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七星峰 采参往事和抗日联军密营地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黑龙江,七星峰,抗日联军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5-09 14:24
据《山海经》记载,大荒中有座山,是太阳和月亮升起的地方。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山叫做“完达山”。“完达”其实是满语,意为“梯”,有“攀登高峰”之意。正如名字所言,完达山巍然挺立,山势险峻。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在完达山脉的延伸部分,还矗立着七座壮丽的山峰,它们被合称为“七星峰”。
七星峰位于松花江南岸,地属黑龙江省集贤县境内,这里山势陡峭,峰回岭叠,是三江平原上的制高点。山上茂密的天然次生林多为原始状态,密林中土壤疏松、肥沃,为“百草之王”人参提供了绝佳的生长条件。由于山高林密、人迹罕至,再加上虎狼出没,七星峰成为了当年东北抗日联军的密营地和黑龙江省抗联最大的后勤基地,曾几何时,硝烟弥漫着这些山峰的每一个角落。不过,七星峰脚下的鲜兴村,则是让人身心愉悦的地方,这里风景优美,民风淳朴,村民能歌善舞,酿造的米酒和烹饪的狗肉,即使是神仙也会流连忘返……
七个仙女的化身
深山密林里的“百草之王”
关于七星峰的由来,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天宫里的七仙女来到今天的集贤县一带,七姐妹中最小的仙子与某个猎户人家的儿子相爱,并偷偷结了婚。此时,山里出现蛇妖,祸害四方百姓。七仙子便与丈夫并肩作战,赶跑了蛇妖。蛇妖跑到天庭告状,说七仙子私自到人间与凡人成婚。玉帝大怒,就把七仙子幻化成了一座山峰。六个姐姐到天庭为小妹鸣不平,但无济于事,后来也干脆来到人间,每人化作一座山峰,陪伴在七仙子左右……于是就有了七星峰。
事实上,这七座山峰的确相簇而立,携手擎天,似乎印证着传说中的姐妹情深。而每一座山峰都有自己的名字:利剑峰、虎头峰、聚仙峰、宝印峰、骆驼峰、仙女峰、狼牙峰。不过,和传说中仙女柔弱的形象迥异的是,这七座山峰巍峨险峻,主峰利剑峰更是峰尖脊狭,看上去如同一把利剑,最大坡度达到75度,海拔为852.7米,是三江平原上的第一高峰。这座山峰陡峭无比,在接近峰顶之处,完全没有路,只能依靠两根大铁链攀附登顶。到达峰顶,只见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仙境。站在峰顶大平台远眺,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会油然而生。
虽然七星峰早已被列为省级森林公园,游人络绎不绝,但处于原始状态下的七星峰深山区,至今仍然鲜有人踏入。因为山林里老树盘根错节,浓荫遮天蔽日,如果没有当地向导带路,进去后容易迷失方向或受困其中。更要命的是,东北虎、东北豹、灰熊等野兽常常出没于此,十分危险。据说过去也只有采药人会冒险进入,因为茂密的天然针阔混交林下土壤疏松、肥沃,为药材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生长条件,而“百草之王”人参更是采药人最想找到的宝物。
入了采参行当的人都知道,人参以参叶论品级,叶层就好似树的年轮,同一层叶生长的片数越多,品级就越高。一叶的称为“灯台子”,两叶的称为“二甲子”,两叶以下的又统称为“棒槌”,东北人称懵懂、不精明的人为“棒槌”,就是由此演化而来。三叶以上称“人参”,五叶以上即为宝。据说,在七星峰的深山密林里,曾有许多品级上乘的人参。
采参人喜欢把人参叫做“地精”,即地生的精灵。他们认为这些精灵能借土遁逃,所以当他们发现人参时,不会喊“人参”,而是按行规喊“棒槌”,以求人参暂时进入“懵懂”状态,从而得以将其定住。同时,采参人要用红绳迅速系住其根部,使其不能逃走,然后才能用特制的工具破土挖取,但不能说挖参,须按行话说“抬参”,以示敬意。
然而,随着频繁的挖掘,七星峰的人参越来越少,最后面临枯竭。后来,政府颁布了相关法令,严禁采挖人参。如今,采参的行当已成过去,只是从当地老人的口中,偶尔还能听到采参人那些精彩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东北抗日联军密营地
吓跑日本军官的神奇泉水
七星峰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正是因为山高林密、虎狼出没、人迹罕至,这里曾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密营地和黑龙江省抗联最大的后勤基地。而七星峰抗联根据地遗址,也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抗联遗址。
当年,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四军、第五军、第六军、第八军、第十一军等革命队伍都曾驻扎在七星峰,金日成、李兆麟、陈雷等一大批中朝革命者也曾活动于此。1936年秋,抗联第十一军军长祁致中在七星峰创建了能够制造枪支和手榴弹的兵工厂,还成立了被服厂、医院和军政学校。
在抗日联军驻扎七星峰的那些年,曾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关于泉水的故事。在七星峰南坡有多个泉眼,传说是七仙子刚被天庭处置时,六个姐姐悲痛的眼泪流了七七四十九天而形成的。山泉日夜流淌,冬天冒热气,夏天结厚冰,十分神奇。据说,日寇闯入七星峰一带后,日本关东军军官小原茂听说了泉眼的事,便感到好奇,想去看个究竟,谁知看了之后心里恐慌,夜不能眠,于是找人建了一座庙,企图镇住泉眼,可是这座庙也并没有显灵,泉水依然流淌不息,这让小原茂忧心忡忡,坐立不安,最后只有逃之夭夭。
这里最出名的一眼泉水被誉为“长寿泉”,据说此泉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长饮此水,能够延缓衰老,保持健康长寿。由于这股泉水的最大流量达到每小时30立方米,可供千人饮用,因此成为当年抗联将士们可靠的饮用水源。据说这股泉水还具有神奇的治疗功效,曾有战士受伤,用泉水清洗后,伤口竟然很快就痊愈了。
虽然饮用水不愁,可是在日寇的“三光政策”下,抗联战士缺衣少粮,生活异常艰苦。夏秋两季,战士们还可以用野果、野菜充饥,但到了冬天,气温下降到零下三十多度,满山遍野都是皑皑白雪,根本没有食物来源,战士们唯有啃老树皮。那时,他们住在简易的地窝棚里,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简直就是冰火两重天。不仅如此,他们时刻还要担心大雪会把地窝棚的入口堵住,致使里面的人出不去,结果不是闷死就是冻死。每年冬季,抗联队伍都会因此而产生一些非战斗性减员。
然而,恶劣的气候和艰苦的环境都比不上日寇的进剿。“七七事变”后,日寇发现七星峰有抗联密营地,便加紧进行破坏。1939年初,日寇打算摧毁兵工厂,便调集3000多士兵向七星峰发起猛烈进攻。守卫兵工厂的80多名抗联战士、工人同日寇进行了殊死搏斗。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残暴的日寇久攻不下,最后竟施放毒气,除厂长韩立中和两名战士幸存外,其他人全部壮烈牺牲,兵工厂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虽然密营地被摧毁,但作为黑龙江省抗联最大的后勤基地,七星峰在整个东北抗联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人们登上七星峰,都会到抗联根据地遗址去回顾历史,缅怀先烈。看着那些被炮火轰炸后的房屋残骸,曾经硝烟滚滚、充满血腥的战场仿佛还历历在目……
朝鲜族聚居地鲜兴村
“三伏天吃狗肉如同吃补药”
如今,游览七星峰的人在饱览了美景、凭吊了先烈之后,都会来到七星峰脚下的鲜兴村,去体验浓浓的朝鲜族风情,在他们看来,这样的旅程才算完美。
鲜兴村是朝鲜族聚落,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在这个小村庄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美食,而首当其冲的要数米酒。
米酒是鲜兴村人非常爱喝的一种饮料,俗称“麻格里”。米酒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先要将玉米发出芽,再晒干碾碎,然后将糯米面磨成糊状,与碾碎的玉米芽一起做成曲胚,放到热炕上发酵三到四天。这之后,待糯米蒸成的饭完全凉透,就拌上酒曲,密封进坛子里,放在热炕上大约一个星期,芳香四溢的米酒才算酿成了。
米酒是鲜兴村人招待客人的佳品。每当有客人来访,好客的主人总要端上一碗自家酿制的米酒。这种酒比黄酒的色泽稍微白一点,而且略带甜味。米酒虽然好喝,不过千万不能贪杯,因为它虽然度数不高,但却后劲十足。
除了米酒,狗肉也是鲜兴村人钟爱的美食。鲜兴村人对狗肉的热衷程度甚至让人有些疑惑--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他们仍然照吃不误。村里还流传着一种说法:“三伏天吃狗肉如同吃补药”。在中医看来,狗肉味咸性温,可补中益气,温肾助阳。汉族民间的说法是狗肉可以壮阳,所以狗肉多作冬令补品。但鲜兴村人却认为,狗肉具有温中补肾、清热祛火、养颜美容、强身健体的功效,尤其在酷热难当的三伏天吃狗肉,更能收到美妙的效果。虽然鲜兴村人的这套理论有待科学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狗肉在他们的生活中极为重要。不过,鲜兴村人吃狗肉也有忌讳:在节日或办红白喜事时绝对不能吃。这是习俗,也是礼节。
鲜兴村人对生活的热爱,体现在情有独钟的美食上,也体现在歌舞之中。在鲜兴村,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每逢节庆或家庭聚会,村民们都会聚在一起高歌欢舞,他们常常伴随着沉稳的鼓点与伽琴(朝鲜族弹拨弦鸣乐器)翩翩起舞,一会儿是扇子舞,一会儿是顶水舞,一会儿又是农乐舞,场面热闹非凡。
在歌舞的间隙,人们常常会进行一种朝鲜族独有的游戏--打木棍。打木棍简单有趣:先将四根木棍从中间一劈两半,形成八根一面半圆、一面平整的木棍,然后将四根作为棋子,另四根作为投镖,棋子按投镖得分走步。游戏时,先在地上铺一块红毯,人离毯半米,手持四根木棍,然后一起扔到红毯上,以木棍落地时的形态确定得分,得几分“棋子”就走几步,游戏双方交替进行。在这个游戏中,运气和手法对获胜起着决定性作用。
文/杨强 图/国徽 全方洲 许春娟 李明柯