中的讨论。

  媒体及网民对“京津冀一体化”有三大关注点:定位问题,交通问题,环境问题。

  如何化解北京的城市病,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关键。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认为,“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在北京。“从2004年京津冀经济合作区被首次提升至国家层面,三地融合的设想至今已走过近十年时间。打破原有的发展定式,走向一体化,京津冀还要克服诸多难题。”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应“加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完善京津冀交通体系”。他建议,“一是整合城际公路交通和城市道路交通,积极推进大运量的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建设;二是以加强沿海经济带交通联系为目标,形成纵贯南北的综合交通体系;三是加强空港、港口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形成完善的航空港、海港体系。”

  “京津冀一体化一定要以治污为出发点,首先要解决的应是已经让我们忍无可忍的雾霾问题。”有相当一部分网民认为,环境问题才是京津冀发展面临的最直接的挑战。

  (本文由城市中国网与本刊独家合作)

  文 | 蒋阿简 陈嫡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